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從2017年3月到現在,AMD重返高性能X86市場已經三年了。

在此期間,AMD推出了3代銳龍處理器、2代霄龍處理器,開始對桌面、筆記本、數據中心等三大主要市場發起攻擊,其中桌面市場最為成功,其次是數據中心市場,筆記本市場最為艱難。

為何筆記本電腦這塊骨頭最難啃?因為筆記本市場佔了全球PC出貨量的7成,體量超大不說,而且對CPU的要求高多了——因為要考慮到續航、散熱,筆記本CPU不是性能或者性價比就能解決的,需要一攬子方案,各方面都要做好。

現在AMD終於有強力的筆記本處理器上市了,這就是今年CES展會上推出的銳龍4000系列處理器,使用了7nm Zen2架構,這是Zen2家族中來的最晚的一款產品,但也是最受期待的。

本文的重點是架構,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架構解析,深入瞭解一下AMD都做了哪些改變才讓銳龍筆記本成為真香選擇的。

一切的起點:7nm Zen2包打低功耗到高性能全部市場

AMD的Zen2處理器去年就發佈了,大部分參數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它是首款7nm工藝的X86處理器,並且在CPU微內核上做了大量提升,包括2倍的OP緩存、2倍的L1數據緩存、2倍的L3緩存等等。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簡單總結就是Zen2的IPC性能提升了15%(實測提升21%),浮點性能翻倍,多核數量翻倍,桌面輕鬆做到了16核32線程,服務器做到了64核128線程。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此外,AMD在這代處理器上是本著“一個架構打天下”的思路做的,就是用一款架構去覆蓋低功耗的移動市場到桌面、HEDT發燒級平臺,再到服務器平臺的。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AMD的這種設計思路很好很強大,一個CPU架構囊括多種市場可以有效減少開發難度,節約時間,降低開發成本。

如果仔細看AMD官方的資料,大家會發現其實這個架構也是分為兩種類別的,桌面、HEDT、服務器三者基本是一樣的,只有規模大小的不同,而代號Renior(雷諾阿)的移動版銳龍4000系列其實就不一樣了,它沒有使用chiplets小芯片設計,而是迴歸傳統思路,做了一顆高集成度的SoC處理器。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至於為什麼,AMD發佈的ISSCC論文其實解釋過了,因為在8核及以內的CPU中,使用小芯片的收益越來越小,成本降低的有限,而筆記本處理器對芯片的發熱、功耗及封裝體積更加敏感。

總之,在銳龍4000筆記本處理器上,AMD實際上是把7nm Zen2核心重構了一遍,跟其他產品的架構有所不同,目的就是滿足筆記本市場特殊的需求。

7nm銳龍4000處理器:2倍晶體管密度 體積還小了25%

AMD之前表示銳龍4000系列處理器開發了至少三年,這大概也是它來得比做桌面版至少玩半年的原因吧,好在AMD交出的答卷是讓人滿意的,沒白等這段時間。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首先來看整體效果,7nm銳龍4000 APU處理器在7nm工藝下的塞進了98億晶體管,密度翻倍,核心面積156mm2,但封裝體積只有25x35x1.38mm,比上代的銳龍3000系列APU處理器還小了25%。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在這樣的條件下,銳龍4000系列APU處理器集成了最多8個7nm CPU核心、7nm Vega GPU核心、Infinity Fabric總線、LPDDR4X/DDR4主控,還有各種NVMe、PCIe、SATA、USBC、USB 3.1等IO接口。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最後出來的結果就是這樣一款超高集成度的銳龍4000處理器,不論CPU、GPU性能、功能還是IO接口,亦或者是安全性,該有的都有了。

銳龍4000筆記本處理器:CPU IPC性能提升15% L3緩存有精簡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在銳龍4000系列APU處理器上,CPU微內核跟桌面版的Zen2是一樣的,IPC性能大約也提升了15%,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詳細闡述了。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此外,銳龍4000的APU也針對功耗做了優化。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不過筆記本的銳龍4000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比如CCX單元的L3緩存,桌面版/服務器版是16MB,而筆記本減少到了4MB,主要原因在於L3緩存太佔空間了,筆記本還是要考慮體積的,同時也有利於降低功耗。

銳龍4000系列處理器之GPU:Vega今又來 性能大提升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與桌面版銳龍3000無需集成核顯不同,銳龍4000筆記本處理器需要iGPU,也就是核顯,而AMD的目標又很大,他們的核顯性能一直很強,這次更是直接塞入了7nm Vega GPU核顯,性能能頂輕薄本常用的25W獨顯。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略微遺憾的是銳龍4000系列筆記本處理器沒用上RDNA架構,之前AMD解釋說時間上來不及,銳龍4000是3年前開發的了,當時只有Vega架構是最新的。

不過Vega架構GPU在7nm工藝上也獲得了重生,AMD不僅改進了性能,還用各種手段提升了能效,CU單元減少的同時提升了25%的峰值頻率,帶寬也增加了77%。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同樣的TDP功耗限制下,銳龍4000的7nm Vega浮點性能達到了1.79TFLOPS,3DMark的DX12測試Time Spy性能比上代12nm Vega提升了59%,性能顯著提升。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在視頻編碼解碼方面,銳龍4000也升級瞭解碼單元,速度提升了31%,並且支持新的HDR/WCG編碼。其他的VP9、H.264及H265/HEVC編碼中,4K 60Hz甚至4K 120Hz也不在話下了。

銳龍4000系列之能效:同TDP下單核大漲25%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正如前面所說,銳龍4000處理器是面向筆記本的,提升CPU及GPU性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問題在於提升性能的同時還要降低能耗,這就要求能效非常高,銳龍4000因此成為AMD能效最好的CPU。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根據AMD所說,在同樣15W TDP的限制下,銳龍4000處理器的CPU性能提升了25%,反過來說就是同樣的性能下,功耗也能降低25%。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AMD表示銳龍4000處理器中每單元的能效比提升一倍,其中7nm工藝帶來了1.47x的提升,IPC貢獻了1.15x的提升,設計帶來了1.17x的提升。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在多線程性能上,銳龍4000處理器實現了2倍的每瓦性能比,其中25%左右的貢獻來自IPC及設計優化,75%左右都是來自7nm工藝。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在Ifinity Fabric總線上,AMD也降低了每帶寬的能耗,先進的7nm工藝、動態功耗優化實現了75%的能效提升,低功耗下帶寬提升了77%。

銳龍4000系列之續航:OS系統級優化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除了提升能效之外,銳龍4000系列處理器還在續航優化上下足了功夫,新增了OS系統級的低功耗狀態,還改善了各種功耗狀態的切換延遲。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在上代的筆記本處理器中,ACPI中只有一種功耗狀態,銳龍4000處理器中增加到了三種,不同狀態的切換、控制也更靈活,不再完全依賴OS調度。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針對音頻,AMD推出了ACP(Audio Controlller)功能,因為一些語音識別助手,比如微軟的Cornata、亞馬遜的Alexa,它們是需要常駐後臺的,但又不能因為它們一直保持全速狀態,需要保持低功耗但又能及時響應,AMD這個功能開啟後能節省20%的功耗。

銳龍4000處理器之IO接口:LPDDR4、NVMe、USBC全到齊了

作為一個平臺,筆記本不光是處理器重要,IO接口也很重要,在這一點上銳龍4000也圓滿了,主流的接口都給配齊了,包括4xPCIe通道、NVMe及USB-C等。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內存方面,銳龍4000系列集成了雙通道內存主控,支持LPDDR4X-4266及DDR4-3200內存,帶寬分別達到了68.3GB/s、512GB/s。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USB-C接口也是未來的趨勢,銳龍4000原生支持USB-C接口,速率10Gbps,能夠支持2路4K顯示器輸出,比USB4及Thunderbolt 3還要強悍。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最後,銳龍4000系列處理器還在安全性下了功夫,普通消費者對這個問題感知不強,但是商業用的筆記本對安全性有較高的要求。

總之,在銳龍4000系列筆記本處理器上,AMD不僅僅是升級了CPU及GPU兩大核心單元,而是從整個平臺的角度全面提升了銳龍筆記本的潛力,同樣的功耗下,CPU性能大漲25%,GPU性能提升60%,光這兩點就足夠讓它取代目前輕薄本中常見的CPU+25W GPU的組合了。

AMD銳龍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憑什麼行?深度解析

放寬功耗的話,AMD的銳龍4000H系列也直接殺到了遊戲本市場,以往AMD在這方面有所欠缺,這次輕薄本、遊戲本一舉兩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