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15萬元左右,“小螞蚱”蹦出扶貧“大能量”!

一年四季都會看到貧困戶王興旺夫婦二人忙碌的身影,忙著割草、喂螞蚱、賣螞蚱,培育螞蚱。忙碌歸忙碌,但是他們的臉上充滿笑意,精氣神十足。

45歲的王興旺是棗莊市臺兒莊區泥溝鎮大北洛村人,因殘致貧,與妻子靠種地維生。雖有低保等補貼,但還有兩個孩子正在上學,用錢地方多,生活比較困難。

2015年,國家對貧困戶採取到戶產業扶貧扶持,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可以創業脫貧。村黨支部書記張陽上門問王興旺的意願。當時,王興旺“等靠要”思想還較重,沒有主動致富脫貧意識,也缺乏脫貧信心。張陽多次登門做工作,給他加油鼓勁:“國家有補貼,你先搞起來,成功了,你就多了條致富的門路。退一步說,即使不成功,你也沒什麼損失。”王興旺一想也是這個理兒,政府這麼照顧了,不能怕這怕那的,便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雙手致富。

年收入15萬元左右,“小螞蚱”蹦出扶貧“大能量”!

在扶貧項目資金、扶貧政策的扶持下,王興旺開始建造螞蚱養殖大棚,每個棚約佔1分地,剛開始建造了30多個棚,種植了供螞蚱食用的黑麥草、玉米草等。政府給予了5000元的補貼,村裡為他協調架電、用地。剛開始,由於技術不精,螞蚱成活率不高,產量跟不上,收入很少。王興旺找到張陽,想進一步學學養殖螞蚱技術,張陽便幫他聯繫到濰坊、臨沂等地參觀學習。王興旺邊學邊琢磨,養殖技能飛速提升,產量上來了,他更有幹勁了,帶著妻子一起幹。為了減少投入成本,每天早上5點,他去周圍村莊割嫩草,10點前回到養殖棚,妻子留守在家及時餵養。天天起早貪黑忙得顧不上吃飯休息,但他們從不叫苦叫累,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日子更有了奔頭。

王興旺主動聯繫河北、臨沂等地客商,推銷自己的螞蚱。王興旺為人實在,踏實肯幹,大家喜歡和他合作,銷售渠道打開了,螞蚱成“金”。現在,一年下來,每個棚去掉成本淨賺2000元左右。賺到了錢,王興旺擴大養殖規模,在村裡的支持幫助下,承包了20多畝地,現已發展養殖大棚80多個,年收入15萬元左右。

王興旺養螞蚱致富感染了鄉鄰,帶動了周邊村民的養殖積極性。大家苦於沒有技術支持,不知道怎麼幹。王興旺知道後,主動帶領大家參觀、手把手教方法技巧。在他的帶動下,劉長征等周邊10多戶村民開始養殖螞蚱。

年收入15萬元左右,“小螞蚱”蹦出扶貧“大能量”!

王興旺認為螞蚱養殖產業很適合本地區,他見網絡平臺非常盛行,便在“快手”等網絡平臺推廣自己養殖技術技能。有時,也受邀到周邊地區現場指導養殖棚建設、養殖技巧傳授等,馬蘭屯鎮、澗頭集鎮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為了降低經營成本,更好地服務大家,2017年,王興旺申請註冊了雨航螞蚱養殖專業合作社,為入社的各地養殖戶提供種苗、產供銷、養殖技術等一條龍服務,幫助周邊群眾戶均年增收數萬元。春節至秋季忙於養殖生產銷售,冬季維護養殖棚,併為合作社的養殖戶、河北等地養殖戶培育種苗,一年四季都不閒著。雖然忙,但王興旺每天都樂呵呵的,認為只要自己努力了,不怕吃苦,日子會越來越好。

日子越過越紅火,王興旺有了更大膽的想法:將養殖的螞蚱進行深加工。準備投資20萬元自建小型保溫庫,將自家養殖和周邊群眾養殖的螞蚱,收購、冷藏、儲存,克服活物不耐遠途運輸等難題,擴大銷售範圍,做大做強螞蚱養殖產業,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

陽春三月,王興旺又開始忙碌起來了。

(高煥玲 劉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