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自由【陳果】

何以自由【陳果】


那麼,我們要怎樣做到這種自由呢?

第一,清醒的自知;第二,勇敢的選擇;第三,坦然的無悔的擔當。

什麼叫作清醒的自知?我們都知道,真理沒法描述。但如果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描述真理的比較趨近的方法,那可能就是“因果”——有什麼樣的因就會帶來什麼樣的果,種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往往就是如此。

那什麼叫清醒的自知?就是你在面對任何人生重要選擇的時候,都要想清楚,這個選擇是為你選了一個什麼樣的因?為你種下了一顆什麼樣的種子?你選擇的這個因可能會帶來哪些果?每一個因都會帶來很多種不同的果,你尤其要想清楚,最差的惡果是什麼,如果帶來的真是這個惡果,你的肩膀擔得起來嗎?你承擔得了嗎?你願意承擔嗎?這些問題組合起來,就叫清醒的自知。

我們說到自由的時候總會提一個問題:“我想要什麼?”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無法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努力?該如何努力?但是,光知道這個問題還不夠,還有兩個問題跟它一樣重要。這第二個問題是:“為了這個我想要的東西,我要付出什麼代價?”想要得到任何東西,都需要支付相應的代價。想要的東西越好,支付的代價也就越高。所以相比“我想要什麼”,這第二個問題就顯得冷靜多了。而第三個問題同樣重要,那就是:“我願意支付嗎?我支付得起嗎?”這是更有現實意義的一個追問。這三個問題加起來,才是清醒的自知。

第二點,勇敢的選擇。你不是想好了嗎?那就像廣告語說的那樣——Just do it!那就行動吧!作出你的選擇。

第三點,坦然的擔當。說到底就是八個字——種因得果,自食其果。既然是你自己選的,就怨不得別人,就得由你自己去擔當。當你所選,選你所當,愛你所選,選你所愛,對它負責。這才是我所認為的自由。

真正自由的人,如果你做到了這三點,你會發現你的心態永遠是安寧的,因為你想清楚了,你決定了,所以你願意擔當。因為是你自己選的,所以即便結果不如人意,你也會坦然接受,無怨無悔,這就叫高貴。即使那個結果會帶來黑暗,但因為是你自己選的,你也願意承受這不見天日的痛苦。一個人安於承擔其命運的痛苦,是非常崇高偉大而有力量的。

《荷馬史詩》裡講到特洛伊戰爭的故事,戰神之子阿喀琉斯向特洛伊城的大王子赫克託耳發出挑戰。你要知道,他既然是戰神之子,就沒有戰敗的可能。所以赫克託耳只要應戰,就必死無疑。第二天赫克託耳的妻子抱著他們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來到他面前,對他說:“我不想讓你去迎戰,我希望你跟我一起,陪伴著我們的孩子長大,你至少要看見他長大。”赫克託耳抱著孩子沉默了很久,然後他對妻子說:“如果我這次不去迎戰,我這輩子就可以不死的話,那我就不去了。我必將死去,我能選的不是死或不死,而是以怎樣的方式去死。那麼,我希望帶著榮譽死去。”所以他就去迎戰了,毫無懸念,他死了,但他心甘情願,因為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另外古希臘還有一個神話,說的是普羅米修斯把屬於眾神的那顆天界的火種引向人間,奉獻給人類,不求回報。宙斯大怒,於是給了普羅米修斯最嚴厲的懲罰。他把普羅米修斯吊在高加索山上,讓禿鷲啄食他的內臟。不僅如此,一旦禿鷲啄食完之後,那個內臟又會自動生成,然後禿鷲繼續啄食,如此週而復始,永無止息。這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煎熬,但是普羅米修斯做好了承擔這個結果的準備,迎向了他的命運。

所以,什麼叫作清醒的自知、勇敢的選擇、坦然的擔當?就是你想好了,並作出了選擇,你知道可能會產生怎樣的惡果,你不是不害怕那個惡果,但你嘆一口氣,還是願意專注地走腳下的這條路,準備好承擔那必將會到來一切可能,這才叫自由。

所以自由不只是一個人敢為天下先,更是敢做敢當,願賭服輸。自由不是什麼都能去做,而是你作好你的選擇,然後擔當起你所選擇的。苦也好,樂也好,成也好,敗也好,你選擇,你承擔,你心安。選擇並擔當,這才是自由的全部內涵。

那麼,什麼叫作選擇?如果我問你,今天中午你要吃美食還是吃豬食?這個其實不構成選擇。或者我問你,你要嫁給美男子還是豬八戒?這個也不構成選擇。當兩個選項彼此差距懸殊、好壞分明的時候,根本不叫選擇。選擇之所以稱之為“選擇”,一定是糾結的,一定是痛苦的。因為只有當所有的選項都同樣美好,或者同樣糟糕,不相上下,難以輕鬆下決定的時候,才能叫選擇。所以真正的選擇不是在好與壞之間進行取捨,只有當你面對兩種美好卻必須捨棄一種,或者當你面對兩種不安卻必須承擔一種的時候,這才叫選擇。無可奈何的才能叫選擇。

自由的力量,實際上就是選擇並擔當的力量,也就是一種勇於捨棄的力量、一種敢於承受失去的力量。這條路也很好,那條路也很好,當我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的時候,其實我是放棄了一條美好的路,放棄了一種美好的可能。所以選擇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意味著一種得到、一種收穫,其實從更深層來看,它還意味著一種捨棄、一種失去、一種有所不為。選擇,就是得我所得,安我所舍,這才是自由。

所以歸根到底,自由不是自我放縱的力量,恰恰相反,自由體現的是一種自我節制的力量。我餓了就吃,這算什麼力量?我餓了的時候,因為某種原因我選擇不吃,我甘心節制某種慾望來成全精神的不受束縛,這種精神的自我節制才真正體現了一個人的自我主宰,這才叫力量。所以,很多時候“自我節制比自我放縱更接近自由”。

很多人喜歡說“有錢就是任性”。其實有錢任性,這沒什麼稀奇的,這就像你餓了就吃一樣,裡面沒有任何自我的精神力量。這或許體現了錢的強大,卻並不能體現你的強大。你有錢卻不任性,或者你沒錢卻還能很率性,這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內在力量。

何以自由【陳果】

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