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 舒適、喜歡,才是最好的生活

你有不需要或者讓你不舒服卻又不捨得扔掉的東西嗎?

《斷舍離》 舒適、喜歡,才是最好的生活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不需要又不捨得扔掉的東西,比如一件再也不穿的襯衫,廚房裡從沒用過的物品,冰箱上過期的食品,鞋架上那雙再也不會穿的硌腳的鞋,甚至是一段已失去的感情。

我們人類是最有感情的動物,無論什麼東西只要帶回了家就捨不得扔出去,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想法。

那件不穿的襯衫不捨得扔,因為當時花了很多錢買的,扔了怪可惜的。

廚房裡沒用過的物品,總有一天會用到的。

冰箱過期的食品扔了多心疼,一直都不捨得吃呢。

鞋架上那雙硌腳的鞋可能也不會再穿了,但是卻很喜歡啊。

失去的感情不是不能放棄,而是不捨得放棄過去美好的回憶。

我們的人生總是在這些捨不得丟掉的不需要或者讓自己不舒服的物品上來回選擇,從而錯過了某一些新的令人更快樂的事。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說:東西要有用才有價值。

她提出一種十分受歡迎的收拾雜物的方法—斷舍離。

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裡到處氾濫的破爛兒。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每次跟朋友們聊天,當他們提到自己很迷茫,或者心情不好時,我都會建議他們通過收拾自己的家來整理自己的心情。

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掌控,別人說再多的道理,也都只是嘴上說說幫助緩解心情,並不能幫助你改變人生。

當你在整理家裡的雜物時,每一樣東西都會讓你想起當初為什麼會買這個東西,而現在又用不著了。從而會讓你想起當初對未來的思考,再對照當下的生活狀態是否已實現最初的目標,或者是否早已忘記了當初的理想。

你的家會投射出你自身的狀況,整理雜物就是幫助自己整理自己的人生。

當你整理那些再也不需要、或者不合適、讓你不舒服的物品時,會給你的未來提供樣本,你會考慮今後不會再浪費金錢購置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也會讓你養成一種三思而後行的購物習慣。

當你捨得丟掉那些沒用的破爛,或者是把那些你不需要的物品贈送給別人時。不僅把物品迴歸到需要它的地方,發揮它真正的作用,也讓你的家更整潔舒適。

當你捨得扔掉那些不需要的物品,從而讓你脫離對過去的執念,你的生活會更愉快。

選擇放棄一段感情,不是能不能放棄,而是要不要放棄。

如果你不想放棄,不捨得丟掉,一直沉溺在過去的回憶裡,又怎麼能知道未來比過去更美好呢。

很多父母都像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裡袁弘的父母一樣吧。很多小時候的東西一直留存在雜物間,哪怕這些東西都過去幾十年了,再也不會需要了,依舊不捨得扔掉。

當你問起為何不捨得扔掉時,他們總會給出很多借口。

這是你小時候穿過的衣服,將來你的小孩還能穿的。

這是誰誰送的,很貴的,扔了可惜。

.........

他們捨不得扔掉那些再也不需要的東西,是因為對過去的執念。

那件衣服是親手織的。

那個送禮物的人對我來說很重要。

實際不是不捨得扔掉物品,而是不捨得扔掉那個時間的回憶,不捨得扔掉那段時間的生活狀態。

可是,回憶是用腦來回想的,並不是靠物品才能想起那些想念的人啊。

留著不需要的東西,不僅佔據了空間,還要浪費時間精力整理。

人都是愛乾淨的,東西越多,總是會逼迫自己去花時間打掃清理。

如果能夠進行斷舍離丟掉不需要的東西,只留下那些對自己有用又真正喜歡的物品,每天回到家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一切,心情自然就會更好了,工作上疲憊的心也能得到放鬆。

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鏡子,所照出來的是那個你想當做不存在、不願意承認的自己。

所謂斷舍離,就是訓練自己成為能夠信賴的自己,最終徹底脫離沒法收拾的自己。

你的家有多雜亂,你的人生就有多迷茫。

如果能行動起來整理自己的家,把它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你也能行動起來整理自己的人生。

那些過著自己喜歡的日子的人,家裡一定是收拾的有條不紊的人。

行動起來,收拾你的家吧。

極簡人生,簡單生活。

舒適、喜歡,才是最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