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真的是一個孤老頭在釣魚嗎?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我們從小就會背柳宗元的這首詩,彷彿是雪後寒冬的河上老翁獨釣的景色,這是柳宗元當時看到的景色嗎?真的是一個老頭在釣魚嗎?

大家都知道,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可能不知道他是八大家中唯一的世家子弟。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真的是一個孤老頭在釣魚嗎?

柳宗元

名門望族的少年才子

柳宗元出生在一個世家名門大族,父母雙方都是名門之後。父親這邊,祖上世代為高官,堂高伯祖官至宰相;母親家是唐朝五大姓裡的范陽盧氏 (題外話一句:說到五大姓,怎麼感覺《陳情令》裡的五大世家安排借鑑了唐朝的呢)。如何說這五大家族的影響力呢?就這樣吧,連唐朝皇帝的隴西李氏都不在這五大姓裡面,當時的世族家的公子都認為娶到這“五姓”女比娶到公主都榮耀。外祖父家連續五代祖先都是大儒,母親也是遠近聞名的才女,儒生拿她的詩文跟班昭、蔡琰、左芬相比。拿到現在,怕是連瓜瓜都比不上的出身吧。由於家風傳承非常好 (基因好),再有父母親的筆墨薰陶,接觸到的文化資源也高於多於普通人,很小便熟諳琴、棋、書、畫,柳宗元少年時間就已經展現出過人的天姿了, 他在13歲時做了一件事,驚動了整個長安城,也驚歎了皇帝,文人墨客都說出了一個“文曲星”之勢的神童。究竟是什麼事呢?小小的年紀代人給唐德宗寫奏表,筆法老到,肅正,嚴整,充滿激情,是為《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據說皇上看了後直接對著滿朝文武大大褒獎柳宗元。據說當時大他5歲的另一個神童-韓愈,聽了這個消息很不服氣,費盡辦法找來原文讀了一下,自此心悅誠服,以後在京城備考的時間裡,一心想結實這個小才子。為了不讓您跟韓愈一樣費力去找,我就貼一下了:

《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

臣某言:伏奉某月日敕,逆賊李懷光輿臺末人,奚虜遺醜,備聞兇險之行,頗有殘暴之名。陛下略其細微,假以符節,盡委朔方之地,猶分禁衛之兵,不感殊私,乃懷異望。間者饋貢不入,王師問罪。尋令舉軍赴敵,而乃終歲無功。洎駕幸近郊,敕還舊鎮,將掃猾夏之盜,因解奉天之圍,豈伊人謀,蓋是天意。陛下但嘉其排難,不省其由,列為上公,命作元帥。及躡寇滑油,頓軍成陽(闕)。

13歲的才氣贏得貴族岳父

父親柳鎮的好友楊憑,禮部、兵部郎中,出身弘農楊氏---這個家族不得了,貴族和文化名人圈裡都是響亮的名字,隨便來幾個:東漢楊修,隋文帝楊堅,武則天的母親,唐 玄宗的楊貴妃,楊萬里等。在女兒9歲時,楊憑便把她許配給了13歲的柳宗元,兩人於柳宗元24歲時完婚,然而,兩年後妻子楊氏因足疾過世。

33歲進入權力核心集團

21歲進士及第,26歲考入博學宏詞科,進入仕途。同年進士及第的劉禹錫,同柳宗元志向興趣相投,非常交好。劉禹錫的第一個官職是太子屬官,當時同在太子李誦門下,時任太子侍讀的王叔文(陪下棋),王伾(陪寫字)二人賞識拉攏青年才俊劉禹錫,《陋室銘》作者。柳宗元由此被拉到太子李誦權勢圈陣營。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做了21年太子的李誦在44歲的高齡終於登上帝位,33歲的柳宗元得到了一次直升機的升遷,由一個見習官升至禮部員外郎。以王叔文,王伾為核心的李誦太子黨,包括柳宗元,劉禹錫成了當時的實權派,是為“二王集團”。這個集團有多實權呢,就這麼說把,順宗李誦也是個倒黴鬼,做太子21載好不容易等到皇位,但在即位前就中風,半身不遂,不能說話,因此不能親理朝政,朝政實際由王叔文等掌管。“二王集團” 有政治理想,主要目的是讓國家變得更好,政治更清明,整治貪官汙吏,減免賦稅等,所以他們積極推行革新,後人稱為 永貞革新。可是具體改革措施觸犯了好幾大集團的利益,包括宦官、藩鎮和軍閥,因此二王集團在大臣中間樹敵神多。為了新政順利進行,”二王集團“肯定希望在權力巔峰掌權更久,所以儘管皇帝沒用,他們還是明確反對立太子。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真的是一個孤老頭在釣魚嗎?

白帝城劉禹錫像

33歲職業生涯劫難--"二王八司馬"

我相信,如果新政一直推行下去,唐朝會迎來一個清明盛世。永貞革新 推行了不到半年,王叔文丁憂守志,剛剛被立的太子李淳(李純),逼迫順宗李誦禪讓帝位,即位為憲宗,順宗李誦才做了半年皇帝。 “二王集團” 當時反對立朕做太子,朕好不容易翻身了,還會讓你們繼續囂張嗎?!為了顯示朕的寬宏大量,且免你死罪,留你痛苦,貶官!貶官!貶官!貶你們十人為二王八司馬!朕是很生氣,但朕是文明人,不至於罵人,所以好好斷句:二王+八司馬!柳宗元被憲宗李純貶為刺史,想想氣不過,在路上追貶一次為 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而且追加一條,任何朝廷大赦的時候,一律不赦,柳宗元被李純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妥妥的牢底坐穿的政治犯了。員外司馬是一個沒有具體職權的不在編的閒官,到永州半年母親就因病去世了,親人離世的打擊,政治理想的幻滅,生活艱苦,水土不服,活活把柳宗元折磨成了一個抑鬱症的小老頭- 蓑笠翁。“百病所集,痞結伏積,不食自飽。或時寒熱,水火互至,內消肌骨”-《寄許京兆孟容書》在這樣的情況下,柳宗元寫就了這篇千古絕唱《江雪》。

共情《江雪》

一個從小生活在帝都的世家貴公子,家風嚴整,父慈母愛;從少年起就才名遠播,受盡追捧,剛剛爬到權力的頂峰要踐行自己的理想抱負,不到半年一下被髮配到離家鄉四千裡的永州,窮鄉僻壤,條件艱苦也罷了,父親和妻子早早就離世,現在連最最親近和慈愛的母親也離自己而去,太鬱悶,太孤獨了。大概柳宗元的心理也經過了這幾個過程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沒有鳥,看路沒有人。

《江雪》描述了冰天、雪地、寒江,無行人、無飛鳥,只有一位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獨撐孤舟,默然垂釣。詩人看的景象真是這樣嗎?這老翁就是34歲的柳宗元,這白雪漫漫,萬物靜寂的景象怕是詩人心裡的映射吧。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真的是一個孤老頭在釣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