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後一些人選擇離職。你是選擇和公司共患難還是另謀他處,為什麼?

億企贏重慶


共患難,離職了從新找一份工作從頭再來太難了。還不如在原公司繼續幹


永遠有多遠都要在一起


想共患難,可公司終究因為承擔不了員工的工資,宣佈裁員了!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以餐飲為主要經營項目的集團公司,疫情來臨,餐飲閉店,集團公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數家店全部閉店,截止到3月9日仍未接到復工通知。

沒有營業就沒了資金,集團公司面臨巨大壓力:

1、近千名員工宅在家、宅在宿舍,等待發放1月、2月工資;

2、為春節儲備的充足新鮮食材變成積壓品,眼看著被耗損;

3、數十萬平米的房租待繳。

所以公司下發文件,一切勞務關係僅結算2月份的!從3月1日起,正式裁員。我們是否已經被裁員還並不清楚,只有復工到公司後才能知曉。

即使被裁員,對公司沒有絲毫的抱怨,只有真心的祝福:

發生這樣的疫情,企業能順利生存下去是重要的!





疆湖任我行


天下烏鴉一般黑。首先你要考慮的是自己能力夠不夠,否則跳槽去一家公司,也只是換了個環境,其他一切又要重頭開始。

離職一定不要賭氣去做。如果公司不發工資,或者給員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離職以後走勞動仲裁無可厚非。

如果公司疫情期間還是比較人性化的,能站在員工的角度想問題。我認為員工還是可以攜手跟公司共患難的。現在找份新工作的成本也挺高的,等你找到新工作在跟公司磨合好,又要很久的時間。

所以選擇復工後離職一定要考慮好上面問題,不要腦袋一熱,拍拍屁股走人。






聚沙成塔來創業


這個問題是要根據你個人情況而定的。因為目前情況下,要做到完全的復工復產還是非常困難的。根據疫情每日的更新和發展來看,短期內復工的可能性非常小。以我為例,目前我們公司是兩撥人輪流倒換上班。因為如果在家的情況下,只能獲得本地區最低生活保障,而對於正常上班的人而言,則可以全額。所以,公司為了考慮大家,採取輪流上班的策略。就目前來看,還沒有發生離職的情況。這個也說明一個情況,就是疫情期間。離職並不是權益之策,因為很多公司都沒有復工,即使復工業務量也不會有多大。畢竟人員的流動性很低,人員流動量決定著經濟環境的好與壞。所以,我預測即使有人考慮離職,那也會選擇疫情結束後,畢竟裸辭還是不建議的,與其辭職出去茫然的找工作,不如在目前所在的公司先落腳。先安身後立命。生存是我們考慮的頭等大事,其次,這個階段也是公司考驗你,你考驗公司的絕佳時機,如果,因為不合理的薪資和規定,那麼你也要切記忍字當頭,畢竟你出去的話如前所敘,時間成本會非常高,不如先讓自己靜下來學點知識。如果公司你對公司未來發展有著足夠的信心,那麼當然是共患難為上策了,興許疫情過後,你被提拔被重用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復工後,即使離職也要考慮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裡。不要盲目的選擇離職,裸辭更不建議。此次疫情衝擊了各行各業,各行各業恢復元氣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所以,建議你三思而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關注:老竇說車


剛哥聊車


此次疫情造成國家的重大經濟損失,同時也給中小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創傷。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企業也逐步開始復工。國家針對企業的損失也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但是對於企業面臨的缺員,原材料,疫情後的消費恐慌等都還存在。那麼員工復工後到底是留在企業還是選擇離職,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

1、 如果個人離職是疫情之前已經做好規劃,只是辦理離職手續的,這種情況是合情合理的,直接去做就好。

2、 如果是因為疫情給企業經營造成了暫時的困難,萌生了離職的念頭。個人建議可以考慮與企業共患難,因為現在的環境下,市場風險同在,做生不如做熟,同時假設企業能共同闖過這次困境,也會記住大家的共同努力。

3、 人是情感抱團的,既然在公司有待了一段時間,從個人情感和職業道德層面出發,也可以幫老闆一起共度逆境,因為疫情是舉全國之力共同戰疫。這是醫學上,經濟上,心理上共同努力才能完全戰勝它。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評,謝謝。


初心禪定


觀點:一場疫情與其說讓人看清了職場冷暖,不如說是這場疫情還原了職場的本真。疫情之下,誰也很難做到獨善其身和置身事外。都是局中人,自然需要做局中人該有的選擇!

一、復工後有離職想法和選擇離職的原因如下:

1、在疫情之前,和未發生疫情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離職的想法和舉動,疫情後公司的降薪和其它規定只是加速和堅定了離職的想法和舉動。

屬於這一部分原因的人,其實內心早已對自己目前公司的薪資待遇和平臺晉升機會不滿,隨時隨刻都抱有離職的想法。

疫情只是他們離職的催化劑,進一步加速和縮短了時間而已。

2、迫於生活的壓力,都是討生活的。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家人和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面對疫情之後公司的降薪和其它規定,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

屬於這一部分原因的人,很被動、也很無奈。要養家、要生活,有好的機會和高的薪資待遇,不得不選擇離職,另謀高就。

疫情之下,作為家裡的頂樑柱和唯一收入來源,在公司無法保證正常的經濟來源時,離職或許傷感和無奈,但要生活、要養家,不得不另謀高就,實屬無奈之舉!

3、隨波逐流者,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認清現實狀況者,離職和不離職,對這部分人來說,沒什麼大的影響,影響的只是暫時的收入而已。

屬於這一部分的人,主要還是看公司的發展前景和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之路。

二、是共患難還是另謀高就?都是個人選擇,沒有對錯!

復工之後,是選擇與公司共患難還是另謀高就,都是個人選擇,沒有對錯。

職場本身就是個人來人往的地方,有人選擇離開就有人選擇加入,離開和加入都是個人選擇,沒有對錯,只是每個人對自己選擇的結果負責罷了!

或許離開後加入了一個更好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收穫了薪資和晉升機會,這都屬於當初個人選擇的結果。

或許離開之後,公司渡過了難關,並且發展前途一片光明,當初留下來的人都獲益,這也是自己當初選擇的結果,有得必有失!

因此,無論是共患難還是另謀高就,都沒有對錯,只是結果的不同!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的時候,需要結合個人能力和處境,以及公司真實的發展狀況。綜合分析從短期和長遠來看,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最重要的是要能對自己選擇的結果買單!

三、職場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疫情只是增加了一個場景!

職場中,我們都處於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的選擇能力決定著最終的結果。

盲目的選擇必然導致盲目的結果,正確的選擇必將化險為夷。

而疫情只是在我們職場選擇的道路上增加了一個場景而已,將職場中的你、我、他置身與其中,讓我們去辨識和抉擇。

總結:在職場中,如何選擇?如何抉擇?對於個人來說,在選擇的時候,沒有對錯,只是每個人對自己選擇的結果買單而已!


職聽職說


你的表述本來就是錯誤的。

首先你要明白,沒有什麼和公司共患難的說法。公司又不是你的,何來共患難呢?

再說了,公司將你辭退的時候,是否會考慮到你有房貸和車貸,還有需要贍養的老人,還有需要撫養的孩子,公司會考慮到你的這些現實狀況,多給你發幾年的工資嗎?不會的!

所以,你要明白,企業和個人,雙方是契約精神,既然是契約,雙方都是平等的。

你履行自己的職責,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給你發放工資。

如果你沒有價值產出,老闆也不會給你發放工資,也會隨時把你辭退。

所以,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

打工,是為別人的夢想而奮鬥。你要明白。


阿文說職場


我覺得我的回答應該是要對企業忠誠,前提是這個企業是有前景的,有發展的,值得你去忠誠的,因為工作在人的一生當中,相當於每一個人的第2個生命。選對一個行業,選對一個企業,就像談戀愛結婚一樣,當你選對一個對象,以後就應該對其忠誠,併為此努力好好的走完一生,就像我們常說的,要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一樣。面對今年的一個特殊的情況,企業也像我們的一個家庭一樣也會面對困難,當一個家庭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是選擇拋棄選擇放棄呢,還是應該共同的面對困難一起解決問題,共患難。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會選擇共患難。那作為員工,怎麼樣去對企業忠誠呢?我想就應該做一個優秀的員工,優秀的員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終於以企業工作積極主動,不墨守成規,富有創造力,勇於擔當重任,不斷追求完美,卻獲得自己所期望的成功。對於對企業的忠誠應該要,第一命運要有相依,就是把自己前途命運與企業的發展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通俗地講企業的發展就是企業興旺我幸福,反之企業退步我受阻,企業倒逼我失業,我們的企業是多元化的聯合體,員員工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層面。那大家就要把企業單位當成自己的家,要充滿信念,充滿希望,第2點呢言行一致性,作為員工要做到表裡如一,自覺執行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忠誠於企業不是看你說得怎麼樣,重要是看你行動上是否與企業保持一致,為企業的發展所思所想所幹,為企業盡心盡責。第三呢,還要發揮自己的工作主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幹好本職工作,這是對員工起碼的要求,也是衡量一名員工是否忠誠於企業的具體表現,工作的主動性表現在著眼公司大局,認識到自己崗位的重要性,在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前提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本崗位多做工作,多幹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總之在一個企業當中更多的需要更忠誠的員工把事做好,一個企業才會更興旺發達。


輔導員代斌


復工後是否離職,取決於自己的職業規劃。如果工作崗位不適合你,可以離職,這和疫情期間降薪和其他要求沒關係。

1-企業和員工都需要在疫情期間活下去,是否降薪取決於你在疫情是否給企業創造價值,或者疫情之前是否給企業創造了一定的價值。一般企業在權衡薪酬會考慮到員工的能力和價值,如果你足夠強大,足夠重要,企業是不會對你採取降薪措施的,如果全員降薪了,說明是企業確實有難處,如果你的工作關係很和諧,有必要與企業共渡難關。如果降薪是局部且有針對性,那得考慮你自身的創造價值能力是否和企業匹配。

2-如果企業不合理降薪,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解決,維護你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如果走到這一步,你也只能離職了。


引航動力


這次疫情對很多行業影響都是很大的,沒復工前有的單位就支撐不住了宣佈倒閉,有很多人都說有工作可以做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這裡我也有幾個觀點


一、復工後有的人會選擇離職可能是因為工資的調整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我相信事情都是相互的,有一個好的領導員工降薪也會跟公司共進退,所以不能說離職就是哪一方的責任,互相都應該反思
二、跟企業共進退的員工首先這個企業值得他們為其付出,單位領導平時給予員工的關懷值得員工降薪也願意依然堅持下去,一個情商高的領導下面有很多衷心的員工,同樣情商低的員工肯定不會跟其一條心。
拿我們單位來說開工第一天領導就說要降薪,其實之前我是有感覺的,我覺得領導也不容易,但是我們領導不知道是真的情商太低還是逼我們自己提離職,他說了一句話就是我早就想給你們降薪這次的疫情給到我機會,我相信不管誰聽到了都不會願意繼續呆下去的,我很傷心並且恨不得馬上離開,我們同事已經好幾個提離職的,因為現在懷孕也不能走但是生完寶寶後我也會離開重新選擇,在這裡也勸大家碰到好的領導困難只是暫時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7558d0309264a8282c34b013564bc4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