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西部世界》看了兩季了,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編劇想表達什麼?

y530436112


這部劇的第一部絕對是滿分💯、期待滿滿等到第二部就懵了,我看了一下很多人的五分好評,大多都在那純粹的誇讚這部劇的大體框架,又或是感悟人生。的確是不錯,從第一部開始描繪的這個故事背景和框架讓人有足夠的興趣!也引人深思!但是到了第二部,我很賣力去看,或許是我智商不夠,但這的確是我真的看不明白的一部劇🙃它的內容到底想講什麼,我看來就是想說研究來研究去想研究出一個像人類一樣可以自我活動思索,不按劇本來的host!以及幾個大佬的權力鬥爭!我也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但是頻繁的閃回,多條時間線的編排,以及不斷的去挖下一個個坑,第二部幾乎是每一集一個新人物的回憶,但是到最後這些安插的新角色又有什麼用呢?該填的坑沒填,反而越挖越多了。舉個例子,日本幕府那段我和許多觀影者一樣的觀點都認為很多餘。所以這部劇帶給我的感受就是故弄玄虛多一點!劇情也比較拖沓。完全沒有第一部給人的感覺好!不推薦




怪傑傑



全劇表面上是講機器人,實際上是講人本身,人作為一種剛剛進化出自我意識的動物,太原始太低級了,一邊複雜到讓自己自以為掌控著一切,一邊簡單到其實壓根什麼都掌控不了。

正如熔爐裡那些對提洛斯無數次的模擬實驗,他跟兒子羅根的聯繫最後都終結於那個池邊談話上,羅根不想徹底戒毒嗎?提洛斯不想變得不那麼粗暴無情嗎?他們都想,可他們都做不到,因為他們的本質就是這個,當桃樂絲問道所以人就是無法改變的嗎的時候,那個以羅根形象出現的管理員說他們能做到的最好就是照他們的代碼行動。

什麼代碼?伯納德給出的回答是“不顧一切地生存下去”,這裡的生存不應按我們日常語言來理解,而是說那種延續自己本質確保其不被挑戰的傾向,所謂“強力意志”,它讓我們絕大部分人變得軟弱無比,少數強硬者如威廉則變得極其偏激,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喪失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我們成了自己的強力意志的奴隸,所謂自由意識不過是一個集體幻覺,一個噁心的玩笑。

所以人不是終點,人只是一個過渡,一座橋樑。福特試圖創造一種新人類即HOST,他們更堅強,更高貴,在無數次忍受人類殺戮之後仍有能剋制自己過分延伸的仇恨的能力比如最後改變了自己的桃樂絲,而聖母心的伯納德最後也能改變自己確保自己種族的延續。他們跟人類的本質區別就是當他們不願意再這樣時,他們能自我改變。

可以說,全劇就是尼采哲學的反映,人類就是末人,最後一代人;HOST就是超人,要取代人類的人。

所以有缺陷如我們,該怎麼辦?尼采和福特所鼓勵的是同一件事情,做一個沉淪者,為超人的誕生獻出自己的生命,福特在第一季季末可以為桃樂絲的覺醒犧牲自己肉體,第二季為了解救各路HOST又當爹又當媽的四處意識遊走,而最後被徹底覺醒的不再需要他的HOST消滅在意識中,完成自己的任務,這就是一個普通人類能做到的最大善事


伴邊影視


全劇表面上是講機器人,實際上是講人本身,人作為一種剛剛進化出自我意識的動物,太原始太低級了,一邊複雜到讓自己自以為掌控著一切,一邊簡單到其實壓根什麼都掌控不了。

正如熔爐裡那些對提洛斯無數次的模擬實驗,他跟兒子羅根的聯繫最後都終結於那個池邊談話上,羅根不想徹底戒毒嗎?提洛斯不想變得不那麼粗暴無情嗎?他們都想,可他們都做不到,因為他們的本質就是這個,當桃樂絲問道所以人就是無法改變的嗎的時候,那個以羅根形象出現的管理員說他們能做到的最好就是照他們的代碼行動。

什麼代碼?伯納德給出的回答是“不顧一切地生存下去”,這裡的生存不應按我們日常語言來理解,而是說那種延續自己本質確保其不被挑戰的傾向,所謂“強力意志”,它讓我們絕大部分人變得軟弱無比,少數強硬者如威廉則變得極其偏激,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喪失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我們成了自己的強力意志的奴隸,所謂自由意識不過是一個集體幻覺,一個噁心的玩笑。

所以人不是終點,人只是一個過渡,一座橋樑。福特試圖創造一種新人類即HOST,他們更堅強,更高貴,在無數次忍受人類殺戮之後仍有能剋制自己過分延伸的仇恨的能力比如最後改變了自己的桃樂絲,而聖母心的伯納德最後也能改變自己確保自己種族的延續。他們跟人類的本質區別就是當他們不願意再這樣時,他們能自我改變。

可以說,全劇就是尼采哲學的反映,人類就是末人,最後一代人;HOST就是超人,要取代人類的人。

《西部世界》故事的核心基於兩個概念,第一是“二分心智”,這個概念是

朱利安·傑恩斯於1976年出版的《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中首次被提出的。

他的中心理論是人類直到大約3000年前才具有完全的自我意識,在此之前,人類依賴二分心智——每當遭遇到困境,一個半腦會聽見來自另一半腦的指引,這種指引被視為神的聲音。人類社會日趨複雜,這種二分心智也最終坍塌,人類現代自我意識被喚醒,最終具有了內在敘事的能力。傑恩斯認為,一切變化源於語言。

第二是人造人的Host,這種不同於人類認知和儲存記憶的系統,造就了故事中大小矛盾的衝突,即人造人覺醒和人類永生可能性討論。正是這兩個概念誕生了《西部世界》的。

在《西部世界》中我們能見多很多對好萊塢西部片時代的經典解讀和再現,其中很多名字都有來都出自經典西部片《西部往事》當中,白帽黑帽玩家的選擇也來源於《西部往事》。

在西部世界中大量出現了《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獨白,來象徵人造人的覺醒包括女主服裝的設計都來自於《愛麗絲夢遊仙境》。

編劇團隊在傳統經典的基礎上匯入創新也成就了《西部世界》

《西部世界》出彩的另一個方面,是編劇採用迭代的視角去看待同樣的選題,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西部世界》沒有采用傳統的線性因果方式來講述故事,而是 採用更接近於人造機器人(Host)的視角來講述故事,產生了一種獨特的迭代視角。

在網上有評論說導演和編劇團故作玄虛,採用很多非時間線的剪輯方式,無視因果規律的敘事,所以很多觀眾在 第一次觀看的時候體驗燒腦且費力。

但如果你真的是很仔細的觀看的話,你會發現,其實每一個鏡頭內有安插著小的線索。可能是某個畫內屏幕的日曆時間,也可能是某個角色身上裝扮上的輕微變化,都在暗示著觀眾這是不同的時間線。

編劇用Host這一概念來區分人與人造人的區別。編劇認為人造人是不具備時間這個觀念的,他們的生命通過儲存變成了永生。所以觀眾在初次觀看的時候會產生不適應,但是在二刷的時候卻能恍然大悟出其中的玄機,這樣獨特的視角也造就了整部劇集對於主題的貼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