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有人說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這句話說的對嗎?為什麼?

幸福一家人wjy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指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可以說我們為了能使自己變得更有錢,為了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整日挖空心思想著自己能夠有錢成為富豪。

因為富豪的生活是這樣的標配:名車豪宅,美女香檳,生活奢侈豪華,坐著私人飛機帶著保鏢滿地球跑。而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只能為了生活而去努力生活,為了一日三餐而忙碌起來。

不管誰的錢都是需要自己去努力賺的,除了接受上輩的遺產,坐享其成。

那麼我們的錢是靠掙來的還是要靠省出來的呢?

我們的錢是掙還是省,最主要還是靠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和來錢渠道不一樣而決定我們掙還是省。

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辛苦掙來錢,都是需要節省的,畢竟勤儉才能持家,努力掙錢才能讓自己更富裕。因為我們都是平凡的人,過著不淡不鹹的日子。

我們的錢需要自己去掙也需要自己去省,這樣才能有餘錢。我們沒有富豪那樣一擲千金的豪爽,也沒有必要磕磕絆絆的過著原始人的生活,什麼也不去買什麼也用,只知道把錢存在銀行裡,而自己的生活就是吝嗇就是摳門。

我們的生活方式應該適合自己的掙錢能力,適合自己的賺錢能力以內都可以。

其實有錢的人也是很節儉的,我們鎮上有名的有錢的一個人,雖然他在外面為人處世的時候是捨得花錢的,他知道花這些錢不冤,因為花錢能交到人脈資源,給他以後生活工作帶來更大的便捷,他花這麼錢出去可以這樣說:是捨得了孩子也就套住狼了,因為他花出去的錢給他自己帶來巨大好處,可以幫助他買了無形的聲譽也幫他帶來了數不盡的財富,真是千金散盡還復來啊!

但是他捨得對外花錢,不代表他對自己就捨得花錢,他平時自己抽菸喝酒也就是中檔而已,比起那些小青年抽的煙還要差。

他來我這裡買菸買酒,我問他你能賺那麼多錢,怎麼對自己就這麼扣啊!人家那些比你賺太少的也抽比你高檔次的煙啊!

他對我說:“人啊!還是要穩當點好啊!現在能賺到錢,不代表將來啊!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過日子還是節儉好!”

我對他說:“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也帶不走的,你存在銀行裡也不是你的啊!”

他笑著說:“小時候自己窮怕了吧!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樣日子對我已經是最幸福的了!有吃有穿有玩的!人要知足更要沉穩啊!不然哪天陰溝裡翻船了,就沒辦法翻身了!畢竟歲月不饒人啊!還要圖將來啊!”

我聽了他的話總覺得勝讀了十本書,可是他總是愛沉默不語,默默想著什麼似的。

但是我們自己也應該過穩當的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日子還是要慎重點啊!


周愛芬傑


這句話對了一半。

如果一個人每個月工資5000,開支1000,那一個月就可以存4000。他一年可以存48000。

如果一個人每個月工資5000,開支2000,那麼一個月可以存3000,一年存36000。

如果一個人第一個月賺2000,往後每個月比上個月多賺1000,開支保持不變在每個月1000,那麼他一年可以存78000。

如果一個人一個月第一個月賺2000,開支2000,往後每個月多賺1000,開支也增加1000,那麼他一年分文不剩。

有次可見,錢是通過賺和省同時多起來的,這也告訴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爭取多賺錢的同時爭取少花錢,這樣才有資本去錢滾錢。


有夢的小蝸牛


話無對錯,錯的是我們用錯了場合。

常常在我們對某件商品猶豫不決的時候,“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我們不是富人,但是,我們要具有富人的思維,敢於投資自己”等等類似具有激勵性的話就會恰逢其時的進入我們的耳朵,激勵著自己做出花錢的舉動。

錢難道真的只靠賺才能得到嗎?

我們不妨舉個例子來做個對比:

某銀行5萬大額定存固定存額年利率大概在:5.2%,5萬元一年的收益為:2600元,平均到每月則有217元收益。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怎麼節省這217元?以交通工具為例,在不影響正常上下班,或其他日常事項的前提下,私家車,每公里0.5元左右成本,每月的交通使用費200元左右,乘公交投幣:每月40元左右,刷卡或雲閃付:每月12元左右,單交通工具每月就可以省出188元左右,平時再避免衝動消費,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下,217元的生活成本很容易省下來,反過來,則意味著每年你在銀行固定大額投資理財所獲得收益,所以,節流是變相的增加自己的無形資產。

節流是一種隱形的理財方式。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理財意識,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獲得更多的財富積累。


逆勢崛起


對於錢不是省來的,此說法不贊同,我認為錢是省來的,沒有辛辛苦苦掙錢,沒有勤儉節約,大手大腳花錢浪費,哪來一點點積血,吃了上頓應考慮下頓,例如:掙十天不夠花一天,一月工資幾天就用完,不儉省用,浪費那可不行,有一分才會有兩分。

當然在節首用中,需支出的還是要支出,掙錢就是為了需用時就用,該首時就省,不該首時不能首,例如:親戚朋友或家裡需用錢,相遇親朋好友喝上兩杯茶酒,或到家做客,該辦必須辦,錢多用多,錢少用少,靈活機動掌握就好。


古鐵457


事實就是如此!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很多時候,省了一輩子的人轉頭一看,銀行裡的存款未必比那個大花手腳的人多。現實就是如此呀,在這個社會動盪無比,瞬息萬變的時期,多少人的錢在手中不斷貶值?又有多少人靠著不斷拼搏投資成為了富翁?看,一年前有口罩生產機的人,你可能會看不起他,但是現在呢?一臺口罩機從開始十幾二十萬的價格,到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百多萬一臺,如果當時讓個省錢的人來把握這個機遇,他會作何選擇呢?答案可想而知。

如果手中有資本,有個機遇,不論結果如何,我甘願拼一把。相信心懷理想的你也一樣。

謝謝你的閱讀。



K大龍


我覺得挺對的,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我認為社會上賺錢有兩種,一種就是靠肩膀上面賺錢,一種就是靠肩膀以下賺錢,可能我屬於肩膀以下賺錢吧,因為我覺得我現在有了孩子以後已經夠省了,一個月還花不了500塊,但也不見錢包厚實起來啊

現在我越來越理解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努力的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放寬自己的思維,拓寬自己的視野,才能讓自己變的更有價值,當自己有了相當的價值,自然也有了相對的財富


海濤的奮鬥史


俗話說,放到籃子裡的才是菜。錢掙到了,大手大腳,又花出去了,請問是掙出來的?還是省出來的? 一分沒掙到,使勁省能省出錢來嗎?

凡事有主次,先掙錢然後才是省錢。象馬雲掙的錢多了,敞開門使勁花也能花它幾百年。但仍需要一個“省”字,如果無顧及的亂花一氣,還是會見底的。

大家看過電影(福貴)吧,出身地主家庭,幾年光景被福貴敗壞到家貧如洗。最後土改竟劃了個貧農。所以既要掙又會省,才是持家的好手,才會家興長久。


輕風戲落葉


也是也不是,錢是掙出來的不假,但是也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支配收入,古言道:要飯也要留三分養命錢,意思是,過日子多少要留著點,不要有錢了就大吃大喝,以防沒有的時候。

隨著經濟發展,我們好多人都是提前花銷,不夠花,信貸,幾個信貸卡,我家孩子也用過,我反對,說他:“不是媽媽小氣,吃酒打牌看家底,這個信用卡,把好多孩子害苦了,孩子從小持家,好多大老闆都是從點滴做起,這才是人生,賺兩個,花三個,這是混日子,不叫過日子,還不起,到處少賬。”

有錢日子好過,沒錢的時候呢,近幾年用信貸可能還不起,跳樓都有,我說的都是實話,錢是掙出,不是省出來,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收入分配吧。



芳草212856302


個人生活中,錢無非是"開源節流"而來。

開源指:通過勞動工作掙錢,節流則是:節約著用錢,留下存款。

掙錢和節約,是家庭收入提高的兩手,到底誰更重要,實在不能一言蔽之。

有能力掙錢時,應不惜力,下苦功,為家庭,為孩子,為自己的今後,多掙些錢。

有了一定的錢或有能力掙錢時,就不必太過節約,因為掙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好生活需消費,更何況只要消費有度,入大於出,還是會有節餘的。

反之沒有大的掙錢能力,卻要大手大腳的高消費,那日子就難過了。不管當今還是過去,入不敷出,日子都會難過的。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您好!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問題,我覺得錢即是掙出來的也是省出來的,在生活中有能力掙錢是好事但是也不能因為自己掙的錢多就亂花,該花的花,不該花的錢少花,我們可以適當的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或者做一些投資類的項目,學會錢生錢,不要讓自己把錢都揮霍了,人這一輩子誰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還是給自己留條後路比較好……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珍惜生活,感恩生活,誰都不容易,不管你有錢與否,都要學會知足,不要讓外界的因素影響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有錢人也不要忘記初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沒那麼有錢的人,就努力生活,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努力掙錢,努力奮鬥,生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