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遇到瓶頸,問題到底出在哪?


1、99%的孩子學習前沒有預習


有些家長認為理所當然,認為教育機構從來沒說過要講什麼,所以沒辦法預習。但其實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學棋情況進行最起碼的瞭解。如果從定級之後還不知道老師每天在教什麼,前後之間有怎樣的關係,怎麼學是最好的方式。那如何保證孩子的學習可以科學系統,從而實現進步呢?


學習的閉環流程:預習——上課——理解——實踐——測試,缺一不可。預習是提高上課學習效率的保證,3-5分鐘的預習可以幫助孩子實現極為高效的60分鐘學習。所以家長一定要積極和老師溝通,瞭解每節課內容,協助孩子進行預習。


下棋遇到瓶頸,問題到底出在哪?



2、80%的孩子沒有複習


如果說預習還是有一些教育機構的責任,那麼沒有複習就全怪家長了。家長常見的藉口有以下兩個:


第一,我不懂國際象棋,怎麼複習?第二,我們太忙了,沒有時間啊。


我想說,如果這樣下去,孩子想要進步是不可能的。按照一個人的記憶週期科學依據,知識類記憶的極限時間是21小時,而課後的21小時內的回憶強刺激是對孩子形成永久記憶的最關鍵流程。作為家長,其實實現這一點非常簡單。每天下課後,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也可以扮演成學生讓孩子給自己再講一下老師的上課內容。這些方式不但會增強孩子的興趣,同時可以極大程度地幫助孩子回憶起今天的課程內容,也可以隨時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如果孩子總說,今天做了個題,下了兩盤棋,復了個盤這樣的話,就說明孩子沒有注意內容,沒有起到學習效果,那麼家長就需要及時溝通,讓老師幫助孩子回憶起這節課的內容。如果孩子清晰明瞭地說出了今天教了意大利開局等,有明確知識點的內容,就表明孩子學習效果極佳。這樣回憶一下會讓他至少保證一星期內不會忘記,下次課老師再進行講授前稍微回憶一下,就能幫助孩子形成長久記憶,掌握新知識。


所以作為家長協助孩子做好複習,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這種責任,不能完全依賴教育機構,不能因為信任,就完全依賴。


下棋遇到瓶頸,問題到底出在哪?


3、90%的家長希望孩子和水平高的對手對弈

這是非常大的誤區。和比自己水平明顯高出不少的對手下棋,很容易由於孩子無法理解的意識層面,或者計算力差距過大而瞬間崩盤,對局毫無質量,也體現不出問題。無論老師講解還是覆盤都很難找到符合孩子能夠理解的問題,所以是非常無效的對局。一定要找和自己水平接近的對手,互有勝負的對局是進步最大。同時偶爾可以找一些孩子稍強,但也不能百分百獲勝對手。因為這樣的對局所暴露的問題往往是最集中的。所以不要總花時間找高手,其實很多有助於孩子進步的對手就在你的身邊。


下棋遇到瓶頸,問題到底出在哪?


4、80%的家長認為覆盤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對於低級別的孩子,覆盤是什麼?覆盤本質就是大學教授給小學生上課,如果大學教授不能把握到小學生的本質問題,那看小學生就全是問題。問題太多,會讓孩子很難把握到重點,講解也很難針對到孩子的水平特性,導致孩子總是聽得雲裡霧裡。而對於低水平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教師經驗,和用心研究後的教研精華,對於孩子的水平和特性進行針對性輔導的講座內容。覆盤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孩子是否理解了老師講的內容,而不是新的學習方式。


下棋遇到瓶頸,問題到底出在哪?

5、90%的家長不陪伴和協助孩子做題


低級別的孩子,做題是提高棋力的最好的方式。

那麼作為家長在孩子做題當中應該承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首先是監督:

每天給孩子抽出30分鐘,停止其他的訓練活動,監督孩子完成一定數目的訓練。比如每週完成40道題,可適當休息調整等等。


其次是引導:

許多家長都說孩子不愛做題,但實際是引導問題,家長可以對做題好設立獎勵,比如晚餐加一個雞腿,比如玩10分鐘手機等等孩子非常喜歡的事情,而做其他的訓練,比如對局,則要限制時間,同時不給獎勵。孩子慢慢會在引導下趨向於做題。


最後是陪伴:

家長最好能夠陪伴孩子做題,幫孩子擺題,有些家長說我不懂啊,但是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不會對照答案。有的家長說孩子總頂我,其實您完全可以把題目拍照發給老師,老師解決孩子的問題,不會超過1分鐘,所以不用擔心老師的壓力。一個好的引導和陪伴是孩子進步的關鍵。


下棋遇到瓶頸,問題到底出在哪?


其實在孩子學棋的過程中,正常速度從啟蒙開始在學棋3-4年之間,只要孩子路徑正確,方法得當,是很快可以達到不存在瓶頸。但是許多時候由於愛的放縱和信得依賴這些思想認識上的問題,成為了孩子進步的最大桎梏。希望學棋孩子的家長們,可以看到這篇文章後,立刻改變自己,開始行動,其實一切都不算晚,其實提升棋力就是那麼簡單。

喜歡或陪娃學習國際象棋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國際象棋業餘愛好者,可以及時收到我發佈一些國際象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