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是學心理的,你說我寶寶出現這些情況正不正常:有時很乖巧很有耐心、有時很黏人且脾氣暴躁……”

有一本書叫《可怕的兩歲》,說的是2歲孩子處於人生第一次發展的高峰期,開始有自主意識,不再是以前那個順從大人的小綿羊,稍有不合自己心意時就大發脾氣,讓父母覺得很有挑戰。

如果我們能提前瞭解寶寶的變化,心裡有預期,那麼應對起來就能更從容一些。

育兒書雖然也會介紹得很全面,如果你一邊帶娃一邊工作,實在沒有時間看大部頭的書,那麼這部BBC的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就很值得你看一看。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北鼻異想世界》主要通過24個有趣的實驗,對0-2歲的寶寶們進行測試,有些是在家裡,有些是在嬰兒室,通過對比20年前的結果,反映出在新的時代、不同的家庭,兒童的發展發育有何變化。

昨天看了第一集《成為你》,信息量就已經非常多。

一、氣質的形成

第一個實驗是給幾位6個月的寶寶輪流呈現出玩偶盒子、忽然跳起來的玩具小狗和帶著面具的人,看這幾位寶寶的反應如何。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結果發現,同一個寶寶對不同器材的出現反應一致。有的寶寶會很興奮、有的寶寶很淡定、有的寶寶卻很害怕,他們表現出來的氣質分別是激動型、平靜型、謹慎型,而這個實驗也可以看出,寶寶的氣質其實很早就已經有了不同的傾向。

瞭解了寶寶的氣質,在應對生活的場景時我們心裡就更有譜,比如激動型的寶寶可能對什麼都很感興趣,很容易興奮,那我們可以用一些比較優雅平靜的活動來陶冶;如果寶寶本身比較謹慎,面對陌生事物時就會表現出不自在,此時需要父母們多引導,耐心地等待孩子去適應新的環境。

二、語言的刺激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她說她女兒1歲8個月時就已經能把繪本中每一頁的故事講出來,現在2歲半,已經把100本繪本看完了,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家裡講故事。

我的女兒已經1歲7個月了,現在只會叫爸爸媽媽以及一些簡單的咿咿呀呀的回應。

後來我們又探討了一下,說會不會是她自己帶,平時跟女兒說話比較多,而我家婆帶我女兒基本就是管吃喝拉撒,語言上的溝通沒有很多?

在這個實驗裡,我找到了答案。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媽媽和18個月的佩西都帶著儀器進行測量,第一天時,媽媽說了1.3萬個單詞,佩西說了大概2500。第二天,媽媽說了1.37萬個單詞,佩西竟說了2800個。媽媽增加了5%,寶寶就增加了13%,效果十分顯著。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語言專家說,18個月到24個月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高峰期,如果想讓孩子多點表達,養育者就要多和孩子說話,提供語言刺激,這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其實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語言和詞彙量發展有幫助,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提到,小時候給孩子換尿褲時,如果父母邊換邊在孩子耳邊嘮叨幾句,孩子長到青春期時一般比較能聽得進父母的話;而如果什麼話都不說,什麼表情也沒有,那麼到了青春期時跟父母的隔閡相對也會大一些。

三、自控力的發展

這個實驗是讓寶寶們的頭上戴一個腦部活動感應帽,面前放一個非常漂亮的熒光棒,讓父母對寶寶說“不能碰它”。然後別過頭不看寶寶。觀察寶寶可以控制自己多久不去碰熒光棒。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腦部活動感應帽連接到電腦,可以看到腦部哪個區域最活躍,哪個區域就最紅,說明那個區域在起作用。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結果發現,有的小朋友根本沒有啟動大腦的控制區域,一把抓住了熒光棒,有的寶寶堅持了一會,8-9秒以後還是忍不住去拿,也有寶寶試圖控制自己不去拿熒光棒,堅持了45秒之久,而這個控制的方法是去扯帽子,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這個實驗我們能看得出來,小孩的自控能力因人而異,所以以後要是看到別人家的寶寶自控能力比較好,就不需要很沮喪地說,“你們家的是天使寶寶,我家的就不行,想要東西的時候立馬就要。”其次,我們可以嘗試

教寶寶通過轉移注意力增加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家庭裡的性別分工

實驗讓相對成熟的2歲寶寶們參與,助理先用兩個玩偶確定寶寶理解了爸媽的性別角色,接下來用猴子玩偶演示做家務、照顧寶寶、陪寶寶玩熱鬧的遊戲和修車,讓寶寶們分情況選擇由爸爸還是媽媽來實施。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結果發現,在做家務、照顧寶寶這兩個任務中,爸爸的參與度不比媽媽低,而比較熱鬧的遊戲,有的寶寶也會選擇讓媽媽一起玩,但修車這個事情,寶寶們還是果斷選擇了爸爸。

說明在寶寶們的眼裡,我們原始的“男主外,女主外”性別角色並不明顯。隨著社會的發展,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

其實相同的實驗20年前有做過,在當時,孩子們的選擇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區別,媽媽主要負責做家務、照顧寶寶的工作,比較熱鬧的遊戲和修車由爸爸負責。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還有一個實驗涉及到的是我們現在普遍關心甚至擔心的問題,那就是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我們的觀念裡,小孩子玩電子產品百害而無一利。但是實驗表明,使用觸屏電子產品的孩子在精細動作等超過不使用的孩子。

既然電子產品的使用無法避免,我想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它的優勢發揮出來,而不是一刀切,不可碰。

紀錄片裡還有其他關於人際關係、分離焦慮等非常有意思的實驗,雖然這部片所採用的樣本量比較少,也有人質疑實驗方法嚴謹的問題,但對於我們瞭解寶寶的行為,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如果你實在沒時間看專業的育兒書籍,不妨看看這部短小萌新的紀錄片。


豆瓣8.4《北鼻異想世界》:0-2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我是 ,90後寶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喜歡讀和寫,希望能在寫作這條路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