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治理框架![贊][贊

2008年,隨著全球性城市化拐點的出現,全球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投資釋放貨幣的閥門悄然關閉,社會進入還債週期,資本主義內生性矛盾開始全面爆發。表現為:第一,2008年,全球金融中心美國爆發改變歷史進程的次債危機,被全球深信不疑的美金,開始變成人類普遍質疑的、逐漸失去償還能力的美元;第二,全球債務屢創新高,從政府到企業,從企業到家庭,債務的洪水開始滲透至全球的每個角落,債務讓各種矛盾逐漸走向白熱化。第三,城市化訂單是階段性、一次性需求,城市化拐點之後,訂單結構性向下,而債務制度則要求經濟永續增長,這導致人類開始悄然觸碰環境的底線,全球環境開始面臨系統性崩潰的風險。簡言之,形成於300年前的資本主義治理框架已經不再適合於今天的世界,不再適合於智能化時代,尤其是不在適合社會主義中國。更直接說: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終結於:它危害人類的生存。

一、資本治理框架預設危機,保證2/8法則

城市化拐點是現代經濟(資本主義治理框架)的分水嶺。在城市化拐點之前,市場訂單以工業化和城市化投資為主體,投資來源:貸款。經濟運行的主要模型:

貸款投資=企業收入=利潤+工資=資本+儲蓄

概括為:貸生存,居民儲蓄不斷增加,社會蒸蒸日上。

城市化拐點之後,市場訂單以消費為主,經濟進入還本付息週期。經濟運行的主要模型:

儲蓄+工資=企業收入=利潤+工資=還本付息+工資

概括為:存還貸。由於貸款利息增速更快,因此,即使所有儲蓄都被賺走償還貸款,也依然難以償還貸款的本息。這導致經濟危機不可避免。

二戰後,所有完成城市化的經濟體都曾經遭受這一框架的重創。

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出現十年滯漲;

上世紀80年代初,拉美出現債務危機;

上世紀80年代末,東歐解體,社會主義陣營遇到普遍危機;

上世紀90年代初,前蘇聯解體,日本地產泡沫破裂,從此,曾經的兩個世界第二,開始長期沉淪,俄羅斯陷入經濟倒退,日本開始進入下流經濟;

上世紀90年代末,東南亞遭遇經濟危機,四小龍、四小虎的經濟開始逐漸失去活力,老態龍鍾。

2008年,全球城市化率達到50%,全球金融中心美國立竿見影的爆發次債危機,資本主義制度開始反噬資本主義的中心與大本營。看似世界懷疑的是美元,實則世界是懷疑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但資本主義制度下,高度分工、高度分科、相互制衡的博弈框架又導致每個領域的專家都難以拿出全新的治理框架,這是整個人類社會面臨的危機。大家知道出了問題,又沒有辦法去解決問題。人人自保、相互轉嫁危機的結果是危機進一步惡化。

二、為什麼西方要執著的執行2/8法則?

英國是一個人口小國。美國也是一個人口小國。

英美現在人口相加佔世界比重也小於5%。

即使將英美德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人口相加,其總和也小於全球人口比重的20%。因此,執行2/8法則,就可以維持西方統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就可以維持白人種族實際存在的優越性。這是西方對東方的崛起,直接提升到文明衝突,不惜一切代價的根源。以上問題每個中國人無法迴避的問題。大家要清楚的看到:日本、韓國都是人口小國,他們可以通過出口來修正西方框架的內生缺陷,因此,他們投降可以獲得暫時安全。但中國呢?

三、為什麼中國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理框架?

中國,人口接近全球人口比重的20%。一旦中國崛起,中國必須尋找適合自身的治理框架,適合全球未來的治理框架,普適的全人類的治理框架,否則,就會面臨不可避免的種族與文明的衝突。這是中國整個精英與知識分子階層必須直面的問題,大家並不在西方精英階層設定的20%之內。這是一個結構性的、系統性的矛盾,並不是你投降就可以化解的矛盾,你投降,會比前蘇聯更悲慘。

四、中國的危機

無論是資本主義理論和治理框架,還是社會主義理論和治理框架都是源自西方。歷史經驗證明固有的社會主義治理框架走不通,我們才被迫拿來了資本主義治理框架。一旦我們選擇資本主義的治理框架,我們的精英階層、官員和知識分子就必須系統學習資本主義理論體系和價值觀體系。過去40年,資本主義治理框架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貢獻已經完全征服了這一框架的執行者,使資本主義治理框架和價值觀體系逐漸成為一種思考的自發與自覺。而一旦中國實際執行層面陷入資本主義治理框架的自發與自覺,這種自發與自覺的指向是全盤西化,這就產生了中間層和頂層的割裂,如果沒有全新的價值觀體系粘合,這種撕裂會導致頂層依靠的中間層並不願意為頂層出力,或者頂層糾正中間層的問題,中間層失去方向。

關鍵在於:我們的知識分子並未創造一種屬於我們自己的、內生的、適合中國特色的治理框架,我們已經習慣了拿來主義,一旦我們拿來的對象(資本主義框架本身)產生問題,我們的中間層會變得無所適從,在頂層堅決反腐的決心之下,中間層會變得亦步亦趨,嚴格按照舊框架執行死命令,不敢出任何錯誤與差池,失去鑑別嬰兒和洗澡水的能力,這是一個十分可怕的問題。整體需要變,但中間層嚴格執行資本主義舊制度、舊框架,又直接限制了市場的能動性,解決問題的通路被堵死。

我們通過問答方式,來大致描述一下資本主義博弈框架:

政府To財政部:2020年之前,必須消滅貧窮,這是死命令。

財政部To政府:中央和地方債已經超過30萬億,真的沒有錢。企業利潤岌岌可危,我們要減稅,更沒有錢……

政府To央行:2020年之前,必須消滅貧窮,這是死命令。

央行To政府:人民幣要用美元承兌的,央行就這些外匯儲備,如果老百姓全富裕了,這些外匯儲備根本不夠兌換,金融系統會出現系統性危機。

政府To國資委:2020年之前,必須消滅貧窮,這是死命令。

國資委To政府:2018年,國企負債總額已經突破100多萬億,國企利潤一直在下滑……

……

每個部門都被資本主義治理框架限制的死死的,都不能突破實際執行的法律和法規(資本主義治理框架),如果某個部門突破實際執行的法律和法規(資本主義治理框架),就會受到這個治理框架的反噬與懲罰。簡言之,並不是共產黨人不願意為老百姓謀福利,而是共產黨人現在使用的治理框架不允許。在28法則的治理框架下,尋求普遍富裕,存在邏輯上的悖論。大家對這個悖論根本認知不到,是中國社會危機的全部。通俗的說,知識分子和老百姓認為:政府不願意給予,但實際上政府部門已經被資本主義治理框架綁住了手腳,想給予也沒法給予。政府需要知識分子提出全新的、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被老百姓認可的治理框架,只有按照這個邏輯產生的治理框架,才能堵上固有認知的嘴巴,才能突破已經成型的意識形態,才能無阻礙的去嘗試。否則,怎麼辦?

五、資本主義治理框架的核心

如何做到獎懲分明?如何做到按勞分配?如何治理貪汙腐敗?

顯然需要靠制度,制度如何保障?理想狀態是所有交易事件可追溯(分配者清楚每個人幹了什麼)。每個交易事件要記兩份賬,一份記在自己賬戶裡,另一份要記載自己的交易對象賬戶裡。這樣,任何一點有潛在問題,都可以通過查詢其交易對象,來反向查詢他自己的賬。如果別人的賬和自己的賬對不上,就可以清晰的發現問題。而這些賬(交易事件)記在哪裡?答案是自己有一份,他人有一份,銀行有一份完整的。

通過三方複式記賬,讓每個自己知道,自己不能作弊,一旦作弊,只要查,自己肯定跑不掉。這是一個十分科學的體系,是現代社會透明化管理的基礎。因此,所有政府執法與管理(公檢法、稅收、工商......)都建立在銀行復式記賬基礎之上,高度依靠銀行的複式記賬體系。資本主義治理框架的核心是:可追溯的複式記賬與資產負債平衡表。負債的價值:沒有任何自己、沒有任何部門、沒有任何機構、沒有任何企業喜歡負債,因此負債是誠實。因為負債誠實,且資產又是與負債一一對應的,這帶來的結果必然是資產誠實。即任何自己不能做假賬。

身在其中,任何一個人都會感覺這套管理方法十分科學與高明。即,內行都覺得這是一套不可超越的治理框架。

六、問題不在框架,而在成本與效率

銀行自身運行有昂貴的成本,這種成本必然使銀行要收取記賬手續費,記賬手續費收取的方法叫利息,利息必然會產生指數增長的債務。指數增長的債務,必然導致經濟危機。因此,一旦我們沿著現在的渠道往後思考,問題就會陷入無解狀態。

而從源頭思考,我們實際需要的是100%可追溯的複式記賬,使獎懲有依據,使交易可追溯,使分配有依據,使創新獲得褒獎。在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前,我們是沒有辦法,才必須選擇人工記賬系統,債務是保障人工記賬誠實的基礎。而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後,如果我們把市場搬到全民控股的移動互聯網上,這會產生天然的複式記賬系統,會產生一個邊際成本為零的、100%誠實的、100%可追溯的記賬網絡,這個記賬網絡不僅可以記錄數字,還可以記錄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易金額等複雜信息。這個新系統即使沒有債務,也可以更誠實,更可追溯。既然沒有債務,也依然可以保持更誠實,更可追溯,那麼,貨幣產生的原理就可以修正:提貨權=訂單。貨幣可以綁定在各種商品之上,以產品承兌,而非以貨幣本身承兌。通俗的說,貨幣是賣方的欠條,賣方用貨來承兌(賺錢),就是還錢。

在這個邊際成本為零的新記賬系統內,稅收、工商、公檢法和其他部門很容易嵌入進來,稅收、工商和執法的成本會驟然下降,效率會飛躍式的提升。新框架會因為選擇工具的不同,而快速創生。我們把人工記賬看成馬車,把軟件記賬系統看成汽車,他們運輸的動力是無差別的,都是源自能量(廣義太陽能)。但用馬車向邊疆運糧就存在不確定性,而用汽車向邊疆運糧就存在確定性。因此,問題的關鍵是成本和效率,但現在的思考方向變成了尋找一種超越複式記賬的治理理論,這就如同古代作戰,糧食運輸出問題,人們總是向奇門遁甲和撒豆成兵的方向思考,其結果必然是無解。但如果向蒸汽機方向思考,問題就不會再是問題。

七、如何把市場搬到公共網絡之上?

答案是:建設公共網絡,把公共網絡的股權分給消費者(全民),通過分股到戶,把所有消費者吸引到公共網絡之上(原因是BAT的股權很值錢,公共網絡的股權同樣很值錢)。消費者到哪,生產者自然會跟到哪,生產者跟到哪,監管部門自然要跟過去。通過現在市場或者說資本主義世界認可的通用方式,完成整個市場與社會治理框架的整合與再造。西方的市場邏輯是自願,東方的邏輯是自然。分股到戶,消費者吸引即符合自願邏輯,又符合自然邏輯。分股到戶由市場自發組織,可以輕鬆讓固有認知閉嘴,但如果分股到戶由政府組織,固有認知會直接產生對抗情緒,這種對抗情緒會使市場產生不確定性。

因此,建設公共網絡即要按照市場邏輯,又要心存公共精神。

前者是對資本主義治理框架的尊重,後者是對我們的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給我們開創的現在的尊重。

八、中國框架會因全民控股公共網絡而自然誕生

在全民控股的公共網絡體系內,政府可以徵收足夠多的提貨權,來幫助全民建立健全的福利保障體系,使中產階層和精英階層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提貨權的本質是企業未來的訂單與利潤,主要承兌對象是軟件和智能機器。簡言之,智能化已經變成一種必然,通過軟件透支的提貨權,未來的承兌人已經不再是我們的子孫後代,而是軟件和智能機器。這就消除了中產階層對遠期債務與通脹的憂慮,也會消除精英階層對遠期問題的憂慮,還會給西方提供一個全新的框架,這個框架的核心是人機關係。軟件代表智能機器給人類打的欠條等於人類的提貨權。這個全新框架可以把政府歷史債務、企業歷史債務、銀行歷史債務通通收走,可以使整個人類社會走出28法則與零和博弈。

九、配套東方價值觀體系

DNA永續存在是每個人的內在訴求,在28框架下,要使DNA永續存在,需要每個個體多賺錢,使自己在DNA存在的競爭中獲得有利位置。因此,一旦知識分子陷入28框架,就必然得出人性自私的結論,就很容易陷入精緻利己的陷阱,就很容易失去是非觀、國家觀和民族觀。

全民控股公共網絡的全新框架可以使經濟相對自由變成每個人的基本權力,錢對DNA永續存在的價值會大幅度下降,當知識分子擺脫DNA永續的焦慮和執著。競爭會被指向另一個維度,那就是知識分子希望社會繼承自己的知識和技術,通過社會繼承自己的知識和技術,使自己大腦中的發現被人類社會永續傳承,實現自我價值的天長地久。無私奉獻的結果是社會繼承,社會繼承的結果是天長地久。天長地久是最大的自私。

東方哲學與西方思維最本質的差別:東方會發現一個事物的兩面性,私的本質是存在,大公無私奉獻知識和技術,一旦被繼承,就會長久存在,天長地久。而西方則只能發現事物的一個方面,認為無私就是無私,無私只能靠信仰支撐,但信仰會隨著時間腐蝕。因此,只有知識分子自發自覺的認識到:智能社會會徹底解決DNA上的經濟自由,DNA存在不是問題,大家競爭的維度開始指向社會繼承方向,競爭在社會繼承方向展開,大家搶著無私的奉獻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意味著創新力會迸發。創新力迸發又會反向促進智能化的速度,智能化提速又會進一步強化每個人的經濟自由度。

浩然正氣,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

十、常識

每個你所在的行業減少70%的同行,你的行業不僅不會出問題,還會立即恢復利潤。

這翻譯過來是什麼?

每個人一生的勞動時間由40年下降到12年,所有行業利潤都會恢復,所有行業效率都會提升。

24歲大學畢業,36歲退休享受時間和經濟自由,是不是超出了你的理想?

這需要什麼?答案是制度——治理框架。

生產一輛汽車需要20個總工時,購買1輛汽車需要1年收入(2000個工時勞動),

這說明:智能化最終可以使大家以20個工時勞動換取一輛汽車,經濟自由會變成每個人的基礎權力。

後記

昨天和北大的一位朋友吃飯,他講一種信仰影響越深遠,它前期的犧牲越徹底。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付出生命,基督教影響遠超其他宗教。

中國老一輩革命者,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真實的、鮮活的人

為了國家、民族和理想,拋頭顱、灑熱血,以群體犧牲,為未來開創——浩然正氣。

這種以群體犧牲凝結的浩然正氣,凝聚長空,數百年不會消散,庇佑中華民族未來。

這是他的骨子裡的信仰,也是很多知識分子骨子裡的信仰。

但大家也十分迷茫。麻木的公眾、無所適從的中間管理層和能力挽狂瀾卻難以指揮自己的中間層的最高層。中國急需自己的治理框架,但中國發展太快,知識分子還沒有來得及拿出適合中國的、能夠自洽的治理框架,這帶來的致命結果:身子被別人的腦子控制。

在身不由己的路上走的越遠,堅守骨子裡的信仰越艱難,拋棄骨頭的白肉就會越多,拋棄骨頭的白肉越多,我們就越依附於別人的腦子。

他建議我撰寫中國人的治理框架,使更多中國人理解當今社會問題的病因,真正意識到:文明衝突的關乎民族存亡,重新激發每個中國人骨子裡的浩然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