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一說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很多粉絲朋友就開始準備反駁我了,美國獲得的諾貝爾獎不應該更多嗎?

其實,這項統計數據中的德國人,包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的德裔。美國很多的諾貝爾獲獎者,其實是德國人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事實上,第一家幼兒園就是德國教育家所創建

翠娥er有個老朋友,大學的時候去德國留學,後來在德國結婚生子。我經常跟她交流孩子的事情,前幾天我們討論到不同國家的幼兒園教育,她講述了她的兒子在德國是怎麼上幼兒園的,讓我開了眼界。

想必大多數的中國家長,都就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我們寧願花很多錢把孩子送進私立幼兒園,也不願意送到什麼都教不了的公立幼兒園。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但德國的幼兒園卻樂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德國幼兒園最大的任務那就是“玩”!朋友說:

在德國上幼兒園,孩子不用穿校服,想穿什麼就穿什麼,穿得越特別越好不規定孩子睡午覺、不規定孩子吃什麼,甚至連大班、小班兒、中班兒都不分

我感到甚是驚訝,然後問道:那德國幼兒園教孩子什麼呢?是送去幼兒園,還是找個地方看孩子呢?

朋友很認真的告訴我:幼兒園僅教“3樣”。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一、生活技能

當我們在糾結孩子會不會做加減法、能不能識字、背多少古詩的時候,德國幼兒園的孩子在學什麼呢?

消防局、警察局去參觀,學習如何報警,如何預防、躲避火災的技能!去市政府去認識市長!老師們帶著孩子去自由市場,教孩子怎樣在自由市場買東西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去花圃,去櫻桃園,學習種植和採摘去圖書館,學會怎麼借書、還書去看馬戲、魔術、歌劇……

德國孩子在幼兒園這三年,幾乎學到了日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技能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二、社會常識

德國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確實十分自由,但是老師還是會給孩子講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能浪費水、要禮貌等等。

不僅僅是嘴上說說,更是落實到日常的生活中。

比如孩子洗手,會要求開很小的水龍頭,避免浪費。上完廁所要先沖水再穿褲子,避免忘記沖水。這種細節性的教育,會讓孩子更懂得如何去做。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三、培養情商

德國對於孩子情商的培養尤其重視,書店裡到處都是兒童情商教育的相關繪本。

所以德國孩子,在幼兒園就學會了如何與小夥伴相處,如何領導別人,如何在遊戲中如何製造規則,如何解決衝突、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這3點,不僅僅是中國的幼兒園不會教,小學、初中、高中都不會教!這也正是我們欠缺的地方。而德國之所以能包攬一半兒的諾貝爾獎,與其獨特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翠娥er聽完朋友的講述感到很受益。於是在網絡上開始找尋德國孩子看的繪本,然後就找到了這套適合2-5歲寶寶,德國寶寶人手一套的功能性早教啟蒙繪本。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這套書是由德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插畫家傾情打造,包括12個成長主題(具體看下圖),精美的手繪插畫,配合上生動的生活場景,讓孩子看繪本的時候,就會自覺代入其中的人物,通過榜樣的力量,給予寶寶積極的成長引導。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塑造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寶寶的自我管理能力,打造高情商的孩子。這套書剛買回來的時候,就受到了我5歲小兒子的認可,可謂是愛不釋手。

德國人承包了近一半的“諾獎”,幼兒園卻僅教“3樣”,引人深思

我們的教育大環境是沒辦法改變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自己改變。一套書不過是50元,平均下來一本4塊一毛,一頓早餐的錢都不到,卻能學到

德國幼兒園教育的精粹,幫助孩子塑造高情商、好性格、好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