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何今天卻只剩下了我們自己?

純名_亦


目前所有地球上的人類都屬於晚期智人,不存在任何亞種,但是在10萬年前並不是這樣,當時在地球上除了晚期智人以外,還生活著許多其他的人類,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弗洛勒斯人等。

這些人種究竟是怎麼消失的呢?

替代假說

我們知道,人類起源於非洲東部,我們屬於晚期智人種,是最後一個走出非洲的人種。在人類走出非洲之前,已經有直立人走出了非洲,並留在當地演化,比如:北京猿人、元謀人等。

這些留在當地的人種雖然比我們提前到達了世界各地,但是他們並沒有站在食物鏈頂端,據研究發現,元謀人還有天敵,劍齒虎就是它們的天敵。

由於這些直立人使用的工具不夠先進,體型不夠強壯,因此被後來來到此地的人種所趕盡殺絕,比如:尼安德特人。

河森堡介紹說,尼安德特人的體型非常兇猛,它們住在洞穴裡,然而它們的洞穴很可能是從熊手裡搶來的,由此可見尼安德特人的戰鬥力非常兇猛,因此尼安德特人淘汰了一些當地人種,留在當地繼續演化。

智人滅絕假說

雖然尼安德特人的體型佔據優勢,但晚期智人的頭腦更發達,而且已經演化出了語言。這意味著智人可以組織高效的進攻,並在進攻中不斷交流,一旦發現對方的弱點,能及時通知到對方。由於和人類的直接宣戰,導致一些人種損失慘重,其中就包括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的直接滅絕還可能和智人食物競爭有關。

我們知道,當地能夠提供的食物是有限的,而智人由於工具更先進,交流更方便,因此比尼安德特人更容易採集到食物,長此以往尼安德特人就會因食物短缺而死亡。

除了尼安德特人之外,丹尼索瓦人的滅絕也和人類有關,在5萬年前,晚期智人憑藉更先進的工具,打敗了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被迫遷往更寒冷的西伯利亞一帶,並在這裡滅絕。

其實,智人在走出非洲的過程中,一直在消滅著當地的競爭對手以及大型動物,人屬的另外兩個人種也慘遭人類毒手,分別是弗洛羅斯人以及馬鹿洞人。

佛羅勒斯人生活在佛羅勒斯島,該島面積很小,只有臺灣的1/3大。

佛羅勒斯人可能是在某次冰期,沿著結冰的海面步行走到該島嶼,由於冰期褪去後,留在當地的人無法步行至其他陸地,只能留在該地獨自演化。

在生物的進化中,有一個現象叫做:島嶼現象,意思是說體型較大的生物,在島嶼上獨立演化後體型會變小,而體型較小的生物為了生存,體型會變大。

這是因為體型較大的生物對能量的需求也較大,島嶼上沒有那麼多的能量,因此對能量需求較大的個體會被自然選擇所滅絕,而體型較小,對能量需求較小的個體則會被保留。佛羅勒斯人體型就比較小,成年個體大約只有1.1米左右。因此也有人將它們稱為霍比特人。

當身材矮小的佛羅勒斯人遇到身材高大,且裝備精良的智人時,佛羅勒斯人毫無疑問地被消滅了。

除了人種之外,智人還消滅了北美34個屬個生物,南美50個屬,也就是說人類的腳步走到哪,哪裡就會出現一陣腥風血雨。

演化假說

能人雖然最後滅絕了,但能人留下了一小支後代,後來演化成了我們,然而我們並不是能人,而且我們已經和能人已經形成了生殖隔離。

除了能人之外,科學家研究發現,還有一些人種在演化中形成了新物種,比如:海德堡人的後代中,可能就包括丹尼索瓦人以及尼安德特人,而早期智人的後代中就包括晚期智人。

我們知道,人類是不斷進化而來的,由於進化的過程中基因會發生突變,就相當於一艘忒休斯之船,今天更換一塊木板,明天更換一個螺絲釘,更換的零件雖然都不明顯,但更換到一定程度時,原來的這艘船已經不是這艘船了,而是形成了新的物種,智人就是這麼來的。

自然淘汰假說

有一些人類,即使沒有其他人類的參與也會自然消失,這是因為人類需要依賴周圍的環境生存,當週圍的環境發生變化時,該人類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比如:當氣候變冷時,食物減少;當天敵變多時,其他人種也會面臨滅絕危機。在地球歷史上,被自然淘汰的生物種類數不勝數,人屬家族也有成員因此而滅絕。


鍾銘聊科學


現代人來自哪?

人類起源的主流觀點都認為,現代人類源於20萬年前的智人,但智人並不是地球上最早的類人生物。

如果要追溯人類的進化起源,人族大約可開始於700萬年前。然後人類譜系同黑猩猩譜系開始分開,隨著時間的推移 出現了20餘種早期古人類,或稱類人生物。

我們比較熟悉的則是400萬年前掀開人類進化新篇章的南方古猿,誕生於約200萬年前會製作工具的能人,誕生於約70萬年前能搭建茅屋的海德堡人。然後曾與智人同時代生活的尼安德特人也許和我們一樣聰明,甚至會戴首飾,以及埋葬死者,並形成了社會等級觀念。

同時代還有發現於印尼的弗洛雷斯人(Homo floresiensis),他們身材矮小就像魔戒中的“霍比特人”,而發現於菲律賓的呂宋古人,甚至比弗洛雷斯人更加矮小,以及曾今遍及中國的丹尼索萬人(Denisovan)……

不過他們都在與智人競爭中敗下陣來。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在約40000年前滅絕,弗洛雷斯人(Homo floresiensis)在約12000年前滅絕,丹尼索萬人在2-3萬年前消失在西伯利亞平原。

對於他們到底如何滅絕的眾說紛紜,尤其是尼安德特人,他們可是比智人更強壯,而且隨著深入的研究,尼安德特人擁有更大的大腦,可能也並不比智人笨。

智人的制勝武器:語言

但智人卻擁有其他競爭者所沒有的神器,即複雜的語言。它不僅可以拿來罵街,還可以做很多事,比如更有效的組織戰鬥,以及管理。在於智人的爭鬥中,勇於與猛獸搏鬥的尼安德特人,經歷了從未觸及的征服之戰。

在約45000年前智人從東非進入歐亞大陸後,僅5000年的時間裡曾遍及歐亞大陸的尼安德特人就全部消失了。智人通過精妙的語言建立起復雜的社會,並且開始馴化出家畜,甚至用於戰鬥的獵犬。總之,語言讓智人變得異常強大,並不好惹。擊敗了眾多競爭者,智人真正坐上了“萬物之靈”的寶座。

隨著群體協助的逐漸嫻熟,即便面的土地貧瘠、氣候惡劣等危機四伏的生存環境,我們的祖先也總會找到應對的辦法,有組織的狩獵、有規律的遷徙、一代一代地傳承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哪種果實能吃、學會記地形、改進工具……我們的祖先不斷地積累如何活下來的一切知識,這樣繁衍了幾十萬年,直到約12000年前的農耕時代。

人類突然從“找不到食物我們都會死”變成了“敢吃我的食物就等死吧”再到“我飽了,但我還想嚐點其他的”然後 “給我來杯酸奶配小面,謝謝!”,人類真正地進入了文明社會。

語言晉升為理念

能做到這一切,語言功不可沒。初誕心智的人類脆弱易逝,難免消極,還好能相互安慰,即便身體素質不行,好在有語言。因為有了語言就有了理念,有了理念就可以征服世界。

即便現代社會也是如此,你一生中將擁有數不盡的東西,因為你篤信名為“錢”的理念。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種謂之“錢”的理念管用,是因為大部分人都認同且遵循這一規則,放之四海皆準。這並非源於自然,但它們並不假,只是人類創造的抽象概念,存於我們腦海。

想象力可謂是我們內在生命的固有能力,而語言才能讓這種內在能力外放,否則我們永遠也做不到改變世界的事。

所以雖然我們不知道尼安德特人經歷了什麼,但他們一定理解不了智人當時的一些行為,而這些行為在不斷的疊加過程中,最後終結了他們。

語言可能是通向文明的大門,而今天我們擁有這樣的一個世界,能走到這一步,是一個血腥且漫長的旅程。這過程中我們通過了自然界的考驗,在各種天災下,找到了留存下來的一線生機。

然而隨著人類的強大,人工選擇開始慢慢有了替代自然選擇的趨勢,天災是否最終會被人禍替代,卻是文明發展需要警醒的下一個考驗。

歡迎關注@想法捕手,讀科學,聊宇宙。

想法捕手


10萬年前,地球上最低有6個人種,為什麼現在只剩下我們這一個人種?

我們人類能有今天的蓬勃景象,是依賴於6500萬年前,發生在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上的那場小行星撞擊,讓稱霸地球長達1.7億年的恐龍滅絕,為小型哺乳動物的繁衍騰出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空間,從此,生存力強大的哺乳動物出現了爆炸式進化和發展。



約10萬年前(嚴格的說是3~25萬年前),早期智人已經在非洲出現。後來部分智人走出非洲,遷往中低維度的歐亞非大陸,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進化出了不同的人種:歐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克羅馬農人,印度尼西亞的弗洛里斯人(霍比特小矮人)、爪哇原人,魯道夫人,亞洲的丹尼索瓦人,亞契人…最低6個人種。


我們知道遠古時期的原始人都是茹毛飲血的野蠻社會,為了生存可以將活人生吞活剝,在環境變化或競爭中可以殘殺同類。如果那些老弱病殘或者不夠聰明的人種,就會被青壯或更智慧的人殘食。

尼安德特人就是被現代人類的祖先

——晚期智人吃滅絕的,但現代人類都殘留著1%的尼人基因(這是題外話,就不贅述了)。


不過也有的由於智力相對較低或環境適應能力較低而自行滅絕;有的由於數量小,一次自然災害就能將之滅絕,弗洛里斯人可能就滅絕於一次大型火山爆發。


弄潮科學


如今地球上只有智人這一個物種,無論是非洲人、歐洲人還是亞洲人都同屬於智人種。在生物學中,生物學家給地球上的生物分類,在分類中有一個“屬”的概念,在瞭解人種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人屬。

舉個直白一點的例子,獅子、老虎、美洲豹都是不同的物種吧,這個沒什麼好說的,連生存的地方都相距很遠呢,可是它們同屬於一個屬,那就是豹屬,在生物學上為什麼要這麼分類呢,是因為它們雖然不是一個物種,但是如果往前追溯幾百萬年的話,它們有共同的祖先,它們至少在600萬年以前有共同的祖先,所以,在生物學上,生物學家把關係較近的但又不屬於同一物種的劃分在一個屬裡。

人屬之下至少有17個種,這是目前發現的,如果以後有更多的發現,這個數字還要增加,而如今呢,16個種都消失了,只剩下了智人種,也就是我們。一般來說,可以把南方古猿作為人屬的起源,因為南方古猿被稱為“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類的起源

人類的演化是很跌宕的,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使人類的演化變得清晰起來,人與猿的分離大約發生在700萬年以前,這是一個標誌,在此之後,人類的演化又經歷了幾個重要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會了直立行走,第二個階段是演化出了許多不同的種類,第三個階段是有些種類的腦部演化較快,體現在腦容量逐漸增加。

在自然選擇上,人屬之下的其它人種大部分都消失了,影響因素有很多,留下來的繁衍比較強盛的是尼安德特人與智人。我們的直接祖先智人原本生活在非洲大陸上,尼安德特人分佈在歐洲等地,盤踞著很大一塊地方。在十萬年以前,智人走出了非洲向其它大陸進發,不過遇到了阻力,也就是尼安德特人,於是又退回了非洲大陸。時隔三萬年之後,智人再一次走出非洲,這一次出走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智人的腳步了。

尼安德特人也無法阻止智人的擴張進程,在智人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尼安德特人消失了,當然了在他們消失的過程中,他們與智人也發生了基因的交流,從如今的人類基因組中就可以看出來,現代人類的身上含有著部分來自於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尼安德特人滅絕了,世界上就只剩下智人種了,他們擁有較大的腦容量,也比較的聰明,事實上,在與尼安德特人的較量中,智人的聰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有人會問,剛才不是說有17個人種嗎,除了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其它人種哪裡去了?其實,他們雖然同屬於人屬,但在出現的時間上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呢還是祖先-子孫的關係,比如能人也在人屬下面,但能人卻是我們的祖先,他們都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科學船塢


十萬年前,地球不存在“六個人種”。

人種(Race)是17-20世紀流行的概念。在數十萬年前,地球怎麼可能存在什麼“人種”?

我們通常稱古人類為“人屬”(Homo)。


十萬年前,都存在哪些古人類?

在距今約十萬年左右,地球上活動的人屬包括但不限於:

  • 非洲:羅德西亞人、長者智人;

  • 歐洲: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
  • 東南亞:佛羅勒斯人、呂宋人;
  • 東亞:澎湖原人、丹尼索瓦人、馬鹿洞人。

以上不同地區、類型的古人類,加起來可是超過6個了吧。這就說明,古代的世界非常負責,不可輕易斷言。

總的來說,上述古人類分別處於直立人、智人的階段。我們都知道:

在人類形成的漫長曆史過程中,曾發生過兩次“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其中,第一次走出非洲是在20-100萬年前,非洲直立人(Homo erectus)遷徙到世界各地。

第二次走出非洲,則是20萬年前開始的非洲智人(Homo sapiens)的遷徙。

這批非洲智人消滅了原本從非洲直立人繁衍演變的後代(包括大家熟悉的尼安德特人),最終成為現代人類的祖先。

總而言之,人類的歷史是非常漫長而複雜的。


HuiNanHistory


進化論最核心的一個概念就是適者生存,因此簡單來說,人類的其他近親沒有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最終消失在歷史之中。

其實,所有物種都是一樣的,進化,嚴格來說應該叫演化,其依靠的外界之力就是自然本身。大自然的變化,促成了物種的演化,適應自然變化的物種存活下來,不適應的物種要麼改變自身,成為一個新物種,要麼就完全滅亡。

我們通過化石瞭解到的,地球歷史上出現過並滅亡的物種有千千萬萬,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滅亡的物種數量可能要遠遠大於我們現存物種的數量。

自然的改變就是一張大網,不斷的淘汰不適應的物種,同時也不斷演化出新的物種,這就是進化論的實質。

人類最早的祖先大約出現在一千多萬年,在上千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也是不斷分化出很多的物種,這些都是人類的遠祖和近親,但大部分都先後滅亡了,滅亡的原因就是不能適應自然的變化。直到20萬年千,人類的直系祖先智人的出現。

智人開始也是眾多分支中的一支,同時代的還有其他的分支,而最開始智人也並不是最有優勢的一支,甚至還是競爭力很差的一支。

但是,進化之路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也有很多幸運因素。隨著自然和氣候的變化,智人逐漸站穩了腳跟,同時智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大腦的發展和自身對環境的適應。因此,智人的地盤也越來越大,智人的足跡逐漸遍佈世界。

有種說法,智人吃掉了其他的人類分支。這種說法有一定的依據,但個人覺得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個時代不光是智人吃同類,其他的分支也一樣會吃掉同類,但是,吃同類不是生物間的普遍現象,只有在食物缺少或者特定環境下才會吃同類。

因此,其他分支的滅亡應該還是自然環境的變化為主要原因,而智人的適應能力使得最終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主宰。


寒蕭99


人屬中本來有許多種類比如納萊迪人、魯道夫人、能人、直立人、匠人、海德堡人、澎湖猿人、尼安德特人、智人等等,這些都是人類,但到現在僅存智人。

根據《人類簡史》中的說法,晚期智人的最大的優勢不是身體,而是抽象思維能力。就是那些畫在巖洞深處的動物畫所體現出來的東西。

河邊有一群水牛,晚期智人可以做出這個假設,而其他晚期智人可以理解這個假設並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於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把智人更好的組織起來。組織度越高,戰鬥力越強。如果神靈出自人類的想象,謊言之神一定是第一個神。假設本質上就是一種謊言,只存在於人類的思維之中。人類在思維領域的任何成就,無論是語言文字的發明,科學規律的發現,社會組織的建立,貨幣金融的流通等等都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之上。假設這個圖形代表某個意義,假設沒有摩擦力的世界小球可以一直勻速直線運動,假設自然中並不存在的法律,假設一柄石斧等於兩隻羊。尼安德特人等沒有這種能力,在沒有親眼見到的情況下,他們無法想象一群河邊的水牛。沒有抽象思維就無法有效組織起來。

所以,一對一晚期智人根本不是強壯的尼安德特人的對手,但十對十就能對抗。組織度不夠,就無法長期結成大部落,分散的尼安德特人小群體,被人多勢眾的晚期智人逐漸幹掉了。北美印第安人的被屠殺類似於此。北美印第安人的總數量遠多於白人殖民者,但分散為無數個小部落,他們不但不團結還互相仇視。組織度更高的白人殖民者們可以一個一個的“清理”。

至於運氣,如果冰期再長一點,說不定那個只剩千人的智人群體就要滅絕了。人類的確擁有,至少曾經擁有過運氣。


河北薛之謙



雖然目前地球上有黃種人和白種人以及黑種人的分別,但在生物學上這三種不同膚色的人類同屬於智人這一範疇。

在靈長目人科中,人屬並不是只有智人這一支,10萬年前的地球上和智人同時期生活的還有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以及佛羅勒斯人等6個擁有智慧的人屬物種,由於7萬5000年前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混血,因此現代人擁有尼安德特人1%到4%的DNA。

流傳了一部分基因的尼安德特人最終也沒有贏得與智人的生存競爭,和其他大部分人屬物種一樣都被智人無情滅絕了,繼恐龍之後智人終於坐上了自然界頭把交椅,他們那200萬年間擴充了三倍的大腦容量預示著他們將要比恐龍走的更遠。

然而在多峇巨災理論中,7.5萬年前蘇門答臘的那場超大規模火山爆發引起的冰河時期才是滅絕大部分人屬物種的的主要原因,身處在非洲的智人在運氣好到爆的情況下也只剩下了1000到10000人,而其他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同類們則沒能熬過冰河時期。

從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滅絕恐龍給哺乳類創造生存空間,到7.5萬年前的超級火山噴發和數次冰河時期,人類文明的誕生可謂是一波三折,就這還是建立在地球沒有再受到小行星撞擊的情況下的。

如今的我們回顧過去數百萬年間人類受過的災難,不難發現生物進化的途中運氣佔到了很大一部分,如果不是一次次的好運氣那麼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們。


宇宙觀察記錄


你說呢?這還要問??

強者生存,把其他的都殺光了啊。

而且我們這種人類滅絕的生物還少啊???

至於怎麼殺的,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

我們這種人類並不強壯,腦容量也不是最大的,但我們有個優點就是喜歡群體配合攻擊,交流比較好。

而其他幾種人類喜歡單打獨鬥,或者小集團配合,規模大了就亂了,所以最後我們這樣的人類贏了。

於是地球上現在全部都是我們這樣的人。

但,一定別把人想得太偉大了!人就是動物,

和花花草草所有動物沒啥區別的,鳥進化出翅膀,鯊魚進化出牙齒,長頸鹿進化出長脖子,人類,只是碰巧進化側重大腦而已。。。就這樣把自己和其他生物區分開?是可笑的!就好像統治地球的上一任——恐龍,統治了地球1.5億年,他們就是碰巧側重進化了體型和力量!用體型力量的絕對優勢統治了地球。人類,現在碰巧側重進化了大腦,所以用智慧的絕對優勢統治了地球幾百萬年了。

但,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還什麼宗教,上帝,文明。。。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更不要自以為是!真正成功的物種,是你家牆裡面的蟑螂和老鼠從恐龍時代就有了,一直存活到現在,2.5億年一直不滅!等到哪天人類滅亡了,蟑螂老鼠還會一直繁衍下去。。。。他們才是最成功的物種

所以不要自以為是地球的霸主,還探索宇宙?。。。對於存活了2.5億年的老鼠蟑螂,你這個零頭都不到的只有幾百萬年的人類,在時間的長河裡,只是匆匆過客而已。

之前,恐龍這個過客統治地球1.5億年,人類呢?現在這樣水深火熱的世界局勢,人類自己不斷作死!爾虞我詐!還能存在一千年就謝天謝地了,加起來才幾百萬年,算是統治地球最短命的物種了。

而老鼠蟑螂,對了還有蚊子,那些成功進化了幾億年不滅的物種,他們就好像觀眾,看著臺上一幕一幕的表演從開始,到高潮,然後謝幕。。。。



因陀羅indra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最開始的時候,“人”並不是“強大”的代名詞。

大概在六七百萬年前的時候,人類的祖先逐漸開始掌握了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等能力,但是這些能力在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給人類的這些祖先帶來太大的好處。

畢竟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使用的工具還是稍加打磨的石頭,直立行走也並沒有讓他們的防禦力更高或者攻擊能力更強,相反的,越來越發達的大腦反而成為了一種負擔——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食物來供給大腦的養分。

所以說,數百萬年前的人屬生物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他們在自然界中只是眾多生物種群中的一個,小心翼翼地活著,稍有風吹草動都有可能造成這些種群的滅絕。

就好像現在動不動就有物種滅絕一樣,當年這群智商稍微高一點兒的人屬生物也很容易面對滅絕的問題。

另外,“智人”的出現對於這些脆弱的人屬生物有著極大的破壞作用。

如下圖所示,就是曾經出現過的“人屬”生物,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應該是曾經稱霸歐亞大陸的尼安德特人,但是這個人種卻在兩萬四千年前消失殆盡。

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有很多的推測,其中的大部分推測都跟“智人”的出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由於智人的族群具有更加完善的合作體系,所以智人的工具更加精良、合作更加密切——要知道,一個帶有智慧的族群產生複雜的合作關係絕對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

顯然,短時間內智人的數量出現爆炸性的增長,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曾經稱霸歐亞的尼安德特人不得不面對多達4-9倍於自身數量的智人(同樣是人屬生物,兩個族群在對環境的需求上幾乎是一致的,智人佔了,尼安德特人自然就只好去喝西北風了),所以無論是智人主動攻擊尼安德特人還是侵佔了尼安德特人的領地導致他們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總之,這個族群很快就消失了。

所以,早期人屬生物本身的脆弱是一方面,“智人”這種BUG一樣的存在是另一方面,最後的結果自然是有我無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