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本來談好的九十斤小米算,為何掌櫃又說按一百斤小米?

《大染坊》是著名的商戰經典,也是近代民族輕工業創業史詩。雖然已經播出近17年了,但在豆瓣上評分仍然高達9.1分。

《大染坊》本來談好的九十斤小米算,為何掌櫃又說按一百斤小米?

15歲的小乞丐陳六子,差點凍死在那個寒夜,被染布作坊的掌櫃周家通所救,認作義子,留再染布作坊,從而開始接觸了傳統的染織業;後來又偶然結識日後成為山東最大工業家的苗海東,以其為榜樣,最終開創了一代可以與洋印染媲美的民族染織業,完成了不可能的逆襲。

在整個過程中,陳六子對人生的理解和智慧,除了去書棚聽說書,習得善良與大義外,其實義父周家通和劉師傅之間充滿傳統中華文化的為人處世精髓的精彩博弈,也是後來陳六子最終商業智慧的源泉。

《大染坊》本來談好的九十斤小米算,為何掌櫃又說按一百斤小米?

其實傳統的印染作坊,和很多傳統中餐店是一樣的。真正掌握這個作坊或者這個店的生存的,不是掌櫃的,而恰恰是大師傅,因為大師傅掌握著“核心技術”。

往往一各作坊或者一個店,正是因為大師傅的出走,而不得已關門。即便到了後來陳六子高薪聘請日本技術員,也逃不出這個藩籬,因為離開了人家的技術,你染出來的布脫色,賣不上價。

不管你認不認,別說以前,就是放到現在很多沒有標準化流程的傳統店鋪也是如此。所以傳統店鋪的經營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邊際成本”過高。掌櫃和大師傅之間不是完全的協同互利關係,而是有著典型的零和博弈關係。

《大染坊》本來談好的九十斤小米算,為何掌櫃又說按一百斤小米?

周掌櫃和劉師傅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周家的作坊生意規模太小,效益又差,為了勉強維持家人生活,就完全靠著劉師傅來維持這個作坊。

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周掌櫃名義上是老闆,但實際上作坊的“主要利潤”卻歸了劉師傅。劉師傅也非常懂得“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因為劉師傅真的去了其他的大作坊,反而享受不了這種一個月80斤小米、一日三餐頓頓吃白麵、初一十五還要喝兩盅的連主家周掌櫃都享受不了的“太上皇”待遇;但是如果吆價吆狠了,周掌櫃承受不起,則雞飛蛋打一拍兩散,得不償失。

無論是周掌櫃還是劉師傅,在博弈的過程中,無論裡子如何?面子上一定要講究過得去。無論什麼結果?都要讓彼此下得來臺。

《大染坊》本來談好的九十斤小米算,為何掌櫃又說按一百斤小米?

劉師傅在染坊休息的時候,主家不在,他柱子把燈挑亮一點,反正又不是燒你家的油,這就是對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根本不會顧及別人的成本;但當週夫人來給他送晚餐的時候,他又立刻抱怨柱子把燈挑的那麼亮,不懂得替主家節省,完全是一副替主家考慮,非常尊重主家的工人的角色。

在生意好的時候,劉師傅更是希望能夠“榨乾”自己的剩餘價值。劉師傅上來說功勞,“咱買賣越做越紅火,周村城裡頭差不離一半的布都讓咱們給染了”,順勢就推出“咱的工錢是不是也該漲漲了?”

其實理論上,對生意好壞負責的是周掌櫃,劉師傅無論生意好壞,都只應該享受“一個月80斤小米、一日三餐頓頓吃白麵、初一十五還要喝兩盅”的待遇。因為生意不好的時候,劉師傅享受的內容就是周掌櫃的成本,所有生意場中,投入成本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得利益。

但是周掌櫃並沒有翻這個理,而是指出了生意好真正的功勞在於壽亭(陳六子),這其實是在一個商業流程中的,生產與銷售兩個環節。意思營收增加在於生產節省成本,而銷售擴大收益。

雖說是自己的乾兒子,但是年底不能薄了人家吧。意思就算漲工資,也應該給壽亭漲。實際上就是把劉師傅提出來的100斤小米的要求給駁回了。

劉師傅卻說了一堆壽亭不該拿錢的理由,他是你乾兒子,也是未來女婿,肉爛在鍋裡,你給他都不能要,你對他有救命之恩,所以他不應該要。言下之意就是,不給壽亭,少分一份,就應該給自己。

劉師傅最終退了一步,要價90斤小米,並且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出了門說不定有多少人家來請自己?”說這句話的時候,劉師傅自己其實心也是虛的,因為這是在要挾周掌櫃。周掌櫃怕一拍兩散,其實劉師傅自己也怕。

《大染坊》本來談好的九十斤小米算,為何掌櫃又說按一百斤小米?

如果周掌櫃是個鋼鐵直男,去和他理論。生意不好,家裡困難的時候,臘八節我們家包了點餃子,你都拿眼睛瞄著一個個數過,我們一家人沒得吃,想給采芹留下五個,都怕你不高興,沒敢留。現在生意稍微好一點點,你又來提漲待遇,沒見過你這樣貪得無厭的。

這結果損失最大的必然是周掌櫃,劉師傅沒得到想要的待遇,面子也沒保得住,只能走人,周掌櫃還得重新再找人,生意斷了不說,關鍵自己弄不好就得關門,喝西北風。如果劉師傅厚著臉皮沒走,那麻煩更大,他隨便浪費點物料,就會大規模增加周掌櫃的成本。

劉師傅提出了90斤小米的時候,他的底牌就被周掌櫃給看穿了。但是周掌櫃在答應90斤小米待遇後,主動提出,“算了,100斤吧。別因為這10斤小米弄得心裡頭不痛快。”這句話一語雙關啊。

《大染坊》本來談好的九十斤小米算,為何掌櫃又說按一百斤小米?

周家通作為一個掌櫃,他能夠在生意不好的時候,那麼貼著劉師傅,就說明他更懂得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就算給劉師傅90斤小米,無論自己還是劉師傅,誰的心裡都不會舒服。周掌櫃自己感覺被人敲詐了;劉師傅覺得自己要少了,而且還得罪了周掌櫃,大家彼此臉上都有些掛不住。

因為企業要想持續有效益,要想發展,作為企業家不但要防止隨時可能出現的人才帶著技術出走,使得企業中斷;還應該增加績效,提高工人幹活的動力。也只有這樣,周掌櫃才能夠避免最大損失,得到最大的利益。

《大染坊》本來談好的九十斤小米算,為何掌櫃又說按一百斤小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