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閃電劈下來的時候,我最好在場?


為什麼閃電劈下來的時候,我最好在場?

“閃電劈下來的時候,你最好在場。”這句話是近年來經常被引用的一句投資格言。


尤其是當大跌到來的時候,被引用得尤其多,幾乎成了套牢者的一句自勵座右銘。


實際上這句話還真是有出處的,它出自美國投資人查爾斯·艾里斯1985年出版的《投資藝術》(winning the loser's game)。但作者有可能也是引用來自一個宗教方面的故事。


原意大致是說:黑沉沉的夜裡,在一條漆黑的路上,行人看不清方向,天上忽然劈來一道閃電,在場的人不但看到了閃電,還看清了路,而躲起來的不在場的人除了受到驚嚇以外卻什麼也沒看到,當然也沒有看清楚路。


不妨從投資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閃電劈下來的時候,我最好在場?


套用到投資上,可能有些難理解:當大跌來臨的時候,空倉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還讓我在場(持有籌碼)?


持有籌碼是指大跌時仍持有部分籌碼,而不必重倉。但是如果空倉的話,看起來似乎很妙,可這會對投資者形成一個心理暗示:我很幸運或者我很聰明,避開了後面的持續下跌。


這種心理暗示會讓投資者放棄繼續跟蹤之前持有的籌碼。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某股民大量持有了白酒,在2012年塑化劑風波到來前全部出貨,並且非常得意。那麼他以後必然不會再買入白酒了,因為再買入會感覺是對之前幸運出貨的一種否定。


而2012年沒有跑完的投資者,他反而會繼續跟蹤研究白酒,試圖讓自己東山再起,或者繼續攤薄成本。這樣的話,你覺得想成為哪一種投資者?


有人會說,我即使幸運空倉了,還是會天天看,並且尋找合適的機會入場。


但事實是,幸運的不在現場的人,很難說服自己再次正確踏入現場。


不妨再來看一下,每次A股見底的成交量為多少。

2013年6月25日,上證綜指最低1850點,成交額1047億;

2008年10月28日,上證綜指最低1665點,成交額398億;

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最低998點,成交額50.27億。


也就是說,相比後來的大牛市中每日都是過萬億的成交額,之前的真正的底部位置幾乎都是悄無聲息,沒有人察覺的,也極少人入場的。可以說你問遍身邊那些曾經牛皮吹破天的資深投資者,也很難找到一個恰好在最低點入場的活化石。


設想一下,一個曾幸運出貨的人,由於沒在最低點入場,如今剛抄底一點籌碼就立馬出現浮虧,他能否忍受這種不完美,承認之前的出貨只是踩上了狗屎運?


又或者,一個曾幸運出貨的人,沒在最低點入場,如今想入場,卻發現離最低點已經上漲了不少,再等下去可能都漲到比他出貨前還高的位置,他能否推翻之前自封的股神?


上述兩種情況,無論哪種對投資心理而言傷害都是很大的,投資最怕的就是不自信。不自信的結果就是茶飯不思,寢食難安。如果真到這種地步還不如解甲歸田的好吧。


要破除上面兩種情況,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你只要“在場”。即使被閃電閃了一下,視網膜出現10分鐘未消退的黑斑,或者傘把上電火花遊離,但你更快的看清了路,並且更快的踏上了正道。


只有手握部分籌碼,下跌之際你才有動力繼續去攤低成本;反轉之後你才有勇氣去緊跟趨勢。


不過,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解釋。是說上漲就像閃電,發生在極短的時間內,當這樣的閃電打下來時你必須在場。意即你永遠不能空倉,總要留一些倉位,這樣才能吃到肉。仔細想想,兩種解釋的終極哲理都差不多。


對倉位的控制,就像諾曼底登陸,敵人的子彈打過來時,己方總有一些士兵衝在前面。如果每一個士兵都躲過了所有子彈,試圖不讓一個人犧牲,盟軍如何登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