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的種養殖成本越來越高,2020年後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柳江小潘


隨著農村種植成本的增高,比如肥料農藥,種子土地等種植成本的增加,小農經濟的傳統農業已經不再適合當前農業的發展需求。那麼未來的農業種植將是怎麼樣的?當前應該怎樣發展農業呢?以山東等周邊現狀為例。

1.降低投入成本,最直觀最可行的就是降低勞力投入成本,比如以前一個村100戶一千畝地,那麼至少每戶需要投入一個勞動力,也就是一千畝地需要100個人。如果土地集中管理,由有能力的種地大戶承包,或者是發展合作社,可能就是2-3個大戶或者是10個人左右就夠了,這樣一千畝土地只需要投入幾個勞動力,極大的增加了投入產出比,個人產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發展特色農業,種養結合,實現新舊能源轉換。現在很多地方都在搞特色農業,如生態新農莊、特色農業旅遊、立體化農業等。發展新興農業,拉動產業發展。

3.訂單農業。現在有很多農產品滯銷的大問題,發展訂單式農業,能最大的解決農產品滯銷等問題。現在有很多合作社、種地大戶等手裡的可耕土地很多,都不知道如何利用,或者是考慮很多風險等不敢去利用。那麼訂單農業就解決了這一問題。種地大戶、普通農戶、村集體合作社等可以和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公司出面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術業有專攻,解決了農產品的銷售問題,降低了種地大戶、村合作社等種植風險。

綜述,傳統的小農經濟體已經不適合當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現在需要認真改革、大膽嘗試!從不同方面,層次來突破傳統,創立新型農業。


農正局


農村種養殖成本增加,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隨著整體物價增高,必然會逐步上漲。

首先土地承包費用增加的,雖然農村土地荒蕪化比較嚴重,但是承包費用太低,人家寧可慌著也不願低價給你,除非是親戚朋友家的。幾百畝,上千畝還可以談談,幾十畝,一二百畝價格不會太低。既然他的田,能閒著,肯定有賺錢的渠道,所以不會太在乎這點租賃費。

其次種養殖所需房屋建築成本居高不下,現在基建和建材都是看漲,隨便蓋幾間房,都是大幾萬,更別說建設正規化,規模化的種養殖基地了。

再就是種養殖過程中,避免不了需要僱傭人工,現在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嚴重缺失。隨著農村人口往城市遷徙流動,農村基本上老人小孩居多,能僱傭的都是五十歲左右,甚至六七十歲的老人幹活。人工費用高不說,幹活效率還低。

以上只是基一些導致種養殖成本增加的原因,個人感覺成本會越來越高。所以本人覺得2020年農民朋友,要不就是踏踏實實出門打工就業,如果能穩定工作,一年下來節約點,養家餬口還是沒問題的。要是你想回到農村創業,搞種養殖。建議還是走生態種養殖的路子,同質化嚴重的傳統規模化種養殖基本沒有什麼出路,而且風險很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小郭視野


(2020年後農村的出路在自己手中)

關於今後農村的出路,本人認為可從如下幾個方面思考,在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的情況下,通過不斷提高農村的組織化水平來促進鄉村振興。

一、在土地集中的規模化主糧產地,以提高農業科技投入為突破,以大規模、高品質和深加工為切入點。生產市場需求旺盛的高品質主糧產品,通過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來促進農民增收。並且在這個生產過程中,還可以提供許多的就業崗位,給鄉親們拓展增收渠道。

二、在耕地零散,人均土地很少的山區和半山區。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土地的經營權適當集中,有組織的開展特色種養殖,為市場提供高品質的特色和綠色農畜產品。

三、在交通方便,距城市不大遠的山區,通過土地流轉來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在其中一是可開展特色種養殖,作為田園綜合體的基礎,保障基本的收入。二是圍繞特色種養殖業開展旅遊和研學服務,給廣大城市居民和中小學生提供親近自然,瞭解鄉村生活,增加對鄉村的認識等提供體驗服務,促進城鄉融合。三是在當前鄉村基本屬新建住房,但閒置較多的情況。在田園綜合體中可採取租用或入股等方式,集中一部分鄉親們閒置的住房,採用統一打造、統一經營、提供多種服務的方式,為城鄉居民提供經濟適用的養老方式。而且針對剛退休至七十歲的輕老年的健康老人,還可以給他們提供參與綜合體建設和適度體驗鄉村生活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和餘熱。既讓養老生活更有意義,也為鄉村振興做出適當的貢獻。

四、要採取一些激勵措施,動員和吸引一些鄉村外出工作多年,有一定的中青年人回鄉創業。讓他們利用多年積累的市場經驗、工作中掌握的一技之長以及人脈關係,組織和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經濟。鄉村要振興,必須要有好的帶頭人,否則將會一亊無成。





用戶名趙老大


如今,新農村建設發展越來越好,很多農民朋友都想回家創業,搞種植,而農村有著豐富的資源資源,農作物也多一些,小成本座椅是可以試著種植一下,如果有比較好的市場,獲得不錯的經濟效益也不是問題,那麼2020年種植什麼成本利潤高?這幾個項目大家不容錯過山胡椒是胡椒純品種之一,主要用於條例為品,目前種植區域在福建,廣東,廣西,雲南,重慶,四川,湖南等地區,據悉,目前市場銷量來看,珊瑚礁整體表現還行,現在胡椒市場價格一直在30到70塊之間起伏,而且一毛成本大約只要300元左右,可以說是種的好的話,利潤空間還是不錯的,而且本身三胡佳還有不錯的營養價值和藥物價值種植前景好牧草玉米實際上就是一種飼料種植作物,現在在我國養殖業發展比較迅速,再加上國家在大力提倡,大力提倡量改詞,那麼寫新型的農作物,在牧草玉米就是當做最佳的一個選擇,它的營養價值高,而且種植起來比較簡單,產量高也是受養殖戶喜愛的一種綠色環保飼料,而且牧草玉米一年還能收穫兩次加工成飼料,出售價格會更高,經濟效益也是顯而易見的眾所周知,牡丹是一種觀賞價值極高的花,素有花中西施的美譽,但牡丹並不僅僅是花瓶這麼簡單,除了日常生活中園林建設,環境綠化等宴會裝飾之外,牡丹還有很好的藥物價值和使用價值,再加上牡丹市場需求量很大,而且市場價值也不高,並且每年沒某投資,急需1000元左右,高產每年每畝只國產400公斤,每畝每噸均收入6000元,是農作物種植的,4至5倍半夏是市場上要用藥材,由於目前其野生資源越來越缺,因此,人工種植半夏產業逐漸發展起來,而且良好的藥物價值也是在市場上大放異彩,十分受歡迎,據瞭解,667平方的半夏種植,40公斤收幹品,200至250公斤,每公斤80至110元,價值16000只,22000元,可見半夏種植效益表現還是很不錯的說到種植,大家可能第一印象並不是很好,但很多項目價格也不得穩定,很多人寧願打工,也不願意種地,實際上,選對項目找準市很關鍵,而如今國家對於種植項目扶持也是越來越多公佈豐富,不負有心人,相信大家依靠種植也是脫貧致富


蘭蘭生活情感劇


隨著農村的種養殖成本越來越高,2020年後農民的出路在於地方環境和周邊交通條件等。

若是周邊交通等不容樂觀,能通過開網店的形式讓農產品按高於成本低於市場價直接售出,對於種殖者來說就有了一定的利潤空間。若是周邊環境、交通條件較好的話,若經濟條件不錯,可以考慮農產品的深加工,進一步增加利潤空間,同時可在網站上售賣,利用有利的交通條件實地銷售,兩者兼用,利潤空間更大。





馬鈴暑


一、堅持走農村特色發展道路

在農村投資創業項目是比較多的。比如種植方面的:種水果、蔬菜類、藥材和經濟林木等等。養殖方面的:養豬、養牛、養魚、養雞鴨等等。這些都是農村特色發展道路,雖然有不少人在發展,甚至這些項目對市場早就飽和了。因為你想到的,他們也想到。但我們可以從中跟他們相反啊!選擇特出的,不能盲目跟風。別人養鴨,你也跟著養鴨,投資不失敗才怪。就算不失敗銷售價格太低不盈利。所以,要有所為的話,必須有不一樣的東西。

二、尋找有市場的農村投資項目

當然市場方面也要看重。向市場提供新鮮的東西。比如說種植空心菜,本來空心菜在清明後才旺市的,但你要提前把空心菜種出來上市,這樣不但價錢賣得高,還讓消費者感到新鮮感,能夠激起消費者購買慾望。或者比如野豬人工養殖,這個屬於特色養殖,因為市場上賣野豬肉少。而且人工養殖野豬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野豬肉以肉質鮮嫩香醇、野味濃郁、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營養豐富等優點,征服了市場。

三、成本投入中等的農村項目

我們在農村無論發展什麼項目,投入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投資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風險的,如果選擇那些投資額太大的項目。但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投入與產出是成正比的,投入越多獲利才越高,當然是要成功的啊!但在這還是建議投資者,投入成本在中等之間,由小發展到大嘛。比如在2~3萬元之間投資最佳。比如種植水果桔子、石榴。養殖方面的:養草魚、養鵝等,這個屬於中等投入的項目。


愛種草莓的勳哥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隨著農村的種養殖成本越來越高這個說法有點偏頗,我的經驗是種養結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結合起來成本會降價。我養了30頭牛,50畝地,牛糞全部入沼氣池通過發酵,用汙水泵打到地裡,這叫過腹還田,保護了環境,培肥了地力。地力上去了,莊稼長的好,牛有了草料,不用花錢去買,這樣良性循環。國家的政策也在往種養大戶傾斜,希望政府部門重視種養戶的補貼,不要跟他們過不去。這樣種養殖的農戶的成本會更低。






孫家莊主


講實話農業前景非常不好,看不到出路在何方。

就遼河流域下游主要水稻,改種別作物它也不長,由於連續二年旱,種地大戶都賠錢,由其19年有的大戶都賠了大錢,少則十萬八萬,多則三四十萬。

主要乾旱糧食欠收,地租貴,雪上加霜的是賣糧價格歷史上最低,加之災年水稻品質不好,賣糧還難,有種地大戶有棄租想法,農機具入庫,進城看看乾點別的,把種地欠債還上。

對於種地實在膽寒了,天災糧價太不確定了,那是真賠呀,糧食嚴重過剩,落荒或輪種一部份土地也是應該的。

主要讓種地的掙點錢。



用戶遼河人家


養殖成本高,我認同,種植成本高嗎?

養殖成本高,也就這兩三年。養殖成本雖然增加了,但牛🐮羊的價格也在飆升,瘋漲的價格遠遠大於養殖成本。我們這今年養牛🐮羊的,有的純收入十萬元以上。養殖成本只增加原先的三分之一。所以說,投入的多,收入就多。2020年,咱們農民原先養殖啥的,還繼續堅持養下去。因為,只有堅持才是掙錢的根本。不要看今天落價了,就趕緊賣。明天看漲價了,就跟風上,買買買。這樣咱們只有賠錢的份!

咱們再說說種植。我不知道您廣西種植成本增加多些?我們這種植幾乎沒有增加。我們這種地幾乎年年都兩三個品種。不是今年種玉米不值錢了,來年種高粱,高粱又不值錢了,轉年我種大豆。這毛病就出來了,種高粱那年,玉米可能就值錢了。種大豆那年,可能玉米高粱都值錢了。今年不值錢的,來年就有可能它就值錢了。所以說,種地與我們打工一樣,堅持住了,咱們就掙錢了。

我認為,2020年咱們農民的出路就在於:搞養殖的、種地的繼續,打工的踏實打工。幹就完了,咱們農民還有別的出路嗎!?


耕耘路上


農民對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感到很迷茫,也對自己的出路和前景很迷茫,農村農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其實,我們國家對於“三農”問題高度重視,特別是今年,國家制定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就為農村農業發展指明瞭一條光明大道,我們能從這裡面找到答案,找到農村發展的方向和出路。

其中有四點將會讓你找到出路。

1,提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這主要針對當前農業產出率低、國際競爭力低的實際情況而提出來的,也是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規劃提出要構建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業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這必將加快農村土地流轉、集中的速度。

2,不斷髮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當前來講,大部分地區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有些農村集體資產流失嚴重。對此,規劃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進一步研究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把集體經濟做大做強,讓農民持續從集體經濟中有分紅、有收益。

3,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有一定的產業做支撐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個關鍵,這不僅可以壯大農村經濟,而且會解決剩餘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的問題,規劃提出要大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不斷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壯大鄉村產業,這將進一步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4,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和教育醫療條件。規劃提出要把農村建設成為人人嚮往的地方,當前來講,很多農民急於進城買房,主要是因為農村環境髒亂差、孩子上學跑遠路且教育質量低、就醫生活不方便等等,規劃就農村人居環境、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明確目標和切實可行的措施,讓我們對美麗宜居的新農村充滿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