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的時代,“個人品牌”是最好的職場通行證

3月復工以來,看到很多企業或裁員或優化組織架構的新聞,一大波從業者產生了深深的職業危機感。

小米就是被“優化”的一員,被迫轉了崗。小米慶幸自己好歹工作沒丟,但工作量劇增,薪水還是那麼微薄,小米特別焦慮。

想跳槽,投了幾家沒回應;想做副業,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天天在網上翻做兼職的帖子,除了越來越焦慮,沒有任何幫助。

同樣的外在環境下,有人像無頭蒼蠅找不到出路;有人卻能得到更多機會。

楊奕在一家教育機構做運營推廣,受疫情影響公司開始裁員,楊奕是其中之一。但楊奕對工作很有規劃,為了精進自己的專業度,在職期間他就在業餘時間堅持上課、寫作、輸出;在社群中積極分享,擁有“學霸”稱號。

被裁之後,楊奕在群內放出了自己要找工作的消息。立馬被一位金主爸爸抱走,還說:“薪水不是問題,只要你願意來。”

不確定的時代,“個人品牌”是最好的職場通行證

小米找工作無門,楊奕連簡歷都沒掛出去就被挖走。他們之間的差距在哪?

是專業度嘛?沒錯,這是基礎。但其實,他們的差別更在於是否擁有“個人品牌”


什麼是“個人品牌”?

我們去買東西的時候,同類產品每個品牌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我們會偏向選擇自己信任且喜好的品牌。

個人也是一樣,沒有“品牌標籤”的職場人,就像沒有品牌的產品,別人無法識別他的價值。而有個人品牌的職場人,能讓別人有需求時,就能聯想到他的“賣點”

所以,個人品牌就是你能被市場迅速識別的價值。它包含兩個部分:專業價值+影響力。

專業價值是你能為市場解決什麼問題。

比如有人能提供服務:設計、策劃、運營、諮詢等;有人能提供產品:美妝、食品、服裝等。

影響力則代表市場上,有多少人知道你,並願意與你交換價值。

不確定的時代,“個人品牌”是最好的職場通行證


為什麼要做“個人品牌”?

也有朋友覺得自己是普通打工者,又不想做成功人士,為什麼要去做個人品牌?

這裡我們容易對“個人品牌”產生3個認知誤區:

  • 誤區一:普通職場人不需要“個人品牌”

普通人會覺得“個人品牌”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我們身在職場,最小範圍內,自己的同事和領導對自己的評價,就是“個人品牌”

當我們有意識管理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就是管理“個人品牌“的開始。

比如團隊內部,大家認為你是個靠譜的,執行力很強的人;通過跨部門、跨公司合作,你的溝通協作能力出色,被平行部門負責人,以及合作方老闆注意到了。比起別人,他們更願意與你合作。

像這樣,如果我們能擴大自己個人品牌的範圍和影響,就會連接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文章開頭小米和楊奕,也是普通職場人。有個人品牌意識的楊奕,相比小米獲得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小米,因個人品牌識別度不強,只能面臨被他人掌控的命運。

  • 誤區二:我不喜歡出風頭,不想宣傳“個人品牌”

我們從小的教育,就要求我們做一個謙虛低調的人,連別人誇我們,都會不好意思地說:“過獎了,過獎了。”

有的人天然性格喜歡和人打交道,也非常自信;有的人低調內斂,專精業務。其實,不論是外向自信,還是低調謙虛,都是我們的個人風格,並不是我們不對外宣傳的理由

俗話說“酒香還怕巷子深”。既然有實力,就要拿出來讓別人知道。

  • 誤區三:我想做“個人品牌”,但還沒準備好

也有朋友其實很早就意識到要做個人品牌。但是一對比那些有名氣的大咖,就有深深的挫敗感。心想:“我現在算哪棵小蔥啊?等我再厲害一些再開始吧。”

通常越完美主義的人,越難開始第一步。但只要你不開始,就永遠準備不好。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我們今天看到有名的大咖,最早也是一步一步從無名小卒開始的。我們的價值、技能、影響力,都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和調整,不是一蹴而就的。

再者,我們不需要和大咖們去比。對標錯了對象,只能給自己帶來挫敗感

心中有個理想標杆那是對的,表示我們希望自己能有他們身上的美好品質。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還是要選取自己夠一夠能夠到的人物。比如自己的上級、行業內做得比較好的同行、個人品牌做得比較出色的朋友等等。

所以,即使是普通人,也要有個人品牌意識。最難的,其實是跨越自己內心的恐懼。與其總是等一等,不如馬上做,然後小步試錯,快速迭代。

不確定的時代,“個人品牌”是最好的職場通行證


如何做“個人品牌”?

既然要做,那怎麼做“個人品牌“呢?兩個步驟:

第一、找到自己的定位;第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一、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們做個人品牌,很大一個難點,就卡在第一步:我的定位是什麼?

其實,我們不需要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做到非常準確的定位。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定位分成2個部分:1、技能標籤;2、長線價值標籤

技能標籤:就是市場需要,同時也是你目前擅長的,能從你現在的職業經驗中提取出來的專業技能。目前,可以靠這個技能,在市場上換取金錢和資源。比如楊奕的技能標籤是“運營推廣”,我的技能標籤是“品牌營銷”。

如果技能標籤還沒有明晰。此時是市場選擇你,而不是你選擇市場。不妨踏踏實實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鍛鍊自己相關的職業技能,從中發現自己擅長的領域,把它做強。

長線價值標籤:就是你內心想長期深耕的職業領域。它要有市場需求,也要與你的興趣、優勢做結合。有興趣和優勢,才能在困難重重的過程中,通過內驅力推動自己不斷前進,直到達到目標。

如果你的長線價值標籤和技能類標籤是一致的,那是非常幸運的。

如果兩者不統一,也沒有關係,前期靠技能類標籤保持生存,並培養自己的長線價值標籤;等到長線價值標籤成熟時,我們可以選擇保留兩者成為多元化職業者,或選擇其中之一繼續深耕,成為專家型職業者。

定位不是一蹴而就,我們完全可以在實際做的過程中動態調整

不確定的時代,“個人品牌”是最好的職場通行證

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有了標籤的個人品牌,就像已經註冊商標的產品,此時還需要做推廣,讓自己的個人品牌產生影響力。

打造個人品牌影響力有個基本的前提:真實+真誠。基於現階段真實的專業水平、真實的風格,來塑造和推廣,不凹離譜人設,是為真實。先提供價值,幫助他人,不急於變現,是為真誠。

1、維護好現有的職場關係

如果把個人當作一個品牌一家公司來看待,我們在職場環境中,接觸到的人,都是我們的合作者和潛在合作者。

用共贏思維,提供專業服務,事事有著落,聲聲有迴音,是維護好職場關係的核心關鍵。在職場上,通過努力,向上升遷,或者憑專業能力擁有行業口碑,你的影響力自然越來越大。

2、利用互聯網擴大影響力

不少人以為利用互聯網擴大個人品牌影響力,就要去做廣告,做演講,做網紅。其實這是個誤會,我們大部分人,都還沒有到可以去做演講,做廣告,做網紅的水平。那我們怎麼利用互聯網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呢?

比較適合普通職場人的方式,其實是這3點:

(1)持續輸出

我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擅長的方式,把自己的經驗、能力,沉澱為一種載體分享給他人。可以是文章、視頻、PPT、一對一溝通、教學等等。讓別人能夠看到我們擅長什麼。最簡單的,從朋友圈的塑造開始也行。

(2)混有質量的社群

識別並參與高質量社群,最好選擇與你專業相關,或是希望涉獵的領域相關的社群。在社群中,讓自己在某方面突出,積極鏈接他人。如輸出有價值的觀點,提供技能,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參與活動等,讓主辦方以及群員注意到你。

(3)免費體驗

如果你打算除了本職工作之外再開展副業。則可以通過提供免費體驗名額的方式,為自己積累潛在客戶。

不確定的時代,“個人品牌”是最好的職場通行證

個人品牌的打造,就像騎自行車,左邊是專業技能,右邊是宣傳推廣。我們需要左一腳提高自己的專業度,右一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樣有規律地交替踩,個人品牌才會健康飛速地跑起來。

在不確定的時代,擁有個人品牌,是最好的職場通行證。而個人品牌最好的塑造時機,就是現在。讓我們一起加油~!


【我是@青禾說生涯 ,品牌營銷專家,終身學習者;在職場升級打怪的路上,與你同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