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筆記丨隨時還有生死搶救,疫情結束前不能放鬆警惕

戰地筆記丨隨時還有生死搶救,疫情結束前不能放鬆警惕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的路程往往是最艱難的。

在今天的戰地筆記中,我們看到漢口醫院病房裡的真實一幕。東莞醫生梁秋亭剛交完班,坐在電腦看著數據,這幾天不停有患者出院,讓他很開心。沒想到,護士突然的一個報告,卻讓他開始奔跑,患者直接從病重告病危。醫護人員又開始了與死神的搏鬥。

疫情還未結束,我們仍不能放鬆警惕。

战地笔记丨随时还有生死抢救,疫情结束前不能放松警惕

患者突然加重告病危,疫情未退保持警惕

3月16日,武漢,陰天。今日來武漢有48天了,讓我開心的是病人越來越少,病情好轉出院越來越多。

今日12點接班,所以中午飯吃不了。趁著11點出發前除了把早餐吃了,還喝多了一瓶牛奶和一瓶橙汁,怕中午餓,還怕犯困。因為餓和犯困會影響判斷能力。

交完班,坐在電腦前的我發現,今日病區出院4個,明天我們組有5個病人出院,彷彿中了獎一樣,心情特舒暢。

突然,一名男護士向我彙報:醫生,63床徐阿姨氣促,指脈氧才80%,你要不……我沒等她說完,我已走出護士站直奔63床去。去到床邊發現,徐阿姨口唇發紺,呼吸促,呼吸頻率保守接近40次/分,但雙下肢沒有浮腫,而且還能平躺,也沒咳粉紅色泡沫痰,也沒胸痛大汗淋漓,心梗心衰不支持。

因穿了防護服,聽診器用不上,直接做了語音震顫:對稱。判斷患者氣胸機會不大,於是馬上把牆上的氧調到最大,同時叫護士推來製氧機,又帶上面罩吸氧,過一會再測指脈氧仍是80%左右。我心想,阿姨可能呼吸衰竭,立即吩咐護士轉入監護病房,回看護理記錄,徐阿姨早上9點多血氧還有95%以上。同時,我馬上電話通知她兒子,患者病情由病重轉病危,告病危。

轉床、心電監護、測血糖、導尿、抽血等一系列醫囑開完,推著無創呼吸機過去再看,心電監護儀上心跳已經去到140多次/分鐘,血壓也飆到了185/113mmHg,血氧顯示只有47%。我有心理準備,患者的病情會加重了,但沒想到來得那麼快。馬上為她接上無創呼吸機,同時用上鼻導管,用上了中心供氧、製氧機、氧氣瓶,血氣回報氧分壓只有37mmHg……

經過積極搶救,徐阿姨的血氧升到了90%以上,而且留了尿管之後尿量也有一接近1000ml,口唇也紅潤多了。

疫情沒完,看來還不能松這口氣,要時刻保持警惕。

王豔娜: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護師

逆風飛翔,同心戰疫

战地笔记丨随时还有生死抢救,疫情结束前不能放松警惕

1月28日晚上,我們東莞市第一批醫療隊飛抵武漢,開始了抗疫征途。我與田亮、馬柱儀、郭映婷都是來自市人民醫院。防護服內、護目鏡下,只能分出高矮,面容無法辨認,名字不被人知曉,我們自稱“紅樓人”,要把“紅樓人的精神”帶到抗疫最前線。抗疫中我們自稱東莞紅樓的“四朵金花”,通力合作,互補優勢,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專業護理。

為了加強營養支持,提高患者抵抗力,我們將配送給醫療隊員的蛋白粉、營養粉帶到隔離病房,為了給患者提供全面貼心的生活護理,我們將配送給醫療隊員的紙巾、紙尿褲、衣物等生活物品帶到隔離病房。

在大家的努力下,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多專業結合,總結出適合病區現狀的危重患者的救治方法,病區內的危重患者由五十多個,開始逐漸減少,四十、三十、二十、十……直到個位數,一個個鮮活的數字給了我們更大的動力,我們用汗水換取信任,用真心換取真心,用滿滿的正能量來感染著患者。

這場疫情來得突然,在大家都期待超級英雄的降臨時,是一個又一個普通人,將自己所能拼湊起來,然後才有了劃破黑夜的光亮。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們並不孤單。我們希望能成為“小太陽”,能給所有患者、帶來希望和滿滿的正能量。

近日,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特別是武漢疫情得到明顯的控制。我們不敢放鬆警惕,在這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踐行來武漢的初心,更嚴謹對待接下來的救治任務。

战地笔记丨随时还有生死抢救,疫情结束前不能放松警惕

期待疫情早日控制,各城市早日恢復以往的繁華!抱團作戰,共同抗“疫”,我們不孤單!

全媒體記者 李春燕

醫療隊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