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人物誌」明清時期寶應縱棹園主人——喬萊

喬萊,寶應人,字子靜,號石林,又號石柯,生於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二月四日,卒於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七月二十一日,年五十三歲。

「揚州人物誌」明清時期寶應縱棹園主人——喬萊

其父可聘,官至河南道御史。 “以伉直著聲”,史稱其“廉直著聲,為清流標鵠”。 喬萊自幼“英敏絕倫”,聰穎好學。康熙二年舉鄉試,六年中進士,授內閣中書舍人。康熙十一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矢心剔弊,無纖芥私”。官。康熙十七年,舉博學鴻儒特科,喬萊以禮部主事趙隨薦舉應試,名列一等,改授翰林院編修,參與修纂《明史》。修史期間,喬萊克盡職守,勤於任事。二十四年春,喬萊因成績優異,得充日講起居注官。尋擢中允,纂修《三朝典訓》,旋遷侍講,再升侍讀。

「揚州人物誌」明清時期寶應縱棹園主人——喬萊

正當此時,朝中有御史奏請於下河地方浚海口、瀉積水,以拯救淮揚一帶被災七州縣之民,而河道總督靳輔與受命主持此工程的安徽按察使于成龍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康熙帝遂命廷臣公議。此事表面上是淮揚河工之爭議,實則背後牽涉到當時朝中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 當此形勢險惡、群臣緘默之時,喬萊雖身為詞臣,卻深以國計民生為念,決定挺身而出,直陳是非。喬萊的胸襟與氣魄同時也令朝中高官大僚們肅然起敬:吏部尚書李之芳揖之曰:“知、仁、勇,先生兼之矣。”戶部尚書梁清標嘆曰:“江淮之間可謂有人!”

朝廷關於興修淮揚河工的重大決策因喬萊挺身而出、據實直陳而得以趨利避害、謹慎施行,但喬萊卻也因此而觸犯權貴,深遭忌恨。最終於康熙二十六年罷歸,從而結束了二十年的仁宦生涯。

「揚州人物誌」明清時期寶應縱棹園主人——喬萊

罷官南歸後,喬萊於故鄉寶應縣治之東北隅購得隙地一區,治以為園,名曰“縱棹園”。喬萊雖息影官場,隱居田園,但仍心繫國計民生。他十分關心家鄉的地方事務,凡“桑梓利病,如築子嬰堤、啟閉涵洞、募派伕役等事,侃侃為當事言之,常得所請,鄉里多蒙其利”。

「揚州人物誌」明清時期寶應縱棹園主人——喬萊

康熙三十三年春,有旨命其入京居住,至京後居未半載而病卒,“朝野莫不悲之”,時年五十三歲。後由其子崇烈扶柩南歸,葬於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