【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大幅回暖 基礎產業工商企業類暴增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大幅回暖 基礎產業工商企業類暴增

一週綜述:

1、本週集合信託成立市場再度回暖,募集規模反彈回升。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有128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增加50.59%;募集資金148.07億元,環比增加99.77%。

2、本週集合信託發行市場略有下行,發行規模小幅下滑。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36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253款,環比減少0.39%;發行規模397.74億元,環比減少9.35%。

3、本週集合信託產品中,金融類產品穩居首位,工商企業類募集暴增。據統計,本週金融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58.38億元,環比增加26.46%;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17.37億元,環比減少0.72%;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資金24.90億元,環比增加5.89倍;工商企業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41.32億元,環比增加7.55倍。

一、集合信託市場一週回顧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大幅回暖 基礎產業工商企業類暴增


本週集合信託成立市場再度回暖,募集規模反彈回升。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有128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增加50.59%;募集資金148.07億元,環比增加99.77%。從上圖可知,近幾周的集合信託募集規模波動較大,且本週集合信託產品募集規模出現暴增。隨著疫情影響減弱,集合信託產品的募集迴歸正軌,募集規模回升是正常的。但近期信託公司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的幫扶也為集合信託市場帶來了少許偶然性。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大幅回暖 基礎產業工商企業類暴增


本週披露成立規模的25家信託公司中,成立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信託公司3家,5-10億元之間的5家,1-5億元的信託公司8家,1億元以下的信託公司9家。成立規模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光大信託(66.89億元)、中融信託(15.20億元)和雪松信託(10億元);產品成立數量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光大信託(19款)、外貿信託(16款)、華潤信託(14款)。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大幅回暖 基礎產業工商企業類暴增


本週集合信託發行市場略有下行,發行規模小幅下滑。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36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253款,環比減少0.39%;發行規模397.74億元,環比減少9.35%。本週集合信託產品發行規模有所下滑,產品投放後繼乏力。本週發行的集合信託產品中,房地產類產品發行規模依舊保持首位,發行規模125.74億元;金融類產品次之,發行規模96.57億元。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大幅回暖 基礎產業工商企業類暴增


本週披露發行規模的34家信託公司中,發行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信託公司5家,10-20億元之間的6家,規模5-10億元的3家,規模5億元以下的20家。發行規模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光大信託(113.65億元)、長安信託(41.19億元)和外貿信託(40.69億元);發行數量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光大信託(45款)、外貿信託(26款)、四川信託(23款)。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大幅回暖 基礎產業工商企業類暴增


本週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8.02%,環比增加0.29個百分點;集合產品周平均期限為2.06年,較上週增加0.10年。本週集合信託產品的周平均預期收益率再度上行,收益回升至“8”以上。從周平均收益來看,集合信託產品的收益回升至“8”以上,是對疫情特殊時期央行放鬆貨幣政策下收益下滑後反彈的一個反映。隨著國外疫情的衝擊來臨,國際上開啟的“寬鬆潮”會逐步傳導至國內,國內的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更加明顯,短期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繼續下行的可能較大。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成立市場大幅回暖 基礎產業工商企業類暴增


本週集合信託產品中,金融類產品穩居首位,工商企業類募集暴增。據統計,本週金融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58.38億元,環比增加26.46%;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17.37億元,環比減少0.72%;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資金24.90億元,環比增加5.89倍;工商企業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41.32億元,環比增加7.55倍。

本週金融類產品表現穩健,而工商企業類和基礎產業類募集規模暴增。金融類信託產品的發行和募集與股債市場的表現息息相關,隨著國內疫情的可控,國內金融市場的表現更顯穩健。而基礎產業類信託受益於政策紅利,市場對於基建在2020年的增長預期較為明朗,信託在基建領域逐漸發力;工商企業類信託產品的暴漲同樣是在政策刺激下的短期爆發,但實體經濟的不振同樣限制了工商企業信託的長期發展。

二、信託市場新聞一週回顧

信託業兌付壓力減緩

近期部分到期的房地產信託產品出現被延期兌付的現象,但絕大部分都均已正常兌付,延期產品所佔比例大概僅佔7%左右。目前信託額度並未鬆綁,同時在疫情尚未完全結束的情況下,各大機構都在對存量地產項目進行排查,主要觀察房企的經營性現金流能扛多久,存續債務是否能償還等。

方正2.3億信託資金陷迷局 項目方信託方均撇清關係

近日,方正證券與中信信託之間的糾紛引起業內熱議。在方正證券“炮轟”中信信託將信託資金用於方正集團貸款且自己並不知情後,涉案的項目公司和中信信託也先後發佈聲明。項目方聲稱“信託計劃本息已結清”;中信信託則稱“方正證券自主決策、自願認購”。

金融科技促資管行業豐富“線上”場景

疫情是整個資管行業科技能力的“試金石”,“危”與“機”都正在其中醞釀。關注金融的人士可能會發現,疫情改變著居民生活,也包括金融生活。近期,“非接觸式服務”“線上金融服務”等多次被強調,而這考驗著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機構的技術能力。

“踩雷”信託業務 8家金融機構領罰單

繼2019年罰單數量創新高後,進入 2020 年,信託監管依然從“嚴”。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10日,銀保監繫統年內公佈罰單中,涉及信託業務違規的為11張。值得留意的是,除信託機構外,還有5家商業銀行因違規開展信託業務受到處罰,其中不乏百萬罰單。

今年19位金融機構高管不合格

近日,銀保監會信息顯示,華宸信託向監管提交的《關於趙澍堂任華宸信託副總經理的任職資格》未通過,被內蒙古銀保監局駁回。截至3月9日,今年以來已有近20家金融機構的高管遇到監管“不予核准”,原因主要為:未通過當地銀保監局組織的銀行業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考試;將持有的信用卡長期轉借給他人使用,進行透支,用於經營活動;甚至有高管有故意犯罪記錄導致無法任職等。

40萬億基建投資藍圖出爐 信託成為主要融資渠道

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資步入“快車道”。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份宣佈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40萬億。在當前全國上下抗擊疫情,復產復工的形勢下,信託公司利用其靈活的制度優勢、專業的操作能力,為基礎建設投資引入長期資金,從而在這一波基建投資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三、信託公司創新業務新聞

紫金信託受託成立首單境外委託人慈善信託

3月11日,日本三井住友信託銀行上海分行作為委託人,發起設立“紫金信託·厚德博愛中日友好抗擊疫情慈善信託”,項目規模為50萬元人民幣,由紫金信託和南京市慈善總會作為共同受託人,錦天城(南京)律師事務所擔任監察人,南京銀行擔任資金託管方。

豆豆錢被訴高利!合作信託公司“受累”

信託公司進場消費金融,成為主流玩家,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可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資金的提供方,由於受到合作方貸款(助貸)平臺“拖累”,信託公司頻頻成為借款人投訴對象。據統計,外貿信託、廣東粵財信託、中航信託、中融信託、雲南國際信託等出現在借款人投訴名單中。

房地產信託融資業務走低 信託公司寄REITs有望?

據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3月4日發佈的信託受益權定期報送數據顯示,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已不足投向工商企業的三分之一。有人士分析,隨著金融防風險政策的不斷落實,對房地產信託業務的管控將會持續,信託公司與房企新的契合點——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在未來將會被鼓勵。

4家信託公司參與設立疫情防控債

在慈善信託抗“疫”主戰場之外,還有多家信託公司通過參與設立債券等方式,為抗“疫”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據統計,截至3月8日,銀行間市場共有4家信託公司(興業信託、平安信託、西部信託、華潤信託)參與了17單防疫專項債券的設立發行,規模合計57.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