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魚細又長,能咬彎魚鉤,以前農村很常見,現在200元一斤都不賣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地裡總能遇見很多小動物。今天,老王想跟大家聊聊一種在鄉下以前很常見也很好吃的魚。這種魚看起來又瘦又長,長得和一般的魚不太一樣,但它也是一種水產品,以前在農村經常見到,現在越來越少了,現在主要是靠人工養殖,這種魚就是刺鰍。

這魚細又長,能咬彎魚鉤,以前農村很常見,現在200元一斤都不賣

刺鰍肉嫩味佳,無肌間刺,而且營養價值高,村裡的人都喜歡吃。刺鰍以前很常見,喜歡聚集在石頭縫和水槽裡。別的魚,天氣越熱越不愛活動,刺鰍不一樣,天氣越熱越活動的頻繁,吃得越多。

但是由於近年來河道挖沙作業、困漁濫捕以及江河環境汙染等因素的影響,刺鰍野生種群遭到嚴重破壞,資源日益枯竭。人工養殖的刺鰍目前市場價格在150元/kg~200元/kg,野生的那就更貴了。

但是目前養殖的人很少,養殖前景很好,市場需求量也很大。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怎麼養刺鰍。

1 魚塘選擇

這魚細又長,能咬彎魚鉤,以前農村很常見,現在200元一斤都不賣

 

根據實際情況,刺鰍魚種培育可使用土池或水泥池。其中,使用水泥池培育時,培育池面積一般在20平方米-40平方米為宜,池深60釐米-80釐米,且排灌水方便。魚苗放養前,使用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等消毒清洗培育池,然後貯水即可投放魚苗。

投放的魚苗必須同一批次、規格一致,一般放養密度為1000尾/平方米-1500尾/平方米。如果在水泥池中培育,池裡沒有飼料,所以必須投餵人工飼料,小規格魚種時投餵切碎消毒的水蚯蚓,個體增大後可直接投餵水蚯蚓

這魚細又長,能咬彎魚鉤,以前農村很常見,現在200元一斤都不賣

當刺鰍魚苗長到8釐米以上時則開始馴化,讓刺鰍攝食魚糜,經過5天-7天的馴化可完全攝食魚糜(冰鮮魚漿)。如果由於冰鮮魚來源困難,還可馴化攝食鰻魚飼料。

培育過程中,要注意少量多餐,並提供充足的飼料供其攝食,同時注意定時、定位、定量投餵。

日常管理中,由於投餵大量的魚糜會敗壞水質,所以要經常巡塘,觀察水質,如發現水質變壞則要及時換水,一般採用先排後灌,換水量為池水的1/2左右。另外,可在池中放入佔水面1/2左右的水葫蘆等水生植物,可以淨化水質,同時可供大刺鰍魚種隱蔽。

2 適時分級分養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大刺鰍魚種在規格上會出現一定的差異,當差異較大時,要特別注意及時過篩、分級、分養。


3 大刺鰍池塘要求 

大刺鰍一般以土池為好,池塘面積一般為1畝-2畝,池水水深1.5米以上,池底淤泥少,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環境安靜。池塘內種植1/5左右水面的水葫蘆,可以調節水質和為大刺鰍隱蔽遮陽。

4 大刺鰍魚種放養 

這魚細又長,能咬彎魚鉤,以前農村很常見,現在200元一斤都不賣

大刺鰍一般在每年5月-6月投放全長5釐米以上的魚種,要求投放的魚種同一規格,一次投放足量,魚種體質健壯。經過8個月-10個月的養殖,成魚平均個體達200克以上,即可收穫上市,畝產量一般達250公斤-300公斤。

5 大刺鰍飼料 

大刺鰍為雜食性魚類,目前人工養殖大刺鰍主要投餵冰鮮魚,經過人工馴化後也投餵人工配合飼料。

6 大刺鰍日常管理 

這魚細又長,能咬彎魚鉤,以前農村很常見,現在200元一斤都不賣

因為大刺鰍養殖密度較高,所以要求經常加註新水,防止因大量投餵飼料而導致水質惡化;在雷雨天氣,要及時巡塘,檢查進排水口及防逃設施是否完好無損,防止大刺鰍跳逃和池水漫池。

刺鰍和泥鰍很像,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外表都很像,有些人為了多掙錢,會把泥鰍和鋼泥鰍混在一起賣,喜歡吃刺鰍的要注意分辨哦。泥鰍比刺鰍長,刺鰍相對平坦。泥鰍皮下有鱗,背上有倒鉤,這一點是分辨泥鰍和刺鰍的重點。

我是老王,關注老王,關注三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