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驚現“無間道”:離職員工給借款人講反催收技巧!


催收驚現“無間道”:離職員工給借款人講反催收技巧!

借款人和催收員已是兩個勢不兩立的群體,雙方時時刻刻上演著勾心鬥角的無間道,債務纏身的老賴們自發在網上聚集在一起,建立了各種反催收團體,還有離職的催收員反轉去給老賴們講解反催收技巧,賺些外快......

老賴和催收員已是兩個勢不兩立的群體。這一邊,老賴們稱催收員為“催收G”,另一邊,催收員私下稱老賴們為“老鼠”。雙方時時刻刻上演著勾心鬥角的無間道,而在這刀光劍影的背後,是遍體鱗傷的催收業和不堪重負的網貸業。更為嚴重的是,遍地“死賬”預示著,風險一觸即發。

小王,但估計這不是他的真名。據他估算,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先後從四家銀行和幾十個網貸平臺獲得了近百萬的貸款。在他給備忘錄裡,可以看到這些貸款現在大部分都逾期了。

為了躲避還錢,小軍加入了N個反催收聯盟和反催收QQ群,在經過群友的調教後,他掌握了很多反催收的技巧,並嘗試主動搞垮催收公司和貸款平臺。

失信大軍

“老賴”是人們對欠了別人錢遲遲不還的人的俗稱。在百度百科裡,“老賴”被定義為失信被執行人,是指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數據顯示,這部分人群有數百萬之多。

但催收業內人士直言,老賴群體總數恐怕早過千萬。可怕的是,數量還有增長的趨勢。

債務纏身的老賴們自發在網上聚集在一起,建立了各種反催收團體。打開QQ群,搜索“反催收”,會出來數百個相關的群,其中接近人數上限的多達幾十個。粗略估算,這些QQ群至少聚集了幾十萬的老賴大軍。

這些“反催收群”各有各的規定:有的要求新人進群必須在三分鐘內發出自己的實時逾期截圖,否則會被當成催收臥底踢出去;有的則要求支付費用進群;有的則要立毒誓。

在小王的“帶領”下,新金融記者加入了幾個“反催收聯盟”。在這些群裡,群友們被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不同的級別,而最高級別的,被稱為“百年老賴”。

這些人聚集於此分享反催收經驗,互推那些風控不嚴,容易借款的新“口子”。也有人混跡於此出售軟件、拉人賭博或者幹一些其他違法的事情。

小楊是群裡的中級老賴,他在十幾個貸款平臺共借了8萬多元。“大部分的老賴不是不想還錢,是實在還不起了。”小楊說,貸款剛逾期的時候,大部分貸款平臺是不會馬上打電話催收的。

這是他們的套路,也是真正可怕的地方。在這個圈子裡,利息不是最可怕的,壓倒借款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逾期後的罰金。平臺總是等到借款人逾期的罰金足夠多了,才開始催收。貸款平臺秘而不宣的賺錢內幕就是吃罰金,而不是吃利息。

一旦逾期,利滾利,等待借款人的將是無法承受的鉅額還款。

可悲的是,老賴的年齡正在趨於年輕化。在一家統計網貸信用黑名單的網站上,記者看到,不少金額較小的失信人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不難看出,消費金融的崛起催生的老賴群體正在下沉。

水火不容

小王算是這個圈子裡的“百年老賴”了,雖然他的債務逾期最長也沒有超過一年的,但由於借過的平臺太多,每天都有十幾個平臺電話催收,甚至上門。對王軍來說,他已身經百戰。

“剛開始被催收,心裡也是害怕的,尤其是收到訴訟的短信的時候。慢慢的,我意識到,跟催收的鬥爭是一場心理戰,於是我把在各反催收聯盟裡學到的技巧全用上,開始反攻。”小王說。

“幾千塊錢的借款還訴訟?還不夠律師費的。一般這些信息都是嚇唬你的,我都當作沒看見。”小王對此不以為然。

據小王介紹,催收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電話催收,一般由貸款平臺自己的催收部完成。“他們給借款人本人打電話,也會給借款人周圍的親戚朋友打電話。

在借款的時候,貸款平臺會要求讀取用戶的通訊錄,就是為了逾期後給借款人的通訊錄打電話催收,目的就是讓所有人都知道你欠錢不還了,摧毀借款人的心理防線。

他們給我打電話,我就咬死沒錢還。我提前跟家人朋友說好,一旦接到電話說我欠錢的都是騙子。如果他們搬出相關名號,我就抓住他們的小辮子,說他們冒充相關部門騙人。當然,在下款之後,一定要看看自己的信用有沒有汙點,這點在登錄微信後,在輸入寶利大商城,即可得知自己的信用情況,有汙點的要處理,沒汙點就算逾期也沒多大事情,不會有什麼影響,就等起訴,他們是不敢的”小軍說。

據他說,在第一階段就乖乖還錢的都是初級老賴。而在反催收群或反催收聯盟裡混跡久了的老賴自然知道催收的門道。因為催收方所有的策略和方式很快就會在這些群裡傳遍,與此同時,附帶了老賴們成功的應對經驗。

大概三個月之後,這些不好催的老賴就被貸款平臺定位為“掉落M3者”,移交給第三方催收公司。這時,真正的戰爭開始打響。

進退兩難

第三方催收公司接到單子後,第一步也是電催,但態度就沒有貸款平臺自催那麼溫和了。

“他們打電話來態度囂張。”而小楊對待催收的方式更為“特別”:“他們給我爺爺打電話,我跟我爺爺串通好,接電話後以心臟病發為由向該公司索賠心臟搭橋手術以及術後康復費用,不排除後續治療繼續申請賠償,如不賠償將通知媒體和法院起訴。

以前他們一天給我打二十幾個電話催收,現在我給他們打三四十個電話都不敢接,微信拉黑我,領導也不敢露頭。”

第三方催收公司最擔心的就是被曝光負面。“平臺方對外包催收的策略是‘大面積撒網,重點培養’,剛開始一個平臺會找來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催收公司同時催,慢慢地淘汰掉催回率低的或有負面消息爆出的公司。

為了保證續單,我們必須提高催收率,還不能違規或有投訴。借款人吃定了我們這一點,反過來以投訴威脅我們。有時候我們警告一下,他們就說要找平臺方投訴。”該催收公司負責人直言,在此背景下,催收公司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追得緊了,公司被投訴;追得鬆了,款催不來。

該催收公司催收員向記者表示:“我們上門催收,他們就提前在家裡裝好攝像頭,然後故意言語激怒我們說出違規的話,事後他們將視頻剪輯成有利於他們的樣子,威脅我們寄給平臺方或媒體。誰也不敢頂上‘暴力催收’的帽子,這對催收公司來說,意味著死亡。”

一些專業的投訴平臺已經成為老賴們“撒歡”的聚集地。在聚投訴、黑貓投訴等網站,記者看到不少債務人對催收的投訴。而貸款平臺們也會去這些網站上探催收公司的口碑。

如果出現合作催收公司的投訴,平臺方會對催收公司扣錢。如果催收公司的“黑料”過多,平臺方很可能會中止與其合作。

“投訴要分層次的。”小王介紹說,首先,老賴們會把“編輯”好的錄音、視頻等材料寄給平臺方,如果催收公司仍繼續糾纏,他們就在網上發帖子點名催收公司和平臺。最後一招,就是拿著這些“證據”找媒體,說他們是高利貸還暴力催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