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舊年,臘月,疫情暴發,武漢告急。

天津,北辰,戰士聽令,整裝待發。

疫情的發生讓人始料未及,大年三十,集結的命令傳到了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院長陳莉明的案頭,堅守馳援,刻不容緩。當動員的聲音剛剛發出,全院上下報名支援一線的聲音便絡繹不絕地傳來,“大家積極報名,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當陳莉明再次回想當時的情景時,仍十分感動:“尤其是黨員和90後年輕的醫生護士們,都是主動提出要到前線去,很快我們的臨時部隊就組合完畢。”

醫院分別於1月26日、1月28日和2月13日派出三批成員加入支援湖北醫療隊,一批支援海河醫院醫療隊,共計13人,自此也開始了緊急援馳湖北、本地疫情防控和後勤支持工作的三線作戰。

前 線 篇

穩紮穩打,武漢天津一盤棋

進駐武漢

克服困難、義無反顧,患者的肯定就是堅持下去的勇氣

在前線奮戰的醫療隊隊員中,有這樣一個姑娘,她就是年齡最小的護士肖婷。身材嬌小,說話文文靜靜,看似柔弱的她最初卻是主動要求去到武漢。初到異地,再加上防護服等穿戴都是第一次接觸,肖婷也會有生活和工作上的不適,但好在隊裡的前輩們都很照顧她,尤其是在和患者接觸的時間裡,因為患者的肯定使她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她說:“有一次,一位阿姨說‘你打針一點都不疼’,我當時特別高興,因為我們戴著好幾層手套,操作確實不方便,但能得到他們的認可,雖然只是簡簡單單一句話,我聽了卻特別溫暖。”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在武漢一線的肖婷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患者一句感謝都讓肖婷覺得心裡暖暖的

然而,年輕最小的她,在抗擊疫情的前線卻經歷了人生中的一場變故。“今天是我參加援武漢醫療隊的第18天……昨天,我的世界坍塌了,我得知父親因突發疾病去世的消息……面對現實,我只能接受並勇敢面對,因為我知道我還有159名兄弟姐妹,他們如同我的親人,鼓勵著我……相信媽媽和過世的父親會支持理解我的選擇,我依然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女兒……我不想當一名逃兵!”這段話來自一封浸潤著點點淚痕的特殊“請戰書”,肖婷拒絕了醫院替換她回來的建議。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怕女兒知道,肖婷媽媽關掉了丈夫的手機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一封特殊的“請戰書”

陳莉明說起肖婷和她的母親時,用了“偉大”這個詞。“她的媽媽最初是不想告訴她的。醫院一開始採取了很多種辦法救治她的父親,但最後沒能留住他,我們是希望肖婷能夠回來的,所以還是和她進行了溝通,但她的媽媽和她本人都堅持留在武漢。”陳莉明再次說起這件事,依舊十分動容。如今,前線的工作告一段落,肖婷也在近期回到了天津,但她還是很惦念遠在武漢的戰友們:“成了先離開的那個人,我其實很不捨,希望他們能夠多多保重,我在天津等著他們回來。”

固守天津

海河醫院,又被稱作天津“小湯山”,是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1月31日,陳莉明接到緊急電話,需要她作為專家團成員參與新冠肺炎患者的會診工作。身為內分泌科專業醫生,能夠盡己所能幫助到這些患者,陳莉明覺得義不容辭,第一時間便投身到海河醫院會診乃至24小時值守的工作中。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陳莉明在工作中

談到在海河醫院工作中內分泌科醫生的重要性,陳莉明認為:“有些抗病毒治療藥物使用後會使患者血糖升高,激素的使用也會如此,還有一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本身就有糖尿病等基礎病,因此患者的血糖波動會比較大,需要我們密切關注;此外還要根據不同個體的差異,制定合理的控制血糖治療方案,這些都需要內分泌科醫生為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保駕護航。”除了提供診療方案,陳莉明還為那裡的醫護帶去了最新的血糖監測技術——掃描式葡萄糖監測儀,這種無創式的儀器既避免了身穿防護服、手戴多層手套的護士因操作不便而被扎傷的情況,同時也減輕了需要多次測量血糖的患者的痛苦,大家都十分感謝陳莉明帶來的這個“神器”。

與此同時,一座新建在朱憲彝紀念醫院院區東南角、採用與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一致建造體系的發熱門診,在226個小時內拔地而起。在從始至終見證了這場“生命時速”後,醫院副院長、工會主席宋振強頗有感觸:“整個建設,可以說是醫院各個部門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的過程,即便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但你能從每一位憲彝人身上看到奉獻、看到凝聚力。為了打贏這場戰役,我們在拼盡全力。”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從無到有,朱憲彝紀念醫院發熱門診在226小時內誕生,堪稱“生命時速”

後 方 篇

全力以赴,前線奮鬥的是我們的家人

穩定後方

知疼著熱、關懷備至,醫院永遠是你們的港灣

談到去武漢的同事們,宋振強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為了讓奔赴前線的醫生護士們沒有物資上的擔憂,醫院工會給每一個人都準備了兩大箱的東西,其中就有很不起眼的手電筒,這也一度讓拿到的人感到奇怪。等真正到了武漢,下了夜班回駐地的路上,漆黑一片,這時終於明白手電筒的用意。打開它的瞬間,路被照亮了,心也暖了,甚至他們還發現,行李箱裡還配有一摞電池……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手電筒的故事

其實醫院大家庭的關照又何止這些。醫院工會副主席時健英在後方一直和前線醫護的家屬們保持聯繫,隔三差五把生活用品帶到每一個人的家裡。除此之外,時健英知道在前線的他們會很想念自己的孩子,還會把孩子們的畫作等等拍給他們看。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孩子們的思念

支援海河醫院的兩位戰友回到醫院,在檢查了身體之後,時健英還囑咐食堂為她們做了接風的麵條:“‘送行的餃子,接風的面’是我們這邊的傳統,她們這是回家啦!”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梁馨桐、王娜吃接風麵條

“3.8婦女節”那天,陳莉明和時健英專門和支援湖北的巾幗英雄們視頻連線,叮囑她們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送出隔空祝福:“願你們時刻笑靨如花,只待北國春暖花開季,女神們凱旋歸來,你我共賞海棠雨!”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3.8婦女節當天的隔空連線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陳莉明(上左一)和時健英(上左二)與在武漢的巾幗英雄們有說有笑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戰“疫”|三線聯動,盡銳出戰:難忘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的抗“疫”時刻

3.8婦女節院職工書法展示,抒發大家心中感慨

武漢城裡的香樟樹已然抽了新芽,原本溼冷的空氣中開始醞釀著暖春的氣息。15日,天津前線也傳來捷報:天津最後1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從海河醫院治癒出院,至此,天津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實現清零。17日起,天津向湖北武漢和恩施派出的醫療隊共1294名隊員也將陸續返津。陳莉明說:“這些在一線抗擊疫情的醫護們真的很不容易,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我打心眼裡為他們驕傲。海河是天津人的母親河,希望英雄們早日平安歸來,回到醫院這個大家庭的懷抱!我們等著大家回家!”

記者:趙薇

文字:趙薇

4M編碼:MAT-CN-20004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