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留下的“奇書”,失傳2000多年後,從一座大墓中被挖出

翻開中國幾千多年的歷史,可以看到不同性質,不同形式以及規模的戰爭,可以說,這些戰爭佔據了中國幾千年文明史大部分的篇章。繁多的戰爭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也推動了中國的統一與和平,但並不是所有的戰爭都是正義的,而戰爭往往還會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但眾所周知,古代戰爭並不像現在這樣有熱武器,而是冷兵器時代,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戰爭能夠獲得勝利,人們除了加強自己的武器裝備,還需要想出一些能夠獲勝的方法,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兵法。

姜子牙留下的“奇書”,失傳2000多年後,從一座大墓中被挖出


所謂兵法,即古代用兵作戰的方法或是策略的總稱,也指中國古代兵家軍事著作的統稱。中國古代兵法,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國古代軍事文化的重要成果。說到兵法,我們中國人應該是世界上最喜歡研究兵法的,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古至今,我國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凝結成了一部又一部的兵書,最常見的就是《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的說法,便是從《孫子兵法》中出來的。這些兵書不只是在我國,在世界上也有極大的影響力,而今天要說的,是先秦時期兵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姜子牙

姜子牙留下的“奇書”,失傳2000多年後,從一座大墓中被挖出


在我國幾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很多的傳奇人物,而要說到先秦時期較有影響力的人,便不得不提到姜子牙。“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時至今日,我們還有這樣關於姜子牙的俗語,他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及韜略家,周朝的開國元勳,商朝末年周初兵學的奠基人。姜太公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輔佐姬昌建功立業,吳王即為後,更是輔佐周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從此成為周朝的軍事統帥。姜子牙為什麼能夠成為軍事統帥?從他留下的著作中就能夠看出來他這個人的軍事才華。

姜子牙留下的“奇書”

姜子牙留下的“奇書”,失傳2000多年後,從一座大墓中被挖出


後世對姜子牙推崇備至,歷代的皇帝和文史,都喜歡將姜子牙稱為兵家鼻祖,姜子牙之後的很多兵家,對姜子牙留下的兵書推崇備至,而這本兵書,名為《六韜》。《六韜》是一本集齊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書,傳書為姜子牙所著,對後世的軍事思想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最喜歡的兵書就是姜太公的《六韜》,雖說韓信為武將,對兵法的掌握非常高超,蕭何之所以月下追韓信,就是被韓信的兵法謀略所折服。但相對於張良,韓信還是略遜一籌,原因就在於,張良有《六韜》在手,由此可見,姜太公的《六韜》是真的很厲害。

姜子牙留下的“奇書”,失傳2000多年後,從一座大墓中被挖出


《六韜》又稱為《太公六韜》,或是《太公兵法》,為先秦時期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邏輯嚴密。最早收錄此書的,是《隋書·經籍志》,但從宋代以來,不斷地有人對這本書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加上在歷史進程之中,《太公》已經失傳了一部分,《漢書·藝文志》中有云:“《太公》237篇,《謀》81篇,《言》71篇,《兵》85篇。”除了《兵》,也就是《太公兵法》,其餘部分皆早已失傳了2000多年。

古墓出土《六韜》

姜子牙留下的“奇書”,失傳2000多年後,從一座大墓中被挖出


《太公六韜》一直被人懷疑是偽書,這樣的疑慮持續了一千多年之久,一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在山東的一座大墓中,出土了大批的竹簡,其中就有《太公》五十多枚。《六韜》的出土,證實了在西漢時期,《太公》就已經非常的流行,關於《六韜》偽書的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了。時至今日,《六韜》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僅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也收穫了一大批的書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