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靈脆弱,他們該何去何從,事件背後最大的禍首是誰?

一個男孩在和他的母親搭車的時候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因為他受到了母親的一些批評。不耐煩的他居然就打開了車門,果斷地跳了下去。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意外死亡。坐在旁邊的媽媽完全傻了,兒子就這樣沒了?

孩子心靈脆弱,他們該何去何從,事件背後最大的禍首是誰?

現在的孩子心靈就這麼脆弱嗎?說了兩句就跳車自殺了?

一位母親在天橋上數落了17歲兒子兩句,只是說了他兩句。17歲的孩子縱身一躍,從天橋上跳了下來,結束了自己的大好年華。

孩子心靈脆弱,他們該何去何從,事件背後最大的禍首是誰?

深究其中原因,這些孩子在平常生活中算得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這種生活,每天保姆圍著他轉。在家就是“王”,誰也不怕,在學校,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別的一切都不重要,我自己開心就行,不管他人死活,甚至有的孩子心理會有更可怕的心理疾病。

孩子心靈脆弱,他們該何去何從,事件背後最大的禍首是誰?

有專家就指出: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讓做,孩子能參加的活動不讓參加,長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於冒險的天性慢慢被泯滅,養成了膽小的習慣和懦弱的個性。如今家庭生活環境越來越優越,孩子慢慢養成了養尊處優、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輕而易舉的僥倖思想。一旦在某件事情上得不到滿足,就會感到很失落。同時,家長的縱容嬌慣也磨滅了孩子的堅強意志,過重的學習負擔毀壞了孩子天真的童心。家長在生活上遷就、溺愛孩子的同時,在學習方面卻格外較真,一廂情願為孩子選擇大量的家教和名目繁多的興趣班。導致孩子的大量本該有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得不到改善,甚至是極為脆弱。

孩子心靈脆弱,他們該何去何從,事件背後最大的禍首是誰?

如何讓孩子心理不再這麼脆弱,

首先,我們要改變家庭觀念,提升家長自我素質。家長給孩子的不應只是優越的生活條件,更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自立自強,如何培養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同時,培養孩子擁有的特長,必須從孩子的實際和興趣出發,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創造天地。

其次,孩子遇到障礙,讓他自己解決,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任何人的成長都要經歷無數的挫折,如果孩子總是一帆風順,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情緒緊張,束手無策。我們做家長的平時應有意識為孩子創設挫折情境,讓他獲得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但是要記得,再出現一些比較棘手的事情時,超出了孩子的應對能力範圍的情況下,作為父母要果斷出手,幫助孩子,這樣也有助於促進孩子和你的關係。

  最後,遇到挫折時及時正確疏導,讓孩子正確面對挫折。當孩子在生活中真的遇到挫折時,不能置之不理,採取“無視”態度,而應幫助孩子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採取正確的方法戰勝挫折。同時還應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本身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於面對挫折。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擁有一定的氣魄、韌勁、處理事情的能力,隨著孩子的年齡一天天長大,這些優質的自身條件就會越來越優秀,你的孩子將會比別人的孩子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