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從景別較大的雙人鏡頭到兩個中近景單人鏡頭的例子很好地說明了 我們的下一個要點。那就是無論何時,當你用一種景別拍攝場景中的一個角色時,應該給同一場景中另一個角色相應一致的取景。這叫做鏡頭匹配或是往復式意向(reciprocating imagery,如圖4.16 )。

傳統上認為剪輯師通常會由外而內地展示一個場景,在表現一段表 演的一組鏡頭中,從表現環境和角色的大景別開始,隨著表演的推進, 在結尾處切入景別更小、距離更近的鏡頭以表現更多親密的細節。每個帶新取景的攝影機設置都應該做到被攝物體大小和位置的匹配。當然,你可能要考慮到被攝主體的實際大小、髮型、帽子或其他可能需要稍稍改變取景的配件。然而你的主要目標是給剪輯師提供每個角色取景匹配、數量相等的鏡頭。在剪輯的時候他/她可以從一個景別直接進入到另一個。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攝影角度本身。一般來說,當你用單人鏡頭覆蓋一個場景中兩個單獨的角色時,應該小心地匹配攝影機的高度、攝影 機鏡頭角度(仰角、俯角或中性角度)以及整體的攝影角度。當然,由於要考慮敘事需求,有時並不能做到每個方面都完全匹配。然而,整體攝影角度跟180°規則以及相關的幾何學保持一致,真的有助於讓一切都井然有序。如果你繞著180°圓弧從45°角的位置拍攝角色A,那麼應該把攝影機搖向圓弧的另一端,從相應的45°角位置去拍攝角色B。只要保持相同的攝影機高度和鏡頭焦距,你應該能輕鬆地生成跟第一個鏡頭匹配的、第二個角色的往復式影像(如圖4.17和4.18 )。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圖4.16拍攝匹配的中近景選用鏡頭是最好的。給剪輯師提供一個角色的中近景鏡頭,而另一個角色只有大特寫的話,可能會造成剪輯上的問題,景別不匹配。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圖4.17攝影機設置1從圓弧的45°位置拍攝角色A的中景; 攝影機設置2從同一個圓弧的反向45°位置拍攝角色B的中景。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圖4.18角色A和角色B最終匹配的鏡頭。

當兩個被攝主體出現在同樣的畫面中時,也適用同樣的鏡頭匹配法 則。例如,過肩鏡頭允許觀眾跟蹤場景中每個角色的物理位置,還是需要注意力軸線和銀幕運動方向來維持空間關係。當你創建了一個帶有角色A的臉的鏡頭時,且帶了一點角色B的後腦勺和肩膀。出於保持剪輯一致性的目的,也必須拍攝帶有角色B臉的反向鏡頭。除非你出於敘事上的理由刻意改變取景,否則觀眾通常會期待這個反向鏡頭能夠匹配被攝主體的尺寸、位置、攝影機高度、攝影角度等等。從一個過肩鏡頭切到另一個的時候,任何在這些影像要素上的差異都是非常明顯的,而且這種不匹配會讓觀眾——也許只是在潛意識層面上對這個場景有不愉快的反應(如圖4.19和4.20 )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圖4.19角色A和角色B的匹配過肩鏡頭。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圖4.20角色A和角色B的不匹配過肩鏡頭。注意主體取景、大小、角度是如何不一致的。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鏡頭匹配往復式意向:同一場景角色一致的取景

電影《碟中諜6:全面瓦解》裡鏡頭匹配的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