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當下的偶像團體?

火鍋影話


先看一看偶像團體現狀吧,目前娛樂類話題可以說是偶像團體的天下。

年輕一代,熱衷男團女團養成計劃,相關綜藝頗受大眾關注。

前有《青春有你》稱霸熱搜,後有《創造營2020》蓄勢待發,兩大平臺即將掀起女團養成battle大賽,觀眾會迎來越來越洶湧的話題。

“過氣”一代,也上演翻紅大戲。

自從豆瓣網友調侃成員間小作文不斷的飛輪海是“宇紅男團”之後,四位明星儼然有成話題頂流的趨勢,頻繁登上熱搜榜。

他們當下參加的綜藝節目,每每播出必將迎來一波新熱度,國民老團的號召力讓人咂舌。

新老偶像團體都在引領話題榜,但有趣的是,大眾對飛輪海成員相關信息如數家珍,而對年輕一代偶像團體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綜藝節目裡

  • 新偶像團體難紅出圈

如《青春有你》、《創造營2020》這類高人氣綜藝,國民的關注焦點更多傾向於已經走紅的明星教練團隊,練習生的存在感相對較弱。

這也是年輕一代偶像團體的現狀,他們組團容易出圈難,已經成團的火箭少女、NINE PERCENT、R1SE、UNINE四個組合,至今只有個別成員紅出粉絲圈。

之於團隊的知名度,基本在成團夜已經到了頂峰。

很特別的一個現象,倒退至飛輪海的年代,國產偶像團體其實很“粗糙”,成員沒有受到專業、長期的訓練,他們的舞臺實力也不若當下華麗專業。

與老偶像們相比,當下的愛豆才算是迎來國產男團女團的“春天”,他們擁有系統化的訓練、嚴格的篩選,甚至還有打開人氣基礎的成長綜藝加持,兼具太多優勢。

但,條件越來越好,推廣逐漸成熟的偶像團體們,卻淪為“粉絲專屬”。

前面提到的四個團體裡,能夠跳出粉絲圈被路人認出的成員佔比不超過十分之一,團體更多是吃著粉絲經濟的福利,難掀起國民熱度。

很尷尬,卻又是娛樂行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因為當下年輕的偶像團體,欠缺兩個“出圈”的基礎元素。

  • 辨識度

老牌偶像團體與年輕偶像團體的差異,可以用手工製作和機械化出產來區別,前者看起來參差不齊,成員身上經常會出現明顯瑕疵,後者整齊劃一,多是愛豆標準模板。

然而,“手工製作”雖然不夠完美,卻每一個都具有明顯辨識度,讓觀眾能夠“過目不忘”。

以飛輪海為例,四位成員無論是成團時期還是在當下,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吳尊、炎亞綸以優秀顏值出圈,花美男與漫撕男形象樹立多年。

汪東城身上的戲劇感,直到十多年後在綜藝《花花萬物》裡出現,還能惹得小S抓狂,看起來他身上這份戲劇感有點超現實,卻又是他的獨有標籤。

飛輪海中存在感最弱的辰亦儒,即使粉絲不多,觀眾心中也會留下他儒雅公子的印象。

反觀當下男團女團,成員能夠給觀眾留下明顯辨識度的存在相當稀缺,難得出圈的楊超越和蔡徐坤,一個是靠非凡的顏值優勢,另一個則得利於個人話題。

團隊對這兩位的人氣加持,反而是佔比最弱的。

這種情況的出現,不是因為當下的愛豆們條件不佳,而是團隊包裝過於統一,沒有讓他們發揮出各自的特色。

或者說,當下包裝團隊的審美過於侷限,只會套用已成功的模樣,沒有了培養成員特性的意識,這讓他們原本的好條件優勢,變成了弱勢。

如此局面,相當可惜。

至上勵合成員張遠曾在《創造營》中感嘆男團的時代已經來了,但他絕對想不到,男團時代來臨後,觀眾對他們的記憶,還不若充滿殺馬特味道的至上勵合深刻。

  • 作品

七話曾經分析過老牌偶像團體走紅的原因,將影視、音樂作品放在了首位,彼時的偶像專攻影視綜,不若現在的偶像團體對舞臺專一。

但,不同的業務重點,都有同樣的走紅要求,那便是作品

健康的發展路線,應該是讓觀眾通過作品認識藝人,國產女團中的佼佼者SHE便是實實在在靠音樂走紅的類型。

她們擁有無數大街小巷傳唱的經典音樂,8090後的青春記憶,一定少不了《super star》、《不想長大》等音樂陪伴。

很多觀眾叫不全SHE成員的名字,卻能列出她們的代表作,這才是真正的國民女團。

反觀當下的偶團們,不誇張地說,受綜藝加持出道的四個偶像團體,只有少箭少女的一首口水歌《卡路里》真正紅出了圈,其他作品皆是“粉絲專屬”。

這樣一來,這些偶團便難以打開他們的國民度,註定成為曇花一現。

而娛樂公司想要打造真正長青的國民偶像團體,最終還是需要為他們準備有傳唱度的音樂,有能夠讓大眾驚豔的舞臺。

作品永遠是王道,這句真理,不僅針對個體藝人,偶像團體同樣適用。

分析到這裡,又有了一個新疑問,既然這些年輕的偶像團體沒有辨識度又沒有優秀代表作,為何娛樂公司越來越熱衷打造呢?

歸根結底,是過度依賴粉絲經濟。

這些偶團沒有高國民度,但他們的商業代言粉絲們會去買單。

他們的作品,粉絲們會去打CALL。

粉絲對愛豆們的鐘愛與付出,讓娛樂公司有了金礦可挖,於是男團女團開始遍地開花。

人們會說存在即合理,粉絲願意為這些拿不出代表作的偶團們付出,旁觀者便需要尊重。

但,當偶像成了“粉絲專屬”,雙方都面臨長遠持續問題。

偶像們雖有粉絲加持,但慢慢便會被新團體替代,一旦失去粉絲支持,成長堪憂。

粉絲們付出了ZQSG追星,卻也不得不面對目送偶像曇花一現的局面,甚至還會引發出諸多社會爭議。

當下屢屢受到吐槽的“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粉絲干預偶像選擇”、“偶像失聲”等現象,其實便是偶像太過依賴粉絲經濟導致。

想要國產偶像團體健康有力的發展,最終還是需要娛樂公司保有長遠計劃,跳出“粉絲專屬”向“國民偶像”進軍,才能迎來男團女團真正的“春天”。


七話影視


國內當下的偶像團體市場目前其實挺空白的,要說發展空間本應該是非常大的(要求可以比日韓低很多),其實斷斷續續都是一直有一些組合推出的,大火的只有tf,tfboys之所以能夠大火確實和正好填補了空白的市場需求有一定關係(長久性還是要靠公司策劃)。但不論是對偶像還是偶像組合,唱跳歌手才是本職,舞臺才是最閃光的地方,沒有舞臺發展都會受限,個人尚且還可以轉戰影視(個人認為這是小鮮肉被嘲沒有實力的原因之一),不過組合就很困難了。現在國內意識到並且培養練習生的公司越來越多,其實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並不是韓風在中國行不通(不然韓流為什麼火),也並不是一定要在一開始就找到中國風格的組合(沒有形成體系嘛)。個人覺得tfboys並不完全是因為乖巧風而受歡迎,而是因為他們呈現出來他們年紀該有的樣子,沒有那種刻意的拗人設般的過度包裝。年輕團體走少年風,等經驗豐富了再轉成熟性感風我認為也是ok的,最主要是要附和年紀和氣質。今年兩檔團體選秀會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團體產出,參與的娛樂公司很大可能也會借力推出偶像團體,tfboys師弟團也差不多要出道了吧,這些團體相比之前最大優勢就是出道自帶流量。個人還是期待今年國內的娛樂市場會有所不同,但沒有打歌舞臺,組合的持續發展問題確實有待觀望...


一個愛籃球的普通球迷


小編是個實在人,不會玩虛的,心裡想怎麼想就怎麼說!要我說就是太多人閒的,把一些二流演員,什麼也不是的演員給慣起來了!

沒事還來個罷演,要是都沒有人理他們,大家都忙自己的工作,等他連生活都成問題的時候,看他還罷不罷,就是給慣的!把觀眾對他們的喜愛,都當成自己多厲害的資本了!

現一些知名的老藝術家一輩子連說個不字的都沒有,人家那叫國家一級演員,人家都是有級別跟著的,都很低調,都把演員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哪像這幫二流演員,只顧著在演藝界撈錢,把娛樂圈弄的是烏煙瘴氣!

確實中國偶像文化發展起步晚,市場空缺,偶像組合的出道,使得大批粉絲為之瘋狂。

日前,一位央視導演在自己的微博生氣的發起了一條推文。

推文提到出道一年的組合遲到兩小時,讓所有人等彩排,比他們大牌的人都沒那麼過分。

這位導演的推文自然引來了各方團體的粉絲前來吃瓜圍觀,並分析自家偶像團體的最新的動向。

由於導演袁晶晶並沒有對耍大牌的偶像組合指名道姓,而且各個偶像團體之間有著不少的利益相爭,

粉絲除了維護自家團體分析動向外,還會有人偷偷暗示別的團體。

各個新生偶像團體的名字也是頻頻出現,比如NINE PERCENT、ONER、火箭少女等,但導演袁晶晶提到“不紅”一詞,網民們也是諸多猜測。

但是明星耍大牌也不是第一次聽了。

周冬雨被指,綜藝上表現的沒教養,在某劇組拍戲時,讓兩位工作人員同時伺候穿鞋。

吳謹言被中國電影頻道點名“耍大牌”。

楊穎也因為在內地活動不斷名氣上升,拍戲時甚至直接使用替身,讓攝製組摳圖了事,在場的部分也不斷NG,影響所有人的工作。

海清也因為多次提出修改劇情導致拍攝延期,後來甚至讓劇組搬回北京,劇組只能把廣州的影棚拆掉回北京重建。

秦嵐在某一次採訪中讓記者下跪採訪,雖然後來秦嵐對外做出解釋,但她這樣的行為確實讓她收到了一些非議。

針對這些年輕明星耍大牌,不少老戲骨、老藝術家也是有所提及。

比如宋丹丹就曾說有些演員帶太多助理。

《這就是對唱》節目組也曾說起過http://3g.163.com/touch/idol/star17為了配關曉彤日本遊突然吐出節目組,讓其他藝人調整好的檔期不知如何是好。

那麼,這些小鮮肉、和當紅炸子雞為何屢次傳出耍大牌的傳言,那又是什麼讓他們有那麼大的底氣可以隨意對待合作的工作人員呢?

當然,這些“耍大牌”傳聞或許有的是被人有意中傷。

雖然我國內地偶像組合發展尚不健全,但大環境已經漸漸趨向正能量化,市場會選擇更敬業更有實力更謙遜的偶像。

雖然不知道導演袁晶晶吐槽的是哪個組合,但衷心希望各個偶像能主要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為粉絲做個好榜樣。

對文章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可以留言,有不同意見,大家可以一起討論,有覺著我說的不對的朋友,可以不用理我!


我似鋼炮


國內當下的偶像團體市場目前其實挺空白的,要說發展空間本應該是非常大的(要求可以比日韓低很多),其實斷斷續續都是一直有一些組合推出的,大火的只有tf,tfboys之所以能夠大火確實和正好填補了空白的市場需求有一定關係(長久性還是要靠公司策劃)。但不論是對偶像還是偶像組合,唱跳歌手才是本職,舞臺才是最閃光的地方,沒有舞臺發展都會受限,個人尚且還可以轉戰影視(個人認為這是小鮮肉被嘲沒有實力的原因之一),不過組合就很困難了。現在國內意識到並且培養練習生的公司越來越多,其實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並不是韓風在中國行不通(不然韓流為什麼火),也並不是一定要在一開始就找到中國風格的組合(沒有形成體系嘛)。個人覺得tfboys並不完全是因為乖巧風而受歡迎,而是因為他們呈現出來他們年紀該有的樣子,沒有那種刻意的拗人設般的過度包裝。年輕團體走少年風,等經驗豐富了再轉成熟性感風我認為也是ok的,最主要是要附和年紀和氣質。今年兩檔團體選秀會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團體產出,參與的娛樂公司很大可能也會借力推出偶像團體,tfboys師弟團也差不多要出道了吧,這些團體相比之前最大優勢就是出道自帶流量。個人還是期待今年國內的娛樂市場會有所不同,但沒有打歌舞臺,組合的持續發展問題確實有待觀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