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前兩句寫了哪些特點?

用戶3949022577216


《宿新市徐公店》是楊萬里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的組詩。此時楊萬里已65歲了,正任江東轉運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南京)。 “新市”位於今浙江德清東北,在臨安(今杭州)與建康之間。新市水陸環繞,交通便利,是臨安到建康的必經之地。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頭,揀折長條插酒樓。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

其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里途徑新市,暫時停留借宿在徐公店。

作為一個愛酒的客人,詩人在組詩的第一首的頭兩句首先將春光著眼於楊柳梢頭,酒樓,點明季節、地點,然後緊接著意於清明節的村歌社舞。詩人將柳梢,酒這兩種意象糅合在一起突破了以往古詩詞這兩種意象在一起的愁情別緒,顯示了一種悠閒清新的情懷。

後二句描寫他鄉的鄉土風俗偏說“便作在家寒食看”,表達沒有半點寓居他鄉的愁緒, “村歌社舞更風流”更是體現了詩人正悠然沉浸在當下鄉土風俗生活的樂趣中,恬然閒時。

組詩的第二首描寫一幅農村暮春時節春意盎然的景象圖。頭二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新綠”又作“花落”,點明瞭地點(籬落-農村)和時間(新綠未成陰-暮春),畫出了一道稀稀疏疏的籬笆和一條長長的幽深的小路,籬笆旁的幾棵樹上的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長出,未能成蔭,春意盎然。


末二句轉入畫面中心,由動轉靜,“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急走”、“追”形象貼切地描繪出了兒童捕蝶的急切歡樂心情,天真活潑的神態、好奇好勝心理。 “無處尋”寫出了花,蝶融為一體後,動靜相接,兒童無處尋蝶的不知所措的茫然,充滿童趣。

靜態描寫“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動態描寫“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動靜結合,全詩採用白描手法,清新自然,形象鮮明,屬於典型的“誠齋體”。楊萬里為官清廉,遭陷害罷官後,曾長期村居,十分熟悉農村生活。

只有熟悉農村自然生活,熱愛農村自然生活,內心充滿風趣,童趣,有趣,已是65歲的老人的楊萬里仍能寫出滿滿的自然童趣,“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真是童心未泯。


結綠


《宿新市徐公店》的頭兩句是: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籬落疏疏”就是很稀疏的籬笆,院子外圍著一圈稀稀疏疏的矮籬笆,一下子寫出農家的輪廓。這時的視野是橫向的,將畫面打開一個寬度。

一徑深”表明門前只有一條小路,長長地向前延伸,“深”寫出了沿著小路遠望的角度。如果是光禿禿的平坦大路,很難表現出“深”的感覺,很可能是一條通山小路,蜿蜒向前,不知能走向何方。這時的視野是縱向的。

正是籬落疏疏,才沒有遮擋遠眺的視線。一縱一橫打了個十字,將整幅畫鋪展開來,一下子就讓讀者找到位置,一個靜謐農家的院裡。

再遠望那山路兩旁,樹上的花瓣落了一地,抽出新芽,還沒有形成樹蔭。

這道明是暮春時節,樹上的花落下了,也是孕育著果實的時節。還未長的茂盛,蘊含著勃勃的生機,蓄勢待發。

前兩句是單純的靜物素描,所選景物都是平平淡淡的,但是詩人打開視野,帶著我們去感受春夏之交萬物勃發的生命力。簡單的構圖卻暗含著一動一靜,靜的是農村恬淡的生活,好像一直沒有變化。動的是大自然的力量,春夏交替,不停的變換。新綠的枝頭即將迎來夏日的快速成長。

這首詩是楊萬里在建康往來臨安途中借宿停留所見,農家恬淡閒適,無案牘之勞形,難怪會詩興大發。楊萬里的詩語言淺近,自然清新,平淡之中富有無限情趣。


讀書侃報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籬落”,“籬”是籬笆院,說明院子比較簡陋,。“籬落”二字說明院子簡陋。“疏疏”也在說明簡陋。樹頭新綠未成陰,因為樹葉還沒有完全成型,所以還沒有形成綠陰。

這兩句交代了一個周圍的環境。





大橘子侃古詩


在稀稀落落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小路旁邊的樹上花已經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捕那翩翩飛舞的黃色蝴蝶。可是蝴蝶飛到黃色的菜花叢中後,孩子們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們了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愛的兒童,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快樂,天真的背景。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撲蝶圖。寫出了童真童趣,抒發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詩人用簡捷的語言生動的描寫了美麗的田園風光,歌頌了大好的祖國山河,表達了詩人喜愛兒童及鄉間美景的思想感情.以及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及嚮往之情。



究四荒


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的背景。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成陰。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

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維妙維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象回味的餘地,彷彿我們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




LivePD


已然春意闌珊,接近晚春啦。早春之朦朧美已經“飛入菜花無處尋”嘍![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