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從中國傳到國外的美食有哪些?

飛燕東


中國傳到國外最著名的美食,是中國的餡餅,外國叫做披薩,經過馬可波羅的宣傳,成為全世界西餐的代表,是流行文化的重要元素。

但如果說中國最受國外歡迎的美食,當屬年味的餃子莫屬。

中國人將餃子賦予家的寓意,比如芹菜豬肉餡餃子,要用優質精肉,可以避免過多的油脂攝入,口感更加清爽清香。和麵要有嚼頭,這樣包出來的餃子,出鍋後精益剔透,吃到口中清談爽口。

但外國人喜歡吃餃子重要的原因是,可以用勺子和擦子,因為用筷子太難。

美食無國界,吃的方式只是其中一種,能夠將中國美食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世界品嚐中國味道![祈禱][祈禱]






美食宣傳者


我單位有很多的老外,而且我也經常去歐洲出差,據多年的觀察,我總結出來這批好奇心爆棚的老外最愛吃的中國美食:

第一名:臭豆腐!哈哈就是那種炸的湖南臭豆腐,上面放一些剁椒和榨菜末,哎呀幾乎每一個老外都愛到不行!老外有一個奇葩的理論,說越是難吃的東西越對身體好。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理論支持他們這樣奇葩的選擇。我有一個記錄是帶著四個老外在合生匯的文和友吃掉十五盒臭豆腐。當然王致和玻璃瓶的臭豆腐他們是不行的,試過一次,某女性老外直接竄去了衛生間……

第二名:大餡餃子!有一次請他們去去吃餃子,那家的餃子是多種餡綜合的,但是你從外面又看不出來是什麼。老外就像冒險一樣,每吃一個都開心的不行,互相看吃到了什麼。從此這個美食就被傳到了每一位老外耳朵裡,幾乎每一位老外讓我請吃飯時候都要去吃餃子。

第三名:宮保雞丁!這個菜可能是走得最遠的中國菜,而且老外最愛的就是酸甜口的,幾乎每一個老外一提到中餐都會說宮保雞丁。好像在美國那個熊貓快餐裡面就是宮保雞丁賣的最好吧。這個算是中國菜走向世界的一個典範。

第四名:炸春捲。這個小點心也是老外不用我們幫忙自己就可以完成點菜和用筷子吃到嘴裡的名菜。當然老外心目中這個就是中國菜的奧義了吧。但是當他們吃到肉餡的炸春捲時候還是驚呆了,原來他們沒吃過葷的炸春捲,哈哈

第五名:炒麵。這個主食可能也是源自國外紙盒快餐的普及吧,炒麵沒有湯汁,很好攜帶,而且又可以放進去很多原料,油汪汪的好吃又很能頂時候。他們自己去探險吃中餐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這幾個菜,我發現其實他們也不敢亂嘗試的。某一次一個老黑誤點了一鍋牛蛙,那個表情很是糾結啊!







閒逛的嘉鴻哥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中國的美食真的是多到數不勝數啊,說實話這真的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披靡的,

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有一些美食在國人手中能變幻出各種各樣不同的風味,實屬我們厲害,這些美食不僅讓中國這幫吃貨無法拒絕,更是讓外國的友人也是欲罷不能的了,他們有的跋山涉水過來中國,就只為了能吃到這人世間的美味,我就說幾種美食從中國傳到外國,這幾種美食可謂風靡一時,外國人吃的都停不下來,他們就好像以前哥倫布時代一樣,發現了新大陸,因為這種食物帶給了他們新鮮感,給他們的味蕾提供了新的刺激,接下來我就來說說吧

1.甘蔗

這種美食作為國人應該是熟悉不過了,但是它是吃法以前連外國人都沒有試過,這種我們經常見到的美食,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的種植,但他們就沒見過直接生啃過的,甘蔗食用的歷史悠久,吃的口感也是讓人愛不釋手,是種很美味的食物,可以用來做成各類的美食產品,但在別的國家看來就沒有這樣做了,很多第一次的外國人來到了中國之後,表示這個水果非常的新鮮,因為在國外基本就沒有看見有生啃甘蔗的,但之後他們表示非常的好吃,在外國很受喜歡。

2.炒螺螄

炒螺螄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道全國美食,尤其在夏天,男生們會選擇吃著螺螄再配點啤酒,活著很愜意的夜生活,在國內很多餐館都會出現這道美食,也是吃貨朋友們的喜愛款。

在以前,這種很多都會生活在野外的小溪邊,不過因為現在環境汙染問題,所以現在大多數都是人工養殖,沒什麼人來抓這種來吃了,這種美食收到了很多外國友人的喜愛,他們一開始認為這東西是不能吃的東西,也有很多外國友人表示不敢吃,覺得不好,但自從他們吃過第一次過後,他們就停都停不下來,著實讓人哭笑不得。我聯繫現在還是去餐館吃螺螄吧,畢竟比較健康哈。

這就是我今天的問答分享了,如果你對我的回答就得不錯,花你一點點時間,給我點個贊吧[祈禱][祈禱]






吃貨阿澤


美食的傳播,向來是沒有國界的。古今中外,從南極洲的冰原到撒哈拉的沙漠,不同的地域風貌造就了形態多樣、風味各異的美食。

我國從古到今都是一個美食大國, 美食文化發展的登峰造極。從國內傳到外國的美食更是數不勝數。只是各國不同的美食偏好,導致許多美食漂洋過海後“脫胎換骨”,咱們普通人可能還真的認不出它們。

在海外,有一道中國菜被老外們所追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菠蘿咕咾肉。

這道美味以甜酸汁及雞胸肉或者豬肉煮成。它作為歐美人士最熟悉的中國菜之一,常見於中國以外的唐人街的餐館。

菠蘿咕咾肉做法簡單,味道酸甜可口,是道非常不錯的開胃菜,而且配菜搭配色彩鮮豔,是一道少有的色香味俱全的菜品!

【食材】

雞胸肉、菠蘿、雞蛋、番茄醬、澱粉、白糖、五香粉、生薑粉、白酒。

【做法】

1.雞胸肉洗淨後,撕去邊角上的白色脂肪層。

2.雞胸肉從中間剖開,切成約1立方厘米大小的丁狀。因為雞胸肉一般較為厚實,要切成丁狀需要先切成薄的肉片。

3.雞胸肉中加入一勺鹽、一勺生薑粉、一勺五香粉、一勺白酒,均勻攪拌。

4.菠蘿削好皮後,切成25px左右的厚片。

5.菠蘿肉放在碗中,加入一勺鹽,隨後倒入開水浸泡大約3分鐘。

6.輕輕敲碎雞蛋殼,將雞蛋清取出備用,兩個雞蛋即可。

7.醃製好的雞胸肉加上一勺澱粉、雞蛋清,隨後均勻攪拌。

8.鍋燒熱後,倒入適量的食用油,蓋住鍋底即可。

9.將雞肉逐塊下鍋煎炸。注意,千萬不能一下子倒入鍋裡。

10.雞胸肉很嫩,燒的時間不能過長,煎炸至兩面金黃後,出鍋備用。

11.油溫六成熱時,鍋內放入3勺白糖、4勺番茄醬。大火轉中火,用鍋鏟均勻攪拌至沸騰。記住一定要不時攪拌,不然可能會糊鍋哦。

12.酸甜汁熬好後,把菠蘿肉倒入鍋中,翻炒大約15秒。菠蘿本身是可以生吃的,所以我們不需要炒得太熟,而且炒的時間過久,也會導致菠蘿肉質變得軟,不再清脆爽口。

13.雞胸肉放入鍋中,翻炒大約30秒即可出鍋。

14.出鍋後,淋上多餘的酸甜汁,撒上提香的白芝麻,就可以享用這道美食啦。

另一樣在海外大名鼎鼎的食物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餃子,無論是湯煮、幹撈還是煎炸,我們都能理解。但是這種美食到了國外,就變成了另一番模樣。很多網友見了都會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進了肯德基或是麥當勞,一盤盤餃子堆積成山,硬生生堆出了漢堡炸雞的感覺。

在我國江西省,有一道流傳甚廣、深受當地人喜愛的“餃子”,它與一般的餃子外形相同,只是顏色深褐色,體型更大,它就是蕎麥餃。

蕎麥為一種粗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質含量約11%,脂肪2%,並含少量維生素B1和B2,以及多種營養礦物質,尤其是苦蕎中含有硒元素,有抗氧化和調節免疫功能,是對人體十分有益處的健康食品。

這種其貌不揚的餃子你吃過嗎?我們在江西省上饒縣找到了這個種美食的傳統做法,你想學嗎?

【食材】

蕎麥麵1.5kg、鹹肉1kg、白蘿蔔1kg、筍乾0.5kg、香菇1kg、豆芽2kg、蒜苗1kg、黃杞子3顆、料酒適量、精鹽適量、辣椒粉適量。

【做法】

1.肥肉放進鍋中熬至出油。

2.肥肉變成油渣後,不用撈出,直接依次放入豆芽、白蘿蔔絲。

3.翻炒過後,再加入香菇和筍乾。

4.放入少許精鹽和辣椒麵調味。

5.放入事先備好的蒜苗。

6.將炒好的食材盛出備用。

7.鍋中倒入蕎麥粉和適量開水攪拌十分鐘後撈出。

8.趁熱將蕎麥麵切成小團。

9.將炒好的餡料包入麵皮內。

10.上鍋蒸二十分鐘後,即可享用美味蕎麥餃。

這種美味的“餃子”,別說是外國人,大部分國人都沒嘗過吧?想了解更多地方特色小吃的詳細做法,快來“外婆的菜譜”頭條號看看吧。


外婆的菜譜


中國傳到外國4道“中國菜”,老外視為高端菜,

第1道,老外版餛飩、餃子。這餛飩和餃子可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了,尤其是在喜愛吃早餐的廣州,餛飩、蒸餃、煎餃那就更為常見了。可這餛飩和蒸餃流傳到外國之後的樣子卻有些令人難以接受,乍眼一看,真的是一點也看不出原本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肯德基快餐呢。其實,餛飩和餃子這兩兄弟在流傳到海外之後,被一些外國吃貨進行了改良,將餡料替換成蟹肉在輔以奶油乾酪炸制而成,這種做法油大味道也更加甜膩同時更符合當地人的口味,自然也要比原版餛飩餃子更加受歡迎了。

第二道,左宗棠雞。這道菜光聽名字是滿滿的中國風,但是其本身卻是一道地地道道的美式風味菜,也和左宗棠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這道菜的做法也非常的簡單,就是將外國人最愛的雞肉敲打鬆軟後炸制,最後淋上西式甜味醬調味,一道左宗棠雞就烹製而成。

這第三道菜,就是同為標題黨的李鴻章雜燴了。這道菜比起左宗棠雞要更加出名,在美國甚至已經流行了超過一百年!而且李鴻章雜燴的做法也同樣特別的簡單省事,打開冰箱有什麼剩菜剩飯就往鍋里加什麼,最後出鍋時往這鍋大雜燴上蓋上一個煎蛋,這道李鴻章大雜燴就完美烹製而成。

最後一道,酸甜咕嚕肉。這最後一道應該有很多吃貨小夥伴都聽聞過其名,因為這道菜在國內其實是有原型的,咕嚕肉是粵菜當中的一道獨特美食,只不過在被外國吃貨學去後,又又又進行了炸制改良,同樣的將大塊豬肉捶松炸制,同樣的淋上西式醬汁,和左宗棠雞的做法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是原材料變了一下和名字變了一下而已就成了一道新的“中國菜”。





A吖林


必答 火鍋

我認為基本上沒有人能夠拒絕火鍋,將各種肉類、蔬菜類放進紅油火鍋裡簡直重新定義了它們。沾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門配方的調料,吃在口中實在是幸福感爆棚[淚奔][淚奔][淚奔][淚奔]

下圖為疫情期間在家也不能錯過的火鍋[摳鼻][摳鼻]



布靈布靈的耶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美食文化大國,論到菜式之多、味型之廣、做法之精巧繁複,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許多外國人在來到中國旅遊時,嘗過了正宗的中國菜之後便驚為天人,即便是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也是對中國美食念念不忘。

可以說,如今中國美食已經風靡了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著許多華人開的中餐館,但是在這些中餐館當中,卻有一些廚師為了更加迎合老外的口味或者說乾脆是非中國大廚臆想出來的中國菜,並且這些經過“大整容”的中國菜在當地很多也是大受歡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在外國才獨有的“中國美食”,中國吃貨見了懶得動嘴,卻被老外視為高端菜。

發現好多養生菜,健康身體吃出來

第一道,老外版餛飩、餃子。這餛飩和餃子可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了,尤其是在喜愛吃早餐的廣州,餛飩、蒸餃、煎餃那就更為常見了。可這餛飩和蒸餃流傳到外國之後的樣子卻有些令人難以接受,乍眼一看,真的是一點也看不出原本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肯德基快餐呢。其實,餛飩和餃子這兩兄弟在流傳到海外之後,被一些外國吃貨進行了改良,將餡料替換成蟹肉在輔以奶油乾酪炸制而成,這種做法油大味道也更加甜膩同時更符合當地人的口味,自然也要比原版餛飩餃子更加受歡迎了。

第二道,左宗棠雞。這道菜光聽名字是滿滿的中國風,但是其本身卻是一道地地道道的美式風味菜,也和左宗棠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這道菜的做法也非常的簡單,就是將外國人最愛的雞肉敲打鬆軟後炸制,最後淋上西式甜味醬調味,一道左宗棠雞就烹製而成。不得不說,老外還真的是非常喜歡吃各種炸制的食物。

第三道,就是同為標題黨的李鴻章雜燴了。這道菜比起左宗棠雞要更加出名,在美國甚至已經流行了超過一百年!而且李鴻章雜燴的做法也同樣特別的簡單省事,打開冰箱有什麼剩菜剩飯就往鍋里加什麼,最後出鍋時往這鍋大雜燴上蓋上一個煎蛋,這道李鴻章大雜燴就完美烹製而成。

第四道,酸甜咕嚕肉。這最後一道應該有很多吃貨小夥伴都聽聞過其名,因為這道菜在國內其實是有原型的,咕嚕肉是粵菜當中的一道獨特美食,只不過在被外國吃貨學去後,又又又進行了炸制改良,同樣的將大塊豬肉捶松炸制,同樣的淋上西式醬汁,和左宗棠雞的做法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是原材料變了一下和名字變了一下而已就成了一道新的“中國菜”。






那縷陽光2


外國借鑑中國的:披薩--餡餅,意大利麵條--中式麵條。還有冰激凌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八大菜系獨樹一幟,經典菜餚層出不窮。不少美食更是漂洋過海,受到異國人的借鑑和改造,從此發光發熱,闖出了自己的名堂。

公元13世紀,意大利旅行者馬可·波羅仰慕東方古國的文化,一路跋涉來到中國,一住就住了17年。在此期間,他遊學中國各地,返意後不但積極傳播中華文明,而且許多和他相關的美食故事也就此展開。

冰淇淋

唐朝末期,人們為生產火藥,大量開採硝石。偶然間發現硝石溶於水時,大量吸熱,可使水溫降至結冰,由此人們掌握了夏天製冰的方法。精明的商人於伏天取出冬日貯存的冰塊,刨出冰屑,加上糖和香料售賣,製成了“第一代”冰淇淋。到了宋朝,更有人在冰里加上水果或果汁。往後,元代的商人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十分接近於現代的冰淇淋。

13世紀,旅行家馬可·波羅把中國的冰淇淋配方帶回意大利,隨後意大利人又將其傳至法國。到了16世紀,法國卡特琳皇后的一個私人廚師,把冰淇淋製成半固體狀,摻進奶油、牛奶和香料,附上花紋。“終極版”冰淇淋由此誕生。

比薩餅

話說馬可·波羅旅居中國,最愛吃北方的蔥油餅,回到意大利後更是對蔥油餅日思夜想,卻苦於不會烤制。後來,他終於在朋友們家中的聚會上找到一位願意為他做“蔥油餅”的那不勒斯廚師。

然而中國的“蔥油餅”並不好做。廚師做了半天也不知道怎樣把餡料放入揉好的麵糰中。此時大家已是飢腸轆轆。於是馬可·波羅提議將餡料放在麵餅上,把麵餅烘烤後進食。

結果錯有錯著,這種新式“蔥油餅”受到大家的一致稱好。這位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又將“蔥油餅”配上那不勒斯的乳酪和食材,創造出了口味獨特的“比薩”。


四胖食光


要說這個,我知道老乾媽在國外很火。



紅臣


1.宮保雞丁,伴隨著中餐館開遍全世界,宮保雞丁這道菜也端上了外國人的餐桌,這道菜酸甜可口、肉嫩汁香很受老外喜歡。

2.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鴨了,好多中餐館都把烤爐搬到了國外,讓老外不到北京也可以吃到正宗的烤鴨。

3.陝西肉夾饃,這種中式漢堡也開始反攻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