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人的一切都可以被剝奪,唯獨最後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存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維克多.弗蘭克爾

《美麗人生》是一部無關金錢、權利、地位的影片。它遠離人類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沒有華麗的大場面,卻在23年間,一直以9.5的高分,長期位居豆瓣電影TOP250第五的位置,它有怎樣的魔力?鑽進了無數觀眾心裡最深的位置。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好於99%的戰爭片,好於99%的愛情片

這部電影獲得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第51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及歐洲電影獎等等40多個國際大獎。在戛納電影節試映時,全體觀眾起立鼓掌長達 12 分鐘之久,各個含淚步出電影院,一部喜劇為何如此震撼?又為何如此悲傷?

這部影片,由被稱為“意大利卓別林”的國寶級人物羅貝託· 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由其夫人尼克萊塔.布拉斯基擔任女主。故事情節中,一部分來自於他父親的親生經歷,是一部彙集了濃重的家庭情感,以喜劇手法表達悲劇的影片。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羅貝託· 貝尼尼

貝尼尼在一次接受採訪中說道:“你看卓別林的片子,不僅是因為他能讓你笑、讓你哭,更是因為我們在談論悲劇、荒誕的事情......笑過之後,會想起什麼?這是喜劇最高的境界。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這部影片的魔力也正在於此,他將喜劇影片帶來的深層反思,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影片講述了猶太青年基多(貝尼尼扮演)來到意大利小鎮,展開新生活後的一系列故事。整部影片分成兩部分敘述,前半部分講述他勇於追尋愛情,獲得幸福家庭;後半部分講述全家進入集中營,他用“一場遊戲”的說法,陪家人經歷苦難。

整部影片中,基多都是一位絮絮叨叨,幽默搞笑的男人。不管是追求女神,還是身為父親;不管是面對生活,還是面對苦難與死亡,他都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狀態。從“早安,公主”的陽光,到“這一切只是一場遊戲,只要賺到一千分就會贏”的智慧,都展現著他對生命的態度。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幸福的一家

有人覺得,所有的男人都應該去觀看這部影片,有人認為他說了“這世上最美的謊言”,但究其更深層次思考是:這個男人為何可以如此樂觀?他的妻子為何可以放棄條件更好的男人而選擇他?面對毫無希望的集中營生活,他為何能做到“遊戲人生”?

無獨有偶,類似的經歷也發生在另外一位偉大的人物身上——維也納著名心理學家,意義療法創始人維克多.弗蘭克爾。1942年,弗蘭克爾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在三年的苦難中,這位文弱的科學家,扛過了許多健碩男人都沒有扛過去的歲月。並寫成了心理學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創建了“意義心理學”。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弗蘭克爾所著,前半部分講述集中營生活,後半部分講述意義心理學

基多與弗蘭克爾都經歷了恐怖的集中營生活,在天天都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生活中,基多以“一場遊戲”的狀態去面對;弗蘭克爾以心理學實驗的想法去經歷,他們都在苦難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並且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這也正是貝尼尼想要通過影片傳達的,生命的意義決定人生的美麗。

說到生命的意義,就會覺得好空、好大、好虛無縹緲。弗蘭克爾將它從虛幻的話題,落實到科學的理論中,並得出了相應的方法論,發明了“意義療法”,時間到臨床治療之中。形成了即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後的“維也納第三學派”

本文將通過“意義心理學”的理論,探尋影片即生活中的三個內容:一是尋找生命意義的原因;二是生命意義是什麼;三是如何堅守生命的意義。

一、尋找生命的意義的原因,面對起伏人生的能力。

托馬斯.摩爾的《心靈地圖》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人生最有意義的時刻,不是一帆風順時,而是沒有把握時。”

人生猶如心電圖起起伏伏,不可能是一條直線,當我們面對起伏時,我們需要的是找到人生的意義,否則我們將在挫敗、迷惘、消沉,甚至抑鬱中,猶如行屍走肉,失去生活的動力。

基多來到小鎮,想要開個小書店。籌劃之時,臨時噹噹侍者,沒有什麼“大抱負”,但他積極樂觀的狀態,卻獲得了女教師多拉的芳心,即使多拉那個“多金”的未婚夫已宣佈了婚期。

看似沒把握的事情,基多依然快樂的爭取,因為從見面的那一刻,基多就能感覺到,他能帶給多拉想要的快樂。在愛情裡,帶給對方快樂就是最大的意義。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多拉擠上赴死的火車,要與基多與兒子在一起

多拉不是猶太人,當基多與兒子被帶去集中營時,她完全可以避開迫害。但對於她來說,沒有基多和兒子的生活,將失去意義。於是她擠進“赴死”的火車,她沒把握活,但面對可能的永別,遵從真實的自己就是生命的意義。

尼采有句名言:“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集中營里老人跟孩子都去了毒氣室。而基多的兒子卻能逃過一劫,這要歸功於基多“設計的生日禮物”,進入集中營那天正是兒子的生日,基多將這件可怕的事情、這個可怕的地方,都描繪成了一份生日禮物——“贏得坦克的旅行遊戲”。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一場贏得坦克的旅行遊戲

基多演得非常認真,也得到了工友們的配合。為了使遊戲更加逼真,他主動要求擔任德軍的翻譯,並不會說德語的他,完全自說自話的講著遊戲規則,這種冒險的行為,只是為了讓兒子配合遊戲規則,免遭傷害。面對孩子,健康的身心成長就是生命的意義。

希臘有一句格言:生命是自然的賞賜,但幸福的生活是智慧的賞賜。

換言之,生命無法自選,但如何幸福生活,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如何選擇才對?取決於我們是否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弗蘭克爾也經歷著集中營中的苦難。當因吃飽穿暖等瑣事煩擾時,他看到自己置身於一間明亮、溫暖的教室裡,站在講臺上,面對全神貫注地聽中發表演講,演講的主題正是集中營心理學。面對苦難時,改變關注焦點,就是生命的意義。

在我們的認知中,這是“苦中作樂”,生命的意義並非來自苦難,只是在快樂中我們感受不到快樂,苦難中它會顯得尤為突出。重要的是這份

意義的確認,可以讓生活獲得滿足感和安心快樂。來看看我們身邊遺失生命意義的例子:

  • 在感情上無法專注的人,或者說比較濫情的人群,時常會覺得空虛,是因為找不到自己情感的意義,才通過縱慾的行為,去獲得錯誤的滿足感。
  • 頻繁更換工作的人,一年內不斷地跳槽,到頭來如一盤散沙,不但錯失了成長的快樂,還變得越來越焦慮,原因在於沒有找對工作這件事對於自己的意義,誤判了自己的價值。
  • 曾經輝煌又落寞的人,始終走不出曾經的光環,無法欣賞落寞的自己,而變得抑鬱。是沒有認真地認識實質的自己,錯過了最棒成長的機會,導致滿足感缺失。

生命的意義不需要我們去創造,因為當生命降臨,意義就已存在。並隨著人與萬事萬物的聯繫,源源不斷的產生。它使我們感到安心快樂,並獲得滿足感。只要我們正視與事物之間的聯繫,就能發現起伏生命中的美麗人生。

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獲得身靈共鳴的力量。

小鎮的街道上,兒子指著櫥窗上的標語問基多:“為什麼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基多說那只是一個小的惡作劇,每個人都有不喜歡的東西,你不喜歡什麼?我們也可以在我們店貼上“蜘蛛與吸血鬼不得入內”。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孩子正是建立價值觀的時候

一段簡單的回答,繞過了複雜的種族歧視,面對赤裸裸的羞辱,基多選擇了“那只是喜好”的意義,讓靈魂與自身達成共鳴,不再讓擰巴干擾自己幸福感。正是因為基多,在點滴中尋找快樂共鳴的能力,使得他時刻保持巨大的能量,營造著家庭的幸福。

在基多做侍者練習時,基多鞠躬鞠得很低很低,他的叔叔說:“你看那向日葵:他們向著太陽彎下了腰,但若是太低了則意味著枯敗了。你是一個服務者,而非僕人、奴隸。服務是一門至高無上的藝術。上帝是最佳的服務者;他為所有人類服務,但非任何人的奴僕。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找到工作的意義,才能快樂的工作

同樣是一份工作,有些人會覺得低下,但有些人會覺得它是藝術,不同在於自身是否與工作的享受產生了共鳴,這也將決定了工作的狀態和幸福感。當我們在生活中能夠與事物產生共鳴時,生活將充滿向上的能量。事實上每個人都已經在體現這種能量。

自我介紹時,我們首先公佈的身份,就是能量在生命意義上的偏好。比如,我是一位5歲孩子的媽媽,那麼我的生命意義主要體現在家庭和教育上;我是一位護士,那麼我生命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工作上;我是一位500強公司的董事長,那麼我的生命意義主要體現在社會地位和責任上。

弗蘭克爾認為:人類不應追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應該意識到自己才是被追問的對象。總而言之,每個人都得面對生命的追問,只有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才能找到生命意義的答案;只有敢於負責擔當,才能經受住生活的考驗。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人們常常會有不同的生命意義,有時覺得生命很有意義,有時又覺得生命失去了意義。或者我們常因成功、失敗來斷定我們的生命的意義。但實際上,這並不準確,意義心理學中的意義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的,對“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進行反思:

如圖,按照兩個維度來定位自己。橫座標兩端分別代表:成功(+)和失敗(-);縱座標的兩端代表:意義(+)和絕望(-),兩條座標的交叉,形成了四個象限,分別是ABCD象限,代表了四種生命狀態: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意義分析

  • A象限的人,沒有世俗上的大成功,生活也不富裕,但他們覺得,生活的很有意義,就先很多義工,就像影片中基多,即使在死亡面前,依然能保持成就感。
  • B象限的人,即擁有財富,又擁有成就感,像弗蘭克爾,創立了意義心理學,用意義療法幫助了千千萬萬的人走出心理傷痛。這類人即使面對生面的低谷,也能堅守生命的意義,不斷創造成就。
  • C象限的人,即窮困潦倒,又沒有成就感,像一條鹹魚一樣,沒有活力,還無比空虛。他們失去生活的動力,覺得生活很茫然,看不到希望。
  • D象限的人,家財萬貫,卻沒有成就感。很多暴富的土豪會有這樣的感受,他們雖然有很多的錢,但始終感受不到快樂與幸福,甚至錢越多越痛苦。

意義分析,讓我們可以退後一步來審視人生,到底怎樣的人生才是我們想要的?意義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有人將“意義”定義為“重要的事情”或者“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事情”。但這仍不透徹,從意義心理學給出的定義為:與我們真實本性或核心本質所產生的共鳴。

在這四象限中,A與B象限的人都能感受到共鳴,獲得向上的能量,因為遵從了真實的本性,即使沒錢也快樂或因提供價值而快樂;作為C和D,他們背離了真實本性,沒有向上的能量,即使有錢也不快樂或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本性是什麼。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基多對他們的愛,超越了財富、地位、名譽,甚至生死

《美麗人生》向我們展現的是,A象限特徵的基多,他的真實本性就是體會生活的快樂,並且讓自己這股向上的能量,不斷的給妻兒帶去快樂,他對每一刻生命意義的詮釋,已經超越了經濟財富、名譽地位、甚至生死。留給妻兒的是始終美麗的人生。

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而言,信息的爆炸、科技的發展、職業的競爭、家庭的經營都是需要具體面對的事物,如何在瑣碎繁雜中,時刻尋找這種共鳴,體會生命的意義是這部影片留給我們的“作業”。

三、“OPA意義準則”,幫助我們堅守生命的意義

OPA意義準則是生活工作的準則,它來自於弗蘭克爾的意義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瞭解如何堅守生命的意義。它包括三個要素:

  • 第一要素: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繫(O)

影片中,基多是個熱情無比的男人,他的熱情飽含著善意。“早上好,公主!”從陌生到夫妻,他一直保持對多拉這樣的的問候,即使在集中營中,他偷摸進廣播室,在大喇叭裡仍然高呼著這樣的問候,用這樣的方式讓多拉安心。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這句話,說了一輩子。從熱情開始,以熱情結束,像永遠的陽光,溫暖了多拉整個人生

集中營前後左右的工友,基多都非常自如的溝通,並且相互鼓勵,這使得他與兒子得到了同樣的善意,他的遊戲說法也得到了工友們的配合。

亞里士多德提出“人本質上是社會動物”。

人類渴望交流和歸屬感,各項統計表明,面對面交流更能產生歸屬感,這也是心理學中的“村落效應”。

線上交流的方式,會減弱意義的產生。沉迷與網絡世界的孩子,習慣隱藏自己的真實本性,他們在慢慢遺忘自己的核心本質,離開網絡就會覺得無聊或生命沒有什麼意義;而那些善於面對面交往的人,大多積極樂觀,能夠更直接地展示真實本性或核心本質,更容易在社交環境中產生共鳴與歸屬感,收穫生命的意義。

所謂有意義的聯繫,是指那些並非“匆匆而過”的社交,而是如村落效應般的,建立在情感紐帶基礎上的社交形式。人與人之間真實本性的互相表達,是有意義聯繫的關鍵,這種交往是以真誠為前提,而產生的共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精神土壤。

  • 第二要素:對從事的工作要有崇高的目標(P)

“目標”和“意義”並不是一回事,區別在於意義本身並不是終點,當我們發現意義時,它並沒有停止。而目標只是意義的一部分,即使我們因為各種原因,無法達成目標,那並不意味我們所做的事無意義。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基多沒有完成保命的目標,卻始終生活在生命的意義中

影片中基多的生命意義是全家快樂的生活,在集中營的目標是活下去,他一直堅守著生命的意義,即使那粹不及防的死亡到來,觀眾們仍然能感受到他生命的意義,包括他的妻兒也將終身體會這份意義。

古希臘哲學家歐里庇得斯說:“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過我們自己的生活”

對從事的工作目標,我們需要訂立,探索瞭解自己的,尋找自己身份,理解自己核心本質的,才算是“崇高”的目標。假若我們只是制定金錢、地位、業績,這些外在的目標,很容易因為挫折、倍增痛苦,而無視或弱化自己的成長。那麼工作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樂趣,我們也會因此而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這樣的事在我們身邊是很常見的事情。有的人就此消失、低迷餘生;有的人吸取教訓,體會成長,東山再起。其間的區別就在於當初的目標是否崇高。

  • 第三要素:用積極的態度擁抱生活(A)

影片中,前半部分陽光明媚,幸福溫馨的小鎮生活,色調溫暖而鮮快。後半部分黑暗、骯髒,色調陰沉。這種反差正顯示出生命的無常。我們常說“這世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面對變化、面對無常,我們所做的態度準備尤為重要。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積極的態度是最好的遺傳

影片用喜劇的手法講述悲劇的故事,這種反差更引起我們的深思,這也正是我們該具備的一種心態:

用堅韌不拔和欣賞感激的態度擁抱生活的全部,包括失敗,歡喜和憂愁,美好的時光和痛苦的時光。

就像劇中的臺詞: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麗的。 無論什麼樣的災難降臨,只要生命還在,生活始終要繼續。 活著,就是最美麗的事。

弗蘭克爾亦是這樣的人,在集中營中他度過了黑暗的三年,不但沒有因迫害死去,還時常鼓勵工友,帶他們尋找生命的意義;他的一部手稿《醫生與心靈》被德國士兵沒收並撕毀,他並未因此放棄,而是每天想法設法的回憶與重新編寫;出營後他發現父母與妻子都死在了營中,但他並沒因此消沉,而是將他的經歷與研究創立出意義療法,幫助更多戰後心理損傷的人群;67歲時,他去學習了開飛機,80歲時,他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人生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自己的人生,即使遠離人群,即使目標被斬斷,我們依然有選擇的自由,我們可以選擇消極,一路滑下去;但請別忘了,我們更可以選擇積極,讓自己始終保持向上的能量。

《美麗人生》|與“意義心理學”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基多臨死前的最後一眼,依然在孩子的遊戲中

就像影片中最經典的一幕,基多赴死的那一刻,還不忘滑稽的走路與眨眼,與躲在櫃子裡的孩子打暗號,他堅守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將向上的能量傳給了兒子。

結語:

《美麗人生》的影評並不好寫,因為它無關經常討論的主流話題。但它卻在23年間,不斷刷洗觀眾的淚腺,震撼著成千上萬的靈魂。

忙碌的生活中,生命意義的話題,遠不及婚姻出軌、明星八卦惹人注目,它太飄渺、太虛幻、摸不到抓不住,卻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這個話題的答案無法拜託於他人,只能自己親自完成。

也正因此,他成了一道不願面對又難有答案的問題。至今困擾著大多數的人,或許只有靠一部好的作品,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仔細體會與思考。

一部好的影片,絕不僅僅只為票房和獎項,它的意義更在於,觀眾是否會因此而獲得什麼,並因此而變得更好。比如,探索自己的真實本性,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希望每個人都能勇敢地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開啟美麗人生。

本文參考:

《活出生命的意義》 (美)維克多.弗蘭克爾

《思維的囚徒》 (美)亞歷克斯.佩塔克斯,伊萊恩.丹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