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茶,“不動聲色”塑造人物最真實的性格

《紅樓夢》是講述封建時代貴族之家生活萬象的書,賈府是“鐘鳴鼎食之家”的國公府。在《紅樓夢》一書中,形形色色的美食佳餚,處處體現貴族生活的奢華。但是茶這一清貴事物,也在紅樓夢中處處出現,雖處處都不顯眼,卻也處處有各不相同的象徵意味。在簡單的喝茶背後,體現了各種複雜的深意,是真正的“於細微處見深意”。


《紅樓夢》中的茶,“不動聲色”塑造人物最真實的性格

1紅樓夢中的茶, 是潔淨的象徵

紅樓夢中第一次出現茶的重要內涵,是在第二回《冷子興演說寧國府》中,借古董商冷子興之口,訴說了一個神奇少年——甄寶玉。

脂硯齋本《紅樓夢》中借賈雨村之口這樣描寫:

那甄寶玉······他說:‘必得兩個女兒陪著我讀書,我方能認得字,心上也明白,不然我心裡自己糊塗。’又常對著跟他的小廝們說:‘這女兒兩個字極尊貴極清淨的,比那阿彌陀佛、元始天尊的這兩個寶號還更尊榮無對呢,你們這種濁口臭舌萬萬不可唐突了這兩個字,要緊,要緊!但凡要說的時節,必用淨水香茶漱了口方可;設若失錯,便要鑿牙穿眼的······只放了學進去,見了那些女兒們,其溫厚和平、聰敏文雅,竟變了一個樣子。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過幾次,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過時,他便‘姐姐’‘妹妹’的亂叫起來。後來聽得裡面女兒們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作什麼?莫不叫姐妹們去討情討饒?你豈不愧些!’他回答的最妙,他說:‘急痛之時,只叫姐姐妹妹字樣,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聲,果覺疼得好些。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極,便連叫姐妹起來了。’”

這曹雪芹寫的甄寶玉也是個妙人,讀書識字本就是天經地義,況且甄家也是世家大族,正是憑藉知識經濟追求高官厚祿才對,偏偏這甄寶玉不愛讀書,要他讀書也可以,必得兩個“女兒”陪著,心裡才明白。恐怕不是心裡糊塗,而是厭惡讀書厭惡到極點,又不得不讀書,只好請自己最尊敬看中的“女兒”陪著,才能抵禦心中對讀書的厭惡。

他這樣看中的“女兒”,自是尊重異常,尊重到何種程度呢?比阿彌陀佛、元始天尊這兩個寶號還更尊榮無比。阿彌陀佛是佛教至尊,元始天尊是道教始祖,都是在民間受盡膜拜的聖人,到了甄寶玉口中,清淨女兒卻比他們都尊貴。

對待這樣尊貴的女兒,甄寶玉是如何對待了呢?連開口稱呼都要淨水香茶漱了口方可,一旦錯了,便要鑿牙穿眼的懲處。可見在甄寶玉心中,唯有“茶”才能洗淨男子身上的濁臭之氣,才能配得上“女兒”二字。

據紅學家們的研究,甄寶玉正是賈寶玉的鏡像體,實為一人,寫甄寶玉即是寫賈寶玉。這甄寶玉最看重“女兒” ,正如賈寶玉所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紅樓夢中必得端茶漱口放得說一句“女兒”,可見此時的茶,是潔淨的具象化。

一個“茶”字,寫盡了賈寶玉尊重敬愛女性的人品心性,也幫助作者更好的塑造了男主角的性格,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人物個性,實在是一處細節都不能遺漏,每個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雋永悠長。


《紅樓夢》中的茶,“不動聲色”塑造人物最真實的性格

2紅樓夢中的茶,是賈府規矩排場的象徵,更是林黛玉心思過人的象徵

在《紅樓夢》第三回中,林黛玉初入賈府,初次參與賈府日常用飯時,曹公不寫珍饈美味,不寫餐桌禮儀,反而描寫了飯後一段細緻的文字,讀來好看至極。

寂然飯畢,各有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當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養身,雲飯後務待飯粒咽盡,過一時再吃茶,方不傷脾胃。今黛玉見了這裡許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因而接了茶早見人又捧過漱盂來,黛玉也照樣漱了口。盥手畢,又捧上茶來,這方是吃的茶。

這一段話中,對女主角的行為舉止一一描寫,穿插著各色人物的行動,還有對往昔的回憶,可謂是面面俱到,但是一一道來卻不冗雜,反而行文極簡。似乎只是一段白描文字,無多大看頭,實際卻是韻味深遠。

《世說新語》中有一段關於權臣王敦的描寫,與這一段文字對照著看,十分有趣:

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乾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乾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是說王敦娶了舞陽公主後,在公主府上廁所,見漆箱裡盛著幹棗,不知道那是用來塞鼻子阻臭氣的,還以為廁所裡也揹著果子,於是給吃完了。出來後,婢女捧著金澡盤盛著水,琉璃碗盛著澡豆,本來洗手的,王敦以為是乾飯,就著水吃了。婢女沒有不掩著嘴笑的。

舞陽公主與王敦相比,皇室出身,吃穿用度自然不是王敦以往能享用到的。王敦不曾知道用珍貴的金盤、琉璃玩洗手,也不認識洗手用的“香皂”,見了這些精細的東西,不認識,不會用,想當然的按照自己的理解操作,結果被公主陪嫁的婢女笑話。想必這些宮廷出來的婢女,心中還不知道怎麼看不起王敦這個“鄉巴佬”呢!

若是林黛玉初入賈府,不知賈家規矩,當真飲一口那用來漱口的茶,在餐桌前豈不突兀?豈不是給“兩雙勢利眼,一顆富貴心”的賈府僕婢們留下話柄,被人恥笑?

而林黛玉卻是個細心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尊嚴,“不肯多行一步路,多說一句話,唯恐被人恥笑了去”,因此“處處留心,時時在意”,不過是飯後一杯茶,也要觀察賈家眾人行事,“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簡單的一段文字,是寫黛玉之心有機巧,也是寫黛玉如此尊重,更是林黛玉心思過人。此時的茶,是富貴豪門規矩排場的具象化,是林黛玉心思過人的具象化。

《紅樓夢》中的茶,“不動聲色”塑造人物最真實的性格

3最有深意的茶,是一對主僕默契配合的具象化

第八回中《比通靈金鶯微露意》中,寶玉去探望生病的寶釵,原本繞了好大一通關竅:

寶玉先入薛姨媽室中······寶玉道:“姐姐可大安了?”薛姨媽道:“······他在裡間不是,你去瞧她,裡間比這裡暖和。那裡坐著,我收拾收拾就進去和你說話。······寶釵······只見寶玉進來了,連忙起身······讓他在炕沿兒上坐了,即命鶯兒斟茶來。······寶釵因笑說道:“成日家說你的這玉,究竟未曾細細的賞鑑,我今兒倒要瞧瞧。”說著便挪近前來。寶玉亦湊了上去從項上摘了下來,遞在寶釵手內。······寶釵看畢,又從新翻過正面來細看。口內念道:“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唸了兩遍,乃回頭向鶯兒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這裡發呆作什麼?”鶯兒嘻嘻笑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的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寶玉看了,也念了兩遍,又念自己的兩遍,因笑問:“姐姐這八個字倒真與我的是一對。”鶯兒笑道:“是個癩頭和尚送的,他說必須鏨在金器上······”。寶釵不待說完,便嗔她不去倒茶······

這一段話中,賈寶玉的通靈寶玉和薛寶釵的金鎖自然是一等重要的意象,可是在言語行動中又不斷穿插著“命鶯兒斟茶”“你不去倒茶”“嗔她不去倒茶”三個看似重複又冗雜的信息。

須知這三個茶,皆是一回事,為著是有客人,主人命是女倒茶方成禮儀,可是身為大丫鬟的鶯兒卻是站著不動,和主人一塊看那通靈寶玉。若說是一時好奇,自然恰當,可是看完後仍是理所當然的站著,還笑說:“和姑娘的······是一對兒。”當真是憨言憨語憨直的可愛,也算是無意透露。可惜還有後話,待得寶玉鑑賞了金鎖之後,自己也認可“果然是一對”這個概念後,鶯兒又水到渠成的說出“癩頭和尚送的”。

賈寶玉的通靈寶玉是落草時帶的,與和尚似無干系。只是賈母年老之人,最信和尚,有例為證,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中,張道士為賈寶玉說親,賈母就用和尚給擋了回去。薛家來了數年,怎會不知賈母這個掌權人的喜好?偏偏如此巧合,薛家的金鎖竟也是“和尚送的”,只可惜不能拉來一個和尚分證分證。

最妙是這一回章回名題的微妙,“比通靈”,既然是“比”,自然得有物件,比得通靈寶玉的,又在本章出現的,自然是薛寶釵的金鎖;“微露意”更妙,微微露出一點心意、意圖,自然是原本就“有意”,方才能及時“露”出,至於這“意”是何人的,自然一目瞭然,雖然題目中明寫了“金鶯”,但這本意總不會是一個婢女的。曹公文字,是一絲一毫不差。薛家主僕分明是一場默契的配合,說出了“金玉良緣”的話頭,偏是在微微有意,看似無意之間;更是有薛寶釵雅量尊重,阻止黃金鶯說出整話,只是半吐半露,更顯身份尊重。

此時來看,初次“命鶯兒斟茶”,其次問“你不去倒茶”,再次“嗔她不去倒茶”,竟是這一場景中逐步遞進文章的紐帶,有沒有茶並不真的要緊,只是需要這麼一樣物事,使得鶯兒在兩個主人的談話中能夠插得進嘴,說的起話。此時的茶,是主僕默契配合、內有深意的具象化。


《紅樓夢》中的茶,“不動聲色”塑造人物最真實的性格


結語

林黛玉的一次茶,是寫賈府本身的富貴排場,是寫初入賈府的林黛玉謹慎小心的性格,著重突出的林黛玉自尊自愛不肯被人看輕的性格;

賈寶玉(甄寶玉)的一次茶,是寫他對女性尊重敬愛尤甚的品性,是著重突出他與世人輕賤女性截然不同的品格;

薛寶釵的一次茶,是寫她自身雅量尊重,但卻暗含心機意圖,並能不動聲色實施成功的能力。

《紅樓夢》中的茶文化,說不盡,道不完。對三位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起重要塑造作用的三次茶,讀來韻味悠長,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