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會對房價產生影響麼?

“土地流轉”會對房價產生影響麼?

於2020.3.1成文,2020.3.12發佈的《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似乎要改變房地產的底層規則:

土地規則。

在此之前,規定是農村土地不得變更土地性質,不得買賣,更不得建設房屋,但可以長租給大戶和公司種莊稼搞生產。

在此之前,城裡的土地由地方政府進行集中的招牌掛,賣給開發商,然後由開發商們在土地上蓋好房子賣給城市居民。

在此之後?開始試點。具體操作?自己摸索。

但言而總之,“土地流轉”,正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重慶,進行為期1年的試點。

“土地流轉”會對房價產生影響麼?

第一部分,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土地流轉」的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

1950年:土地改革運動,建立了農民土地所有制。

1978年:“包產到戶”,建立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頒佈《關於1984年農村工作的通知》,指出土地承包期應在15年以上

1991年:多部法律穩定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

1993年:頒佈的《關於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把土地承包期從15年延長到30 年,並制定 “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方針。

1998年,《土地管理法》規定土地承包期為30年,之後又延長到 60 年。

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把土地承包經營權定義為“用益物權”,進一步明確了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財產性質。

2008年,《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土地承包期由“長期不變”變為“長久不變 ”,穩定了農民承包經營權。

2020年,《國務院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將審批權下放給地方,並可將部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

70年的土地變革,能夠確認的一條清晰主線是:

農民對於土地的掌控權在提升。


未來已來

這一次,「土地流轉」的改革,會對我們產生哪些影響?

因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因為還只是試點,所以只能看到方向,卻無法確認影響。

但是,資本市場已然癲狂:

即便近期A股正遭遇災難的衝擊,但「土地流轉」概念股,卻清一色漲停:

“土地流轉”會對房價產生影響麼?

以「京投發展」為例。

自上週五開始,它已經三連板,股價從最初的4.18,上漲到了今日的5.40,漲幅高達29.18%。

“土地流轉”會對房價產生影響麼?

而「京投發展」之所以會漲停,是因為:

“土地流轉”會對房價產生影響麼?

“2150畝北京的土地,早在2010年就流轉到了京投發展的全資子公司名下,這要是都拿來建了房子賣出去,得賺多少啊?!”

如果真的是這樣,別說是暴漲30%,就算暴漲300%,邏輯也是成立的。

但是,曾經的土地流轉,只是租用的土地,接下來的土地流轉,才是試驗性賣出的土地。

你一個租了拆遷房的租客,在房子拆遷後有什麼資格分到拆遷款?能得到一個月租金的違約金就了不得了。

其他的「土地流轉」概念股,也是如此這般的經不起推敲。

而「土地流轉」會對我們產生的真正影響是:

1.土地指標配置權從中央下放到地方,提高了土地的配置效率,更能做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2.目前的政策分兩個方向,一個是隻能處理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一個是部分試點省份、城市可以處理永久基本農田並轉為建設用地。而試點省份,做多為發達地區,其近郊有大量的農用地,一旦得以使用,將大大提高城市的土地儲備。有效解決長久以來的“供需錯配”,未來,“北京二環裡的莊稼地”或許會永遠退出歷史舞臺。

3.在一二線城市群獲得大量新增土地的同時,城市的發展也將得到有效促進,“城中村”也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大城市,城市群,將會加速發展。

4.政府可以通過收地、賣地,獲取大量的城市發展資金,用以減稅降負、補貼企業與居民,從而讓城市快速從疫情的影響中走出來。

5.大量新增土地的盤活與入市,也可以從供應端起到穩定一二線城市房價的作用。未來大城市年化10%以上的漲幅,將很難再次出現。

6.農村的特色小鎮、旅遊地產、養老地產會得以促進,疫情之後,會有部分城裡人考慮前往農村購置房產,用以休閒與防患未然。

7.「土地流轉」更多的是一級市場的事情,是土地的事情,是為了盤活土地存量,與房價沒有太多的關係。只要城市每年的土地供應計劃在,只要土地招拍掛制度在,當前的房地產模式就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房價,也不會產生多少波動。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