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背後的幾種“綠”

“樹種搭配是否合理,綠地功能區劃分是否最優?”這幾天,在銀川市金鳳區良田渠等地,林草部門對今年該區綠化工程前期規劃設計方案再次實地“把脈”,提升綠質綠效。今年,金鳳區主要實施3個小微公園綠化工程、良田渠兩側景觀提升改造工程及銀興公路分車帶綠化工程,綠化面積約為63000平方米。

  城市綠化地面積每增加1%,夏季氣溫可降低0.1℃;城市中寬30米的林帶,約可降低噪音6至8分貝;一公頃林地,可以為2000種生物提供棲息地……截至2019年底,寧夏森林覆蓋率達15.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6%。

  塞上山川覆綠,每一分綠色背後,都有一雙手——勤於播綠、精於護綠,善於“治”綠。15.2%的森林覆蓋率,包含幾種“綠意”。

  新植之綠,工程造林。“四大工程”精準實施,探索工程化造林新模式,綠質綠效“升級”。退耕還林還草、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森林撫育……有退有還,封育有道,形成多層次的綠色篇章。

  修復之綠,療愈自然。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培育新生,也不忘修復自然“傷口”。在鹽池,數年治理,荒漠裡也能“長”出溼地;在彭陽,躬身耕耘,成就大地上的梯田“掌紋”……今年,我區還將治理荒漠化土地90萬畝,持續為綠色而戰。

  富民之綠,生態“銀行”。固原市原州區官廳鎮沙窩村生態護林員閆登福,每天巡護周邊的山林,守望綠色,也收穫穩定收入。在我區,生態護林員工作已累計帶動減貧約3.39萬人。每年還有1000戶生態護林員,在政策扶持下發展庭院經濟,收穫多重效益。寧夏枸杞“直播”帶貨,寧夏蘋果參與“選美”,2019年,我區枸杞綜合產值達155億元,新增蘋果、紅棗等特色經濟林6.82萬畝。

  綠色,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是城鄉“護林員”。今年,綠色的“主戰場”在黃河,增加黃河流域林草植被覆蓋度,提升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增強水源涵養等生態功能。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守好每一寸來之不易的綠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