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童谣在快手的传承之旅,150万人观看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老童谣在快手的传承之旅,150万人观看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所有逝去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应该逝去的,而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要去留存它,才导致了它们的消失。”怀抱初衷,2018年,独立音乐人小河发起了“寻谣计划”——记录和留存住即将消失的老童谣,挖掘、新编国内不同地域内的老童谣,并把找到的老童谣继续传承下去。

2020年初,快手推出了“快手守护濒危音乐计划”,在此背景下,小河与快手联合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线上音乐会——“童年的回响”童谣音乐会。他的老朋友们,也献出了人生第一次直播弹唱和连麦。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从线下到线上,小河“寻谣计划”以音乐为通道,来到民间,重现记忆深处的旋律。

老童谣在快手的传承之旅,150万人观看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小河与低苦艾乐队主唱刘堃

“子弹在镜头面前的表现好自然,小孩儿真是太可爱了。说实话,我现在其实挺紧张”。3月14日晚在快手线上音乐会直播间,独立音乐人小河在与首位表演嘉宾刘堃父子连线时如此感叹。

这是小河第一次坐在直播间里弹唱、主持以及连麦,难免会有一点紧张。因为疫情,他和团队被困在上海的一个小区中自我隔离,工作人员临时培训成直播技术操作人员,配合小河当晚在直播间里的演出。

过去两年,小河在奔波于各个城市寻访童谣,走街串巷,从老人口中打探他们记忆深处的歌声。寻访是一趟艰难之旅,常常有惊喜,也同时意味着需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开始思考与线上平台合作的可能性。

作为日活超过3亿的国民短视频平台,快手天然地与民间文化连接在一起,并且快手也一直致力于在站内推广非遗文化传播,在2020年初推出了“快手守护濒危音乐计划”。小河团队与快手团队接触下来,双方合作“一拍即合”。

为了做好这一场云音乐会,小河很快集合了民谣界的“半壁江山”,邀请到他的好朋友龚琳娜、莫西子诗、安娜伊思·马田、老狼、钟立风等,一起接力弹唱了《卢沟桥》《四鸟歌》《山浪有只老虎》《秋柳》等“寻谣计划”中的童谣。和小河一样,他们中的大多数音乐人,也是第一次在直播间里弹唱和连麦。

老童谣在快手的传承之旅,150万人观看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前两年,“寻谣计划”进行到一个阶段,便会在线下空间举办一场小型沉浸式的音乐会,每一场到场不会超过50人。而这一次,快手以专题页面和站内流量支持等倾斜性扶持“寻谣计划”,“老童谣”第一次被推到了超过数百万快手用户面前。昨晚的直播音乐会,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50万,收获超过百万点赞红心,感动了无数直播间里的观众。

正如小河在直播间里所言,“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

1

民谣老友们,为即将消失的童谣发声

14号当晚的线上音乐会嘉宾名单一经发布,行业人士纷纷转发,这一次民谣音乐人的阵容可见一斑。

创作过《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的情人》等优秀的音乐作品之外,这些年来,老狼也在不断提携新的民谣歌手为中国民谣音乐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被媒体称为“民谣鼻祖”。

在这次童谣音乐会上,从未做过直播的老狼弹唱了芬兰童谣《卡吉德洛森林里》和北京童谣《我们又长大一岁》这两首歌曲。老狼的声音就像是一个时空隧道,老铁们恍惚间又回到了纯真的80年代。

在连麦中,老狼感叹道,很多人不了解老友小河以前是一个做实验音乐的音乐人,没想到现在竟然做起了童谣音乐,他感受到时光在老友身上的改变,也被小河对“寻谣”坚持的精神所打动。老狼说,“我希望以后自己也可以加入到寻谣计划中来,问问我母亲看她记忆中有没有可记录的童谣。”

身为中国新民族音乐创始人的龚琳娜老师则在直播中带来了一首流行于四川的巴语童谣《螃蟹歌》,唱毕,她更是现场担当起“文化普及者”的角色,向网友们解释这首方言童谣的歌词与寓意,让更多人了解到民族音乐和童谣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回顾人物:龚琳娜的委屈)

小河所在乐队“河乐队”的成员安娜伊思·马田也参与了此次直播。来自法国的她不仅用法、英、中文三种语言演唱了法国童谣《Donna Donna》,而且也带来了一首她最喜欢的童谣,由小河创作的《森林里的一棵树》。

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为什么一场民谣圈的音乐演出会邀请演员刘烨的妻子安娜?其实在安娜的人生经历里,还藏着一段民谣音乐人物质穷困但精神富足的黄金年代。

老童谣在快手的传承之旅,150万人观看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2001年,只有22岁的安娜在北京留学,她常常出没于后来被称为中国民谣发源地的“河酒吧”。小河笑着回忆安娜,鲜为人知的是,安娜音色特别,其实也是一位民谣歌手,她常常在河酒吧,“免费”为观众演出。万晓利、小河、野孩子乐队、张玮玮……那是回忆中的青春年华。后来,非典来了,河酒吧倒闭了。

如今,因新冠病毒疫情在线上演出的小河与安娜,吟唱着的童谣中带着温暖、纯真与爱。

“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这首《秋柳》,据传由李叔同填词。2019年,小河在杭州再次遇见了它,从一位名叫梁文海的老人口中。1935年,彼时11岁的梁文海通过音乐课上的歌曲尤其是这首《秋柳》,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后来因此与音乐结缘的他也成为了合唱团的一员。

老童谣在快手的传承之旅,150万人观看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梁文海爷爷

住在良渚的梁文海爷爷已经85岁,他把《秋柳》教给了下一代,下一代又继续传唱给下一代,代代口口相传。这就是童谣的生命。

昨晚,小河坐在快手直播间里,将童谣的种子撒向四面八方。临近深夜,在直播间里氤氲的灯光下,小河再次弹唱起《秋柳》。听者感受到来自音乐穿透时间的情感,感动不已。

这场云音乐会所选取的曲目,来自兰州、四川、彝族、北京、杭州,皆有深意。方言童谣中所哼唱出的旋律与歌词,并不只是将记忆中的童谣送给已被时光逐渐模糊的自己,同时也是使自己在这个善于遗忘的世界里,回忆起被时光掩埋的歌声和人生故事。

从线下到线上,小河“寻谣计划”以音乐为通道,来到民间,重现了记忆深处的旋律。

2

从胡同寻谣到线上寻谣

“卢沟桥、卢沟河,卢沟桥上走骆驼,桥上驼铃叮咚响,桥上狮子数不清,桥下芦花一片白”,这首名叫《卢沟桥》的童谣,是2018年小河在“寻谣计划”第一站北京老胡同中收集到的第一首童谣,也是整个计划的起点。

“寻谣计划”所要寻找的并非是所有现存于世的童谣,而是指目前年龄大约在65岁到90岁之间,还记得住一些童谣的老人。因为与其他已存在于互联网上的童谣相比,这些存在于老人记忆中的童谣更加需要被及时记录。

老童谣在快手的传承之旅,150万人观看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卢沟桥》的传唱人何大爷便是一位如今已81岁高龄的老人。被“寻谣计划”找到时,为了让小河更好地感受到这首童谣所要表达的意境,头发花白的何大爷带着小河一同回到了他儿时记忆中的那座卢沟桥,在桥上讲述了这首他在上世纪50年代学会的童谣《卢沟桥》中所记录的往事,“当时这里真的有骆驼,专门从门头沟拉煤往城里送”。

《卢沟桥》是被“寻谣计划”成功寻找到并记录的第一首童谣,因此在直播中,发起人小河特地以这首歌曲的演唱作为开场,向所有人介绍了这首歌和整个“寻谣计划”,开启了当晚的音乐会。

当晚云音乐会所选取的老童谣虽然都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但皆是经小河团队实地到北京、杭州、长沙、浙江等地寻访而来。光是在2018年7月到9月期间,“寻谣计划”团队就走遍了杭州城区、泰顺、金华、绍兴、安吉等地。

如今,“寻谣计划”与快手达成合作走到线上,在小河看来,快手与老百姓之间有着较好的连接基础,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民间音乐都会沉淀在这里。

在童谣音乐会举办之际,“寻谣计划”的线上征集活动也在快手平台同步上线。小河在直播中表示,因为受疫情影响,2020上海站的实地“寻谣计划”不能及时开展。而在快手的帮助下,建设了一个线上寻谣的通道。

从胡同寻谣到在线寻谣,“寻谣计划”走到线上,这在小河意料之中。他认为,线上线下已经密不可分。唤醒更多人参与到老童谣的采集、记录中,是“寻谣计划”的初衷,哪怕是年轻人唤醒父辈、祖辈的记忆,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寻谣”。

而快手就是撬动年轻人、撬动大众参与的木板。

3

连接民间的非遗之声

不久前在快手,坂本龙一因在直播音乐会中使用武汉乐器演奏,不仅刷爆了社交网络,更是直接给万千中国听众带去了温暖与力量。


而这次的线上音乐会中,快手则是让一个一直在社区村落中寻找和记录童谣的歌者走到线上来,与远在大凉山的彝族孩子们所组成的“拾光者合唱团”连麦,跨越千山万水,共同让童谣的声音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事实上,在这次音乐会之前,拾光者合唱团便早已与快手结缘。家境贫寒但却热爱音乐的他们,靠着在快手上发布短视频、进行直播将自己的歌声传到了大凉山之外,收获了快手家人们的支持,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为了拯救濒临消失的民族音乐、童谣等音乐形式,快手推出了“快手守护濒危音乐计划”,以保护多元音乐物种为目的,通过流量扶持、品牌联合、明星跨界合作等方式探索“音乐+”的新形式。在关注到“寻谣计划”后,快手便直接对该计划给予了大力支持。

近年来,随着快手用户量的增加与平台生态的不断完善,不仅有越来越多像拾光者合唱团一样生活于大山深处的人通过快手与外界产生了新的连接,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因快手而获得了保护与传播。

在#快手有非遗#,老铁们能够看到多元化的非遗音乐,借助短视频的力量,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恣意生长着。

黄梅戏戏曲人“黄梅戏大彬彬”、彝族合唱团“玛薇少儿艺术团”、“拾光者合唱团”、“凉州非遗艺术团”以及平台生态内的云南芦笙、凉州的杂牌曲调、藏族的六弦琴弹唱、蒙古族的马头琴、秦腔音乐,也能够看到寺庙音乐、长笛、劳动号子、唢呐……

老童谣在快手的传承之旅,150万人观看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快手用户潘汉秋在生动地演绎着戏曲故事

各种各样的账号与多元化的民间音乐文化,得以获得关注,在非遗文化的传播上,快手有着天然的传播能力。

在快手,每三秒就会诞生一支非遗视频。2018年快手非遗报告显示,2018年,快手累计出现了1164万条非遗视频内容,获得了超过250亿次的播放量和5亿次点赞量。值得注意的是,在非遗内容发布前十名的内容里,仅秦腔就有94万多条,秧歌有79万多条,豫剧有43万多条,在一条拍摄甘肃陇南乡村戏台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当时台下只有2名观众观看,但该视频在快手上的播放量却超过了百万。

根据官方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的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快手所涉及的非遗项目多达989项,比例高达72%。

在“寻谣计划”快手账号发布的老人家唱童谣《兰花》的视频下方,也有老铁评论道“小时候总唱,终于听得到完整版了”、“陶醉了,欢迎老师来苏州,我们这里的苏州童谣作为吴文化传承一直在做延续和创新”。

快手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人张帆表示,“快手本身的算法机制并非中心化分发,我们希望快手能够让每一种生活被看到”。当平台对用户干预较少时,非精英化的内容,民间原生态里的音乐才有机会浮现出来。

如此一来,便捷、易保存、易传播的短视频,和快手平台所具有的社区属性、连接属性,便会在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不管是拥有着数千年底蕴的传统文化,还是几十年前的老童谣,这些或隐性、或显性的文化内容,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该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与网络去将这些重要的传统文化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先后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人”、“快手守护濒危音乐计划”、“线上寻谣计划”……等传统文化保护计划的短视频平台快手,正在用一系列实际行动给出自己的答案。而从此前的快手UCCA良樂音乐会到昨天的直播童谣音乐会,快手显然也在不断用直播形式,探索更多一线优质内容的传播和传承。

4

对话:有旋律的童谣,是时光波动的痕迹

老童谣在快手的传承之旅,150万人观看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小鹿角APP:您五年前才开始使用微信,日常生活中较为远离互联网,是什么时候您觉得应该亲近互联网?

小河:2015年的时候,我重新开始做“音乐肖像”,我朋友说你需要去和这个世界交流,不能躲起来,那时候我才开始用这些软件。

小鹿角APP:您入驻快手以来的感受如何?

小河:虽然我入驻不久,但基本已经变成日活用户了。因为它确实有人会给你反馈,虽然反馈的不一定是你喜欢听到的声音,但确是真实的。比如上次有人说‘你假发套不怎么样,干嘛染白发’,就很有意思。不会像大家平时那种恭恭敬敬的,特别爽。

小鹿角APP:你曾说,童谣不是老东西,老物件、老文化,那童谣代表什么?童谣作品又在与短视频结合之下如何更好流传呢?

小河:有人评价童谣是非遗,或是我们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感到欣慰。但我们并不是把一个老东西挖出来,而是觉得它重要。音乐是通道,当音乐奏响时、被唱出来时,音乐已经产生了百分百的价值。

当我们去找被大家忽视的童谣时,是重新唤起一种意识和觉醒。有些事物的失去,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它的留存,失去了这份关注甚至保护的意识,老童谣才渐渐消失。

童谣只是通道,而不是目的,不是所有人的重点,它只是一个通道。当所有人通过这个通道,他们会到达想去的目的地。

在短视频平台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快手也是一个巨大的时空通道,把所有的人、事、物连接在一起。

小鹿角APP:这一次,您对掌控一场线上音乐会的直播会感到焦虑吗?

小河:焦虑倒是没有,因为我现在已经多年不焦虑了。但是我可能会急,比如说这个事情马上开播了,还没弄好,可能有急,但不焦虑,不是那种发愁的。因为焦虑只会更影响你跟外界的沟通互动,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老童谣在快手的传承之旅,150万人观看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

△杨奶奶

小鹿角APP:在《火萤虫》这首童谣中,有网友评论表示,“喜欢原始的调子,改了之后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您认为呢?在童谣歌曲的改编中,以《火萤虫》为例,您的思路是什么?

小河:其实我们想的是最好别改变,但有时候也没办法,因为当音乐经过你以后,毕竟会有你的感受在,但你又不能模仿杨奶奶,这会变得很假。

但我们做改编的目的不是要让大家知道我有多牛,而是通过我们来让别人知道有这首歌,仅此而已。所以我们改编的时候都是从简的,第一,少改动,第二,配器简单、耐听、不要花里胡哨。

小鹿角APP:之前在北京、杭州都有举办线下小型音乐会,这一次做线上音乐会,融合了各种地方的童谣,您的感受是什么?

小河:我们祖国真的很大,有不同的文化融合在里面。

其实浙江就已经有很多不同文化了,甚至县和县的语音都不一样,有的都听不懂对方说啥。特别是为什么我们要找有旋律的童谣,因为旋律就是非物质里的非物质。

因为音乐是人心情感的波动的痕迹,所以有旋律的童谣旋律其实就是特别强的文化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