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難的是懂別人,可以試著理解但別隨便勸人大度,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感知不同,世界就不一樣;首先每個人的年齡,知識結構,生活環境,思維方式不同,理解結果也會不同;其次,每個人看問題選擇的角度不同,不同的角度產生不同的理解,結果也會不同;第三,一個問題本身就有多種選擇,選擇並沒有對錯,只是要看選擇的人,符合選擇者真實內心的選擇就是他需要的選擇,旁人就不要過多幹澀,而應該給與尊重和理解;第三,每個人性格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控制情緒的能力也不同,不太喜歡計較的人,自然對待問題比較心平氣和,大度大方,而喜歡計較的人當時會有些耿耿於懷,一下子難以釋懷,這都是很正常的,時間會是最好的良藥 ,會讓人淡忘衝突,寬容大度;第四,當別人已經做出選擇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評頭論足,橫加干涉,而應該尊重他做出的符合他自己內心的選擇;最後祝福每個人都能心態平和,寬容大度的對待自己,也能善待別人,做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小溪裡的浪花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經歷,你沒有吃過別人吃過的苦,就別去勸人大度,因為,當你處在別人的位置的時候,你不一定能夠大度得起來。

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不要以自己的主觀臆斷和感受,去要求別人要如何大度,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有自己的做人準則,你可以不認同,但要學會尊重。

所謂的感同身受,其實是不存在的。你不知道我的感受,就別勸我大度,我不知道你的感受,我也不勸你大度,我們可以相互安慰,相互鼓勵,但不要相互要求,因為你的要求,我可能做不到,而我的要求,可能會讓你為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苦要嘗,都有自己的累要扛,都有自己的罪要受。也許,當一個人,嚐遍了所有苦,扛下了所有累,受完了所有罪,內心變得強大無比,就能變得很大度了吧!


荊葦渡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沒有經歷別人的痛苦,你就沒有資格勸別人大度。

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大家都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你可能認為他腰纏萬貫損失千八百萬不疼不癢,那是你沒經歷過他創業初期的種種艱難;你可能認為她盛氣凌人對待老人尖酸刻薄,那是你沒看到她的公婆如何倚老賣老。

人性涼薄,有人慣於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生活本身會有一些不愉快,與其痛苦悲傷,不如學著釋懷。同時,我們也不要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勸說他人,沒經歷過別人的痛苦,就不要勸別人大度。能讓生命負重前行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裊裊炊煙的黃昏


  • 我贊同樓主的觀點,

生活中的道理我們都懂,甚至有時候比他人更懂他自己,但是不是遇到任何事都可以勸別人大度,這事情不是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們自身,所以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多一點關心,多一份理解,多一次支持,真正的愛你的人不一定懂你,但一定理解你!


頑固達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們不曾經歷過他人的不幸,就沒有資格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勸他人大度。老一輩的人都經歷過啃樹皮吃泥土的大饑荒年代,勤儉節約是刻在他們骨子裡的東西。我們有些人也許覺得飯菜剩了就要倒掉,水果爛了就要扔掉。但是對於許多貧困地區的人來說,這就是犯罪。你所浪費的每一顆糧食,都是別人眼中可以拯救生命的金子。


長安時刻


每個人的處境不一樣,無法感同身受。在你看來是一件很容易就能過去的事,或許在他人那裡就是很難過去的坎,你無法體會別人的痛苦,就不要勸別人大度,有些事真的要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當時的困境。



桃花朵朵開之橘子


不要去懂別人,懂了自己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