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捨,厚積薄發——成教專科生的博士路

終於完成學校註冊(德國國家癌症中心DKFZ),心裡的各種不安,也最終塵埃落地,自己的博士生涯也正式開始,繼續向著自己的目標奮鬥! 回首往昔,這一路走來是非常艱辛和痛苦的,好在有父母的理解與支持,也很感謝丁香園,小木蟲上熱心前輩們的幫助,還有那些非常正能量的帖子,讓自己沒有放棄,並最終實現夢想。在此,我也將自己申請博士的經歷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學弟學妹們一些幫助,特別是和我有類似教育背景,準備考研或考博同學們~別放棄!Nothing is impossible!!!!

由於父母都是醫生,所以醫學院校是我的主要志願,但我當年高考分數離任何全日制的醫學院校都相差甚遠。考慮再三以後,家裡人將我送進了四川某大學的成人教育學院,就讀臨床專業專科。本想著就這樣了吧,混個文憑得過且過,沒想到這個學院的學習氛圍非常好,自習室每天爆滿,學校老師非常鼓勵大家學習,去考研;學校也會提供很多座談會,請考上研究生的同學過來分享經驗~當時給我的感覺的就是,居然還有這樣的操作,看來我還有救!!很想考研來改變自己!~(雖然當時被朋友,一些親戚各種嘲笑,好在自己沒有放棄!)。

第一學期我就加入了自習大軍,在隨後3年裡,我大部分時光是在自習室中度過,背新概念,看賀銀成的西醫綜合,週末去某東方培訓機構學習英語。可惜專科考研需要2年以後,自己覺得要等2年還不如在把本科完成,萬一考研不行,一個本科也可以去一個鄉鎮衛生院找一份工作了!於是和家人商量後,開始了自己的本科學習!但是由於成人教育的教學質量相對較差,比如課時太少,內容講的太淺,沒有實驗課等等。

自己突發奇想為什麼不去正規大學去學習呢!!於是自己先去華西考察了一下,發現從生理,生化到內科,外科都是大課!大多都是幾個班的同學一起上,大家都不認識~瞬間覺得這個想法可行!自己就踏上了華西的學習旅程,剛開始還是會很緊張的~坐在教室角落,看著985,211的同學,心裡各種羨慕,真TM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他們的一員……後面漸漸就放開了,時不時還舉手回答一些問題,然後認識了一些華西的同學,去蹭蹭他們的實驗課~~不得不說在華西的這一段時間,我的醫學知識提升了很多,以前死記硬背的東西,自己可以理解並消化!!(因為很多課程是重複的,聽不懂的部分,可以等到下一班再去聽,不懂再去,實在不懂就去聽藥學,檢驗的課)。

當一切準備充分開始考研的時候,政策給我潑了冷水,許多學校考研報名條件,第一條就是全日制本科…而且成人教育背景非常不被待見,即使考取了很高的分數,被刷也是很常見的。學校考研交流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都商量只能報考新疆,石河子這些比較偏的學校……當時自己內心還是非常難受的,覺得這麼努力,到頭來是這樣一個結果…這樣的心情也干擾了我第一次考研的心態,成績非常不理想。

這次失敗對我的壓力是非常非常大的,成績在過年前公佈,導致在過年前3天被各種嘲笑侮辱~更可氣的是這些大部分來源於家裡的某些親戚!!大年初2,我毅然離開家,去學校開始準備2戰(因為家裡實在是待不下去了)。提前複習的結果就是厭學期來的也很早(2戰的同學,還是建議在6月以後在開始正式複習比較好,2戰很艱辛,但別放棄!!化繭成蝶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是破繭而出的那一刻是很美的)。好在第2次考研,我調整了好了自己的心態,順利考入了四川某醫學院,拿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的喜悅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完全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的得意~

進入研究生以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輕鬆,作為一名學術性研究生,我開始進入實驗室,對這些實驗儀器,操作流程,實驗步驟都是很陌生的,即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太瞭解,自己還是鬱悶了一段時間。萬幸的是自己遇到一位非常好的指導老師,F老師(一名華西生物材料的博士),無論我問的問題多麼幼稚和簡單(有時還會重複問很多次),他都耐心給我解答,讓我對實驗沒有失去信心,自己也漸漸適應實驗的節奏,找到做實驗的感覺!!!(在此非常感激F老師對我的指導!抱拳!!)。

在熟悉實驗以後,自己就想寫寫文章,弄一些成果出來,拿拿獎學金什麼的,主要想是為自己制定一些目標,要不然自己感覺有些迷失,找不到動力。但是自己的實驗比較大,結果要等很久才會得到,沒有實驗數據,這麼發文章呢??我就開始瞄上了綜述,剛開始和同學商量寫綜述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寫這個沒意思,或者選了一個題,又不知道這麼寫就放棄了。我也遇到同樣的問題,綜述選大了自己閱歷不夠寫不下來,選小的話又不知道該從哪個部分開始,也想過放棄,但是自己還是覺得再努力一下,就去一些老師和有經驗的同學取經,不斷整理文章框架,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後開始著手撰寫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大概花了3個月吧,終於寫了一篇綜述,又厚著臉皮的找老師,同學幫我修改,然後就是各種投稿,被拒!~

大概被拒了30次吧,終於收到一個科技核心雜誌的退修!!我擦!!我當時看到消息都快哭了…連夜修改好文章,還寫了一篇感恩戴德的信給編輯部。1周以後文章被接受了!!這篇文章大大的增加我對寫論文的信心,也摸清了論文寫作的一般思路,文章結構。我非常建議有時間的同學,寫寫綜述,這非常鍛鍊你的閱讀文章及寫作能力。之後我又陸續完成2篇綜述,一篇北大核心,一篇SCI。為了拿獎學金,單單綜述是不夠的,所以我又開始去蹭老師,同學的各種實驗(幫忙做實驗,去打雜),不僅可以學習新的技術,文章萬一可以掛個名什麼,也是極好的~。

在機緣巧合下,聽到F老師要做一個實驗,需要學生幫忙,我自告奮勇就去參加了,2個月以後實驗結果發表了1篇SCI 論文(IF1.9),我是第一作者。隨後我又和導師商量,把實驗不重要的部分,發表一些中文文章,美其名曰“增加導師國內知名度”,然後東拼西湊了2篇北大核心。漸漸地,導師覺得我寫文章很厲害了,就拿出一些臨床數據,讓我去分析,試試去發表。我就去自學臨床的統計學方法,什麼COX迴歸,XX相關性分析等等,苦練1個月,分析了數據,撰寫文章。5個月以後成功發表SCI論文(IF5.2)。同時,自己也和同門商量,互掛文章的第一作者,來提高文章數量。

為了確保自己能拿到國家獎學金,我把國家獎學金的評判標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能加分的項目,我都去弄(我是真的想拿這個獎項,主要是錢多啊),專利加分?好的,我在做實驗的時候設計了一個小盒子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編書可以加分?好的,我去參編了一部校內教材,任編者;基金可以加分?好的,我就去申請基金,省上的不行,就市上的,市上的不行,就校內的!。

終於在畢業前,我把學校獎學金洗劫一空,國家獎學金,學業1等,2等獎學金等。在研究生畢業時,我已經有SCI論文10篇;北大核心4篇;科技核心2篇;普通期刊2篇;專利1個;教材1部;市級基金1項。研究生要想出成果其實還是有很多機會的,關鍵是自己想去爭取嗎?要去做嗎?遇到困難這麼去解決?我記得我回復過一位博士退學的帖子,他沒實驗做,老闆沒經費,所以選擇退學。當時正值自己考博,覺得特別遺憾,因為要做實驗,出文章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問題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自己去找出路。

研究生結束以後,覺得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不如在往前在走走,就想著考個博試試,自己還是有一些名校情結的,很想去試試。結果看了學校招生簡章才叫絕望,報名要求本科,研究生需211,985院校…我們TM的是社會主義呀,難道教育都不平等嗎? 最終我選擇報考了復旦,武漢及華西(選擇這3所的原因是,考試內容相同,英語及腫瘤學)。

遺憾的是,均沒有進入複試,華西的腫瘤專業課確實難,沒有考上我沒有怨言,但是另外的考核制,沒有進入複試就有些鬱悶了……國內考博失敗以後,自己憂傷了一段時間,覺得只能來年在努力,先好好工作吧,心裡還是有些不甘心,還是想著趁著年輕多去拼拼。在某一天逛吧的時候,發現現在醫學也可以去國外就讀,這又燃起了自己希望,就開始去了解國外博士申請的過程和條件。

剛開始的時候是很暈的,像無頭蒼蠅一樣瞎忙,也發現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很多,也想輕鬆的找個中介幫我申請就行了(中介價格在3W-5W不等)。結果和中介聊了以後, 發現裡面水其實很深的,比如申請到獎學金或者工資還會收取一大筆經費,申請的導師和學校也參差不齊,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學歷問題,可能不能申請到學校,因為自己專科和本科是成人教育,而且本科還沒有學位證,在學歷認證上可能無法通過。

突然發現出國對自己來說似乎已經不太可能了,但思來想去後覺得還是去試試,去努力下,自己再去申請下,不行就算了。就把之前收集的資料整理了一下,然後理清楚自己需要準備的東西,和申請學校的網址和步驟,就開始各種陶瓷了。其實自己要準備的東西也不多,就是本科學位證,畢業證,成績單,研究生學位證,畢業證,成績單的原件和公正件,自己的CV和一封動機信(某寶上有很好的摸板而且很便宜)。

我選擇的是去德國,因為申請要求少,申請難度小,基本不要求語言成績,德國的教育水平也比較領先,而且論壇裡德國讀博的前輩很多,有很多經驗等等。陶瓷其實就是看運氣,瀏覽各種網站比如daad, 找到感興趣的導師,查一查近年的文章,自己滿意就發郵件,耐心等面試消息~大概平均50封郵件會有1個面試,我發了400多封郵件,面試了11次,包括海德堡,慕尼黑,弗來堡,法蘭克福等,除了海德堡,慕尼黑需要面試2次以外(聽說馬普所也是面試2次),其他學校基本都是1次搞定(注:如果是拿德國工資的博士,是需要去德國面試的,自己申請csc或者自費只需要skype面試就行了)。最終獲得了6份offer。

非常遺憾的是,因為自己學歷的問題,無法選擇一線院校 (海德堡,慕尼黑),因為這些院校學歷需要進行波恩審核,審核從高中開始到研究生畢業的所有材料,擔心自己通過不了,所以只能選擇了二線院校(二線院校一般自己校內進行學歷審核,或者看aps),好在二線院校中也有很好的實驗室。比如我自己是腫瘤學專業,德國最好的腫瘤研究中心就是:德國國家癌症中心(DKFZ),總部在海德堡,但它與德國七所高校聯合成立了癌症轉化醫學聯盟(DKTK), 他們都屬於DKFZ且共享DKFZ的所有資源, 所以我選擇的是這7所院校中的一所,因此還算不錯。

18年2月出發去了德國,忐忑的1個月以後,順利註冊入學…然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申請了18年的CSC,也萬分幸運的通過!!~

有困難就去克服,有夢想就去追求,別回頭,別放棄!這就是我一路走來最大的體會。借用丁香圓一位前輩的話:“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沒有人的青春是在紅地毯上走過,既然夢想成為那個別人無法企及的自我,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為了到達終點,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祝願各位戰友都能堅持自己的夢想,收穫自己的成功。

鍥而不捨,厚積薄發——成教專科生的博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