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民族,硬剛秦漢唐,可能還battle了幾乎全歐洲?

以下文章來源於早晚讀書早晚課堂 ,作者早晚讀書

我中華乃禮儀之邦,但是說起武力嘛......

咱當然也不虛啊!

一統六合的大秦。

這個民族,硬剛秦漢唐,可能還battle了幾乎全歐洲?

“雖遠必誅”的強漢。

這個民族,硬剛秦漢唐,可能還battle了幾乎全歐洲?

萬國來朝的盛唐。

這個民族,硬剛秦漢唐,可能還battle了幾乎全歐洲?

中原王朝的武力巔峰期,那軍威在世界上也是叫得響噹噹的。可是,偏偏有這樣一個民族,敢在中原王朝的武力巔峰期來叫板,還被中原王朝的歷代雄主們視為不可忽略的對手。

這個民族是哪個?

匈奴。

這個民族,硬剛秦漢唐,可能還battle了幾乎全歐洲?

有些學者認為,橫掃了幾乎整個歐洲,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也是匈奴族裔。如果這個假說成立,那匈奴人,可以說是battle了東西兩個文明世界!

可是,你真的瞭解這個“戰鬥民族”嗎?

對於“匈奴”,“新國學”勵志偶像,趙心姚老師,在“早晚讀書”這樣講到:

第一個直接威脅到中原王朝的民族是匈奴。

提到匈奴,我們能想到什麼?匈奴為中華文化做出了許多貢獻:比如萬里長城。成語蘇武牧羊、投筆從戎,故事昭君出塞、文姬歸漢,甚至《史記》的撰寫都與它有關,但更多是長達130年的漢匈戰爭,“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兩句不管什麼時代永遠都能激起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

《史記》記載說匈奴是夏朝的後裔,夏被商滅了後,他們逃亡到了草原上,吞併了其他民族,稱霸草原,主要活動在今天內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帶。在不同的朝代它有不同的名字,商朝時它叫鬼方,戰國時期叫匈奴!秦國時叫胡。總之都不是什麼好名。

匈奴是遊牧民族,特點是逐水、草而居,全民皆兵,擅長游擊戰。遊牧文化相對農耕文化最大的缺點就是不穩定。來個乾旱、雪災,那就要向上天跪了!後來他們發現那些種地的手裡有糧食,那就甭客氣了,搶吧!所以,馬背上的匈奴人只幹兩件事——揚鞭放牧!揮刀殺人!

戰國時期,匈奴在趙國、秦國北部頻繁出沒,他們都騎馬,神出鬼沒,搶完就跑,追又追不上,防又防不住,怎麼辦?這還不簡單!在邊境上砌一道籬笆牆。

於是,趙國、秦國開始分段開工,這就是今天萬里長城的雛形。匈奴一看,種地的怕了我們,更加肆無忌憚的搶掠。趙國守護長城的將領一個個像綿羊似的,瑟瑟發抖,只能眼睜睜看著匈奴搶劫。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多年,匈奴胃口越來越大,於是這年十萬人同時出去劫掠,然而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磨了十多年的屠刀。

10萬匈奴鐵騎突然被20萬趙軍包圍,綿羊變成了凶神惡煞,就這樣10萬匈奴人葬身長城腳下。老話說得好,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向他們討債的人叫李牧。提到李牧大家知道的可能不多,但白起、王翦、廉頗大家應該都知道,李牧與他們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形容某某人厲害,有一句俗語,叫做“李牧死,趙國亡矣。”你就知道匈奴碰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對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來個更狠的,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秦軍,當時地球上戰鬥力最強的軍隊,那弓弩有效射程300步,所以把匈奴按在地上一頓摩擦起電。蒙恬收復了河套地區,從此以後匈奴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南下牧馬。就在匈奴處於劣勢的時候,一個雄才大略的單于誕生了,扭轉了被動局面,將匈奴帝國推向了巔峰。

此時匈奴單于叫頭曼,愛妃閼(煙)氏生了兒子,老疙瘩麼!這個疼啊,這個愛呀!所以怎麼瞅太子都不順眼,就萌生了廢長立幼的想法。太子不動聲色,暗中訓練士兵。怎麼訓練呢?他發明鳴鏑,就是箭射出去有聲,它射到哪兒士兵的箭就要跟到哪兒,凡有不射箭的全殺。他先射馬、又射他媳婦,終於有一天,他把箭射向父親頭曼單于。殺父自立,這就是冒頓單于。

冒頓統一草原之後南下牧馬,有人勸他說,咱低調點兒。冒頓說我也想低調,實力不允許啊!此時是漢朝,劉邦也不是善茬兒,來吧!剛槍!可惜啊,冒頓將劉邦圍困在了白登山,靠著一張美女圖解圍了。漢朝打不過匈奴,咋辦?和親唄!送錢、送女人……這種屈辱的日子一直過了70多年,直到漢武帝登場,改變了龜縮防守的局面,漢匈百年戰爭達到了高潮。

漢武帝先後發動了數次漠北戰爭,湧現出了李廣、衛青、霍去病、左賢王、李陵等一批名將。元狩四年,霍去病大戰左賢王,斬獲首虜七萬級,漢武帝獎賞霍去病一套宅子,霍去病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從此,這句話成了無數將士們的座右銘。


想知道還有哪些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少數民族嗎?

視聽趙心姚老師為您解讀的《另一半中國史》音視頻完整版

-----------

早晚讀書:每天一本書分享

親子、職場、自我成長乾貨,請關注→@早晚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