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疫情期間不出門,在線輕鬆“遊”古村。3月16日,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2019年度(第二批)211個村落單館統一上線,河南省35個村落完成數字化,作為第二批村落單館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村落單館數量共計376個,分佈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入數字博物館首頁(http://www.dmctv.cn/)即可按地區查找村落,足不出戶遍覽中國傳統村落的田園風情。截至目前,河南省入館數量37個,在全國入館數量中排名第四位,走在數字化遺產保護的前列。

據瞭解,2017年,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建設工作正式啟動。2018年4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開通上線,數字博物館分總展館、村落單館及全景漫遊手機客戶端,村落單館以全景漫遊、三維實景、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國傳統村落的獨特價值、豐富內涵和文化魅力,第一批共有165個村落單館上線,全部為精品館標準。2019年度第二批單館增加了標準館類型,與精品館的區別在於數據資料僅以圖文和音視頻形式進行展示,村落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建館標準,後期也可從標準館升級到精品館。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已成為目前我國研究傳統村落資料最豐富、數據最權威的國家級在線數據庫,是百科式、全景式傳統村落展示的數字化平臺,也是傳統村落學術資源的交流平臺。


附: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河南單館名單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潑陂河鎮黃塗村龔衝村民組(第一批入館)


河南省信陽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壪(第一批入館)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鐵鋪鎮何家衝村


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少林街道玄天廟村楊家門村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城關鎮寺河南村大陽河村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橫水鎮橫水村


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鎮紅石崖村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薛店鎮下宮村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黃道鎮王英溝村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黃道鎮紙坊村


河南省平頂山市汝州市大峪鎮青山後村


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合澗鎮肖街村北庵溝村


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臨淇鎮白泉村


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東姚鎮齊家村


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白家莊村


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牛嶺山村馬刨泉村


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五龍鎮石陣村中石陣村


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鎮石板巖村東灣村


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施家溝村


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鹿樓鄉寺灣村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柏尖山村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桑園村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靈山街道大石巖村


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獅豹頭鄉里峪村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南村鎮西王村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南村鎮丁莊村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南寨鎮齊王寨村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黃水鄉韓口村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沙窯鄉新莊村


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蘇家作鄉寨卜昌村


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鳩山鎮天垌村


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鳩山鎮魏井村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曲村


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謝集鎮西街村老謝集村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弦山街道同心村黃底下組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涼亭鄉梁衝村晏窪組


河南省濟源市思禮鎮水洪池村


延伸閱讀

河南省商丘市西街村老謝集村:千戶紅屋一寨聚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一、地理位置

老謝集村位於商丘市西部偏北,謝集鎮東部;距商丘市城區13公里,謝集鎮3公里。東距商周高速約7公里;南距戰備路約1.2公里,距G310約3公里;北距謝曹線約2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

二、行政管屬

老謝集村屬於梁園區謝集鎮,轄東街、西街兩個居住片區,共包含東街組、楊廟、北街、沈波樓、小郭莊、陳莊、北街東、南街組、西街、謝樓、赫樓、管樓12個村民組。

三、自然條件

1、氣候

老謝集村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5℃。主要特點是春季溫暖大風天氣多,夏季炎熱降雨集中,秋季涼爽且日照時間長,冬季寒冷少雨雪。最寒冷月份平均氣溫為-9℃,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7℃,平均無霜期206天,有霜期159天,年平均降水量711.9mm,主要集中在6-8月。

2、地貌、地質

謝集鎮老謝集村地處黃淮衝擊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自古就是重要的農耕區。

3、水文、土壤

老謝集村地處淮河流域,村內多坑塘,大氣降水補給豐富,地下水位埋深為8米,屬於淺水,總體來看水量豐富、質地好、埋藏淺、補給快、易開採。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植物生長及農耕。

4、植被、動物

老謝集村村內主要樹種有楊樹、桐樹、榆樹等,泡桐資源豐富。其餘植物多為自然生長類植物。野生動物種類較少。

四、村落面積、佈局

老謝集村村域面積為5.7平方公里。村莊格局帶有濃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村莊由環村寨河為環帶、十字街巷網絡為骨架、西為民國學堂、東為呂祖廟、內部坑塘為四個組團中心形成四個居住聚落等要素構成。

其整體佈局為:一村(謝集村)一環(環村寨河)二街(村內十字街)四落(四個居住聚落)空間結構形態。從整體來看,村莊佈局緊湊,融於自然。

村落屬性:行政村

村域面積:4.86平方公里

戶籍人口:4670人

主要民族: 漢

村落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村莊佔地面積:1690畝

常住人口:4120人

主要產業: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

歷史文化

老謝集村可追述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約有近兩千年曆史。名楚村;元代村莊內營姓、苟姓、謝姓為三大氏族,又因此地為集市,更名為營、苟、謝家集,簡稱謝家集民國時期置第九區(駐謝集),1949年改為謝集區,1958年以謝集、孫村集二鄉的區域合併為謝集公社(駐謝集),同年底,謝集公社駐地遷往目前謝集鎮所在位置,原謝集改稱老謝集。

1958年建謝集公社,1983年設鎮。1997年,面積57.4平方千米,人口3.8萬,轄西董樓、楊波樓、熊樓、三里、孫樓、朱莊寨、賈臺子、張莊、尚樓、黃辛莊、葉莊、高樓、董千樓、王二保、常莊、付莊、彭莊、郭武莊、西街、肖莊、東街、宗莊、馮莊、王步口24個行政村,同年由原商丘縣劃歸梁園區管轄。後轄葉莊、史莊、西董樓、彭莊、付莊、宗莊、王步口、常莊、尚樓、張莊、黃辛莊、楊波樓、孫樓、賈臺子、肖莊、馮莊、朱莊寨、熊樓、三里、王二保、高樓、郭武莊、董千樓25個行政村,82個自然村,172個村民小組。老謝集其中一個行政村。

春秋戰國時期,在宋國境內的謝集已有人口聚集。後來宋國被齊、楚、魏瓜分,謝集併入楚國。隨著楚人的遷入,春秋戰國時期的小村莊有了楚村這個名字。到了宋金時期,謝集被稱為古楚村。到了元代,由於管、苟、謝三大姓為村中望族,且村內有集市,謝集便被當時人稱為管苟謝家集,簡稱為謝家集。此村名一直沿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環境格局

老謝集村莊選址依託自然地理環境要素,順其自然,融其自然;村莊周邊農田環繞,同時強調村莊本身格局的完整性,“田園相環,水為抱”,在營造一種“村落、水、田園”空間格局的同時,環村寨河的存在也增加了村莊的防禦需求。

清咸豐二年,該村四周建有寨牆,東西南北建有寨門和門樓,寨牆外挖有護寨河,寨牆和護寨河全長約2500米,寨牆高5米左右,當年商賈雲集,經貿繁榮,被稱為商丘第二“歸德府”,至今仍保留原始佈局,1957年寨牆被拆除,民居大多為解放前後所建,磚牆和土牆老式結構,集中成片分佈。該村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環境優美。村北側是1958年開挖的群英水庫,佔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村南是康林溝,是商丘護城河供水主幹道。

村落格局

老謝集村村莊格局帶有濃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村莊格局由環村寨河為環帶、十字街巷網絡為骨架、左為民國學堂、右為呂祖廟、內部坑塘為四個組團中心形成四個居住聚落等要素。

其整體格局為:一村(謝集村)一環(環村寨河)二街(村內十字街)四落(四個居住聚落)空間結構形態。從整體來看,村莊佈局緊湊,融於自然。

受村莊選址現狀、村莊形態和內部坑塘、建築佈局的影響,村莊主要道路為十字形,內部支路多順應地勢與建築佈局走向,平面形態自由多變,呈“龜背式”,街巷構成多變的公共交往空間。街道空間的形狀特徵,體現了村落在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口、戶數的增加、村莊規模擴大形成的漫長自發但有序的生長過程,街巷空間反映了村莊經歷不同時期發展所承載的歷史遺存痕跡。

老謝集村街巷與環村寨河、城牆、坑塘、建築有機融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老謝集的主街道為“十字”形道路,東西向街道形似“東龍頭、西龍尾”,南北向街巷形似“南龍頭、北龍尾”。村莊十字街的線性也體現了“藏風納氣”的良好風水格局,在南北向街道背部臨近北城門處,予以“S”型道路線性處理,避免了冷風沿街道貫穿村莊,抵擋風寒。

建村智慧

老謝集傳統村落的選址是古代先民造村風水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追求“田園生活”的現實寫照。謝集村莊選址遵循“鄰水而居、融入自然”的選址思想。依託自然地理環境因素,順其自然,融於自然;村莊周邊農田環繞,同時強調村莊本身格局的完整性,“田園相環,水為抱”,在營造一種“村落、水、田園”空間格局的同時,環村寨河,寨牆的存在也也體現出了村莊具有良好的防衛措施。內部“龜背式”支路網,“通而不暢、曲而不直”設計手法也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融於自然的理念。村莊十字街的交通通達性與“藏風納氣”的良好風水思想形成了巧妙的協調,對十字街貫通性的改善體現在南北向街道北部臨近北城門處、東西向道路西部臨近西城門處,予以“S”型道路線型處理,避免了冷風沿街道貫穿村莊,抵擋風寒。

老謝集村的建築院落屬於典型四合院形式。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則形成四合院。:院落中軸線明顯,正房坐中,倒座相對,兩側廂房對稱佈局。老謝集村的四合院具有典型商丘地區商丘院落圍合特點,院落佈局基本呈堂屋(正房)坐北朝南、兩側輔助用房簡化為東屋和西屋(多數情況下只有一側存在,另一側為院牆或為廚房)、南側為大門(多與輔助用房共建)、大門內側為照壁。

自然環境

1、地貌

老謝集村屬商丘市梁園區,商丘市地處華北平原,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態類型的特徵,分為黃河沖積平原、淮河沖積平原兩大類型區,地勢平緩。謝集村所在的梁園區主要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區,北部有黃河古道溼地,平原的面積佔梁園區總面積的98%。

2、氣候

老謝集傳統村落屬暖溫帶季風氣候,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1944小時,年平均氣溫14.2℃,一般最高溫度39℃,一般最低溫度零下9℃。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無霜期約211天。

3、礦產資源

村落所在的梁園區發現的礦產有煤,除煤之外的其它礦產資源較貧乏。

4、林木資源

主要樹種有楊樹、桐樹、榆樹等,境內泡桐資源豐富。

風景名勝

1、箕子冢

箕子冢是殷商箕子的墓冢,《太平寰宇記》、《水經注》、《集解》等古籍均記載箕子冢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境內。《太平寰宇記》記載:“箕子冢。在宋城縣(今商丘古城)北四十一里二十步,古蒙城內。”《史記》:“箕子,紂之諸父。

2、蒙縣故城

蒙縣故城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蒙牆寺村,為周代蒙邑、西漢至南北朝蒙縣治所所在地。經考古發掘及文獻佐證,證實此地為古代大哲學家、思想家莊子的出生地。此遺址曾先後出土過不少文物,但大多數失散民間,倖存的還有漢代古城牆遺址、漢代古井、漢代磚雕、古代大殿明柱礅、古建築龍紋琉璃大脊等。1982年12月,蒙縣故城被商丘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1月,蒙縣故城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旅遊線路“黃河之旅——中華民族之魂”重要組成部分,是商丘市三大重點旅遊精品景區之一,素被稱為商丘的後花園。2006年8月,商丘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4、三陵臺

三陵臺位於商丘市梁園區王樓鄉境內,宋國戴、武、宣三公王陵,因三陵並峙(治),故名三陵臺,為商丘七臺八景之一。三陵臺為天下宋氏宗祠、朝聖地。漢代以後,這裡一直是中原名勝,為文人雅士遊覽的好去處。三陵臺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景區。

5、赭霞臺

赭霞臺為西漢梁孝王時七臺八景之一。臺高十二米,周長數百步。位於梁園區東北隅朱臺村北,故又名朱臺。臺上有寺,曰朱臺寺。

6、蒙牆寺

蒙牆寺位於梁園區北12公里李莊鄉蒙牆寺村的黃河故道大堤上,古寺原名蒙城寺,是蒙城的一個最大的寺院,蒙牆寺為戰國時宋國蒙縣和漢代梁國的蒙縣遺址,經考證是古代大哲學家、思想家莊子的出生地。

文物古蹟

民國學堂位居謝集鎮西街村,現為謝集小學,系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國學堂的前身是1921年在原白衣閣和平布寺廟宇的基礎上建立的私學。1922年,在兩座大殿中間建起了一座兩側防歐式建築,面闊5間,進深2間,建築面積約288平方米,門窗上弧下方,配以磚雕花飾,2層樓頂四周飾以7層磚雕花沿,正面山花中間雕豎匾“培養國基”,門楣上方雕“大禮堂”三字。室內設有木質樓板和樓梯。此建築中西合璧,造型別致。在歷史的發展中,民國學堂現在只餘下大禮堂和東西兩側的兩間房。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雲遊”古村!商丘這個村落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