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話,1912年大清會亡嗎?

那年被風吹走的夏


首先不管當時形勢如何的發展,內憂外患的大清勢必是要滅亡的,這是無可置疑的。慈禧太后死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11月15日,享年七十四歲,此時距離大清滅亡差不多還有三年的時間,可以說慈禧一死,大清的滅亡也就進入了倒計時。

慈禧太后作為一個政壇的高手,其本人又長時間掌控朝政大權,只要有慈禧老佛爺在大清還能夠苟延殘喘,畢竟當時最危險的八國聯軍都挺過來了,起事的革命黨還是弱了點、嫩了點。


在研究辛亥革命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最終擊垮大清實際上不是革命黨,而是的朝廷重臣袁世凱。正所謂有槍就是草頭王,沒兵沒槍的大清權貴們已經控制不住軍頭袁世凱了,袁世凱憑藉手裡的軍隊可以肆意的翻雲覆雨,大清的存於亡由袁世凱個人所決定。

如果慈禧太后還活著的話,袁世凱又豈能完全控制住大清的軍隊,是不可能愚蠢到把所有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面。慈禧太后如果在辛亥革命時還活的話,大清可以直接命令軍隊迅速的絞殺革命軍,以當時革命軍和清軍正規軍的實力對比看,革命軍根本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推翻大清。
因此慈禧太后如果活到了1912年,大清應該還能存在一段時間,不過只有慈溪一死,大清依舊還是會完蛋的。


浮沉的歷史


慈禧雖為一介女流卻如同女皇一般的存在,她掌控晚清實權49年,超過了歷史上的大多數封建帝王。而之所以她能掌控晚清政權那麼長的時間,其實跟她為人心狠手辣和過人的馭人之術是分不開的。但是慈禧的歷史評價卻非常差,向十一國宣戰,結果引來了八國聯軍侵華,她自己是逃跑了卻讓老百姓遭難了,最後經過割地賠償才將八國聯軍“送”走,而慈禧的這些種種罪惡史料上都幫她記著呢!


1908年慈禧走完了她罪惡的一生,而此時的大清已經岌岌可危了,再加上年幼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懦弱的隆裕太后主政,在袁世凱的忽悠下,1912年清朝結束了它的296年國命,袁世凱繼任為民國臨時大總統。

那麼,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話,1912年大清會滅亡嗎?

其實當時清朝滅亡是遲早的事,即使慈禧活著也挽回不了這樣的局面。但是慈禧活著能延續它滅亡的時間,最起碼1912年能撐過去!下面我來說說原因:



清朝之所以在1912年宣佈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跟袁世凱有關,袁世凱在隆裕太后面前誇大起義軍是如何強大,並忽悠隆裕太后說一旦被起義軍推翻了清朝,她跟溥儀的下場會是如何的慘,如果她能主動退位,袁世凱能保她們平安,懦弱的隆裕太后在聽了這些話後,默默地擬好了退位詔書,宣佈了大清滅亡!


如果慈禧當時活著,以她的馭人之術,袁世凱是斷然不敢去忽悠她的,而最終大清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在另外一個滅亡!


唐古看今


個人覺得不會,老佛爺如果不死,控制局面還是駕熟就輕,袁世凱仍然匍匐在面前,孫大炮折騰到頭也並非實力派,掀不起大風浪。那個時代,別跟我講什麼民意和歷史潮流,政治從來都是實力說了算,古代都是強人政治,強力人物總攬一切。秦始皇不死,秦朝也不會那麼早滅亡,一個道理。當然都是假設,歷史本來就是偶然性很強的項目



中國好車無憂


我是津城,我來回答。

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話,1912年大清斷然不會滅亡。

慈禧太后雖然屬於保守派,做過很多並不被稱讚的事,但是慈禧太后還是有著一定的政治才能。



慈禧太后是大清帝國最後的實際掌舵人,掌握大清朝廷將近半個世紀,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大臣。

只要慈禧太后還活著,本身就是一種震懾。

慈禧不死,袁世凱也不敢如此放肆,也就不會有辛亥革命後朝廷對軍隊的輕易失控,袁世凱也很難順利逼宮。

如果辛亥革命後慈禧太后還活著,南方起義軍也不會轟轟烈烈迅速蔓延,要知道,所謂的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實際上有很多牆頭草,大部分人就是革命的投機者。



北而朝廷的北洋新軍,經過幾年的訓練和培養,此時已經有很強的實力,只要朝廷全力平叛,辛亥革命是否成功很難保證。

要知道,後來袁世凱為了逼迫革命黨降低籌碼,北洋新軍在武漢三鎮的表現的確不俗,革命軍損失慘重。

在北洋新軍優良的裝備面前,革命軍的裝備很落後,而且不少士兵缺乏訓練,戰鬥力弱,難以硬碰硬對抗北洋軍。

而袁世凱當總統後,對憲法進行迫壞,南方革命軍發起護法運動,結果在北洋新軍的強大武力面前,最終失敗。



由此可見,北洋新軍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北洋新軍並不是不堪一擊的舊軍隊。

慈禧太后死後就不一樣了,宣統皇帝小小年紀登基,啥也不懂,朝廷真正的大權在他的父親攝政王那裡。

雖然攝政王掌握實權,但畢竟不是皇帝,難以有效決策大政方針。

另外,攝政王的政治才能有限,根本就沒有能力管理內憂外患的大清帝國。

辛亥革命後,朝廷無力調動北洋新軍,被迫再次啟用袁世凱,並把朝廷真正的實權交給袁世凱,這才有了袁世凱逼宮。

由此可見,如果慈禧太后能夠熬到1912年不死,清政府很難在1912年滅亡,清朝滅亡很可能會推遲,如果清政府能夠奮發圖強,其後續歷史就更加撲朔迷離了。



你們覺得呢?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喜歡歷史的隨手點個關注,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津城沐雨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交出皇印,宣統帝溥儀宣佈退位,統治中國二百六十七年的清王朝滅亡。

當時的慈禧太后已經去世四年,因此很多人好奇,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話,1912年大清會滅亡嗎?


慈禧是晚清的最高統治者,是皇權路上不甘屈居男人背後的傳奇女性,她心機深沉,善於鑽營,為了個人的權欲,不惜動用一切手段,獨攬朝中政治大權,同時駕馭大臣也很有計策,的確是當時朝廷的主心骨。

慈禧的治國能力還是有的,畢竟她實際掌權並且統治晚清47年,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女性。

漢朝呂后執政15年,唐朝武則天執政30年,這點都不如慈禧時間長,倘若慈禧沒有能力,估計也坐不久這個位置。


慈禧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是毋容置疑的道理, 在位期間,驕奢淫逸,為了貪圖自己享樂,而置民眾於水火。

當時慈禧執政的清政府是外憂內患的國家,列強無數次佔領以及瓜分,就算慈禧沒有死,她也無法掌控局勢。

當時各地的苛捐雜稅導致百姓對朝廷已經失望至極,已經沒有人站出來支持清政府,清政府失去了民心基礎,導致反清風潮流行起來,大勢所趨。

清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凱逼迫隆裕皇太后和溥儀退位,慈禧如果在世,固然有牽制袁世凱等人的能力。

但是自從辛亥革命爆發後,西方思想傳入內地,南方數省紛紛宣佈脫離朝廷,即便慈禧在世,她也沒辦法抵擋這強大的革命浪潮。

慈禧更不能抵擋虎視眈眈窺探大清的列強們,晚清政府當時就像一座危房,輕輕一踹,就會轟然倒塌,即便慈禧在世,也改變不了什麼。歷史的車輪滾滾,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存在而停止,因此不論慈禧是否在世,都不能為大清續命,大清朝都脫離不了亡國的命運,都是歷史的趨勢。


小聰歷史客棧


慈溪的馭人術很成功,若慈溪在,大清不會亡。

歷史有很大的必然性,也有很大的機會性,辛亥革命的成功更多的是偶然性,雖然從長遠看大清必亡,但當時沒有能駕馭袁世凱的滿清貴胄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太平天國運動不可謂不波瀾壯闊,失敗了,一二次鴉片戰爭不可謂不悽慘,大清未亡,義和團運動不可謂不風起雲湧,失敗了,中日甲午戰爭不可謂不丟人,大清未亡……這些都證明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還深得老百姓人心,曾國藩的實力當時遠勝袁世凱,袁世凱成功了,那是因為淳親王無法駕馭袁世凱和群臣,八國聯軍進北京慈溪倉皇出逃尚且能夠讓清不亡,更多的是慈溪的馭人之術在起作用。




隴上翠


歷史雖然不能假設,但許多偶然事件也會扭曲歷史的進程。至於慈禧不死的話,很多事件就不可能發生。例如,袁世凱不可能逼清帝退位,因為袁世凱的命運是跟慈禧綁在一起的,袁世凱得手,也是瞧準了機會才出手的,朝中己無人主事,一個屋子的中梁腐朽了,房子才會垮下來的。


朵朵佬爺


理論上應該會延長大清朝的國祚

1.慈禧太后威望還是在的,雖說甲午戰敗,八國聯軍入侵的“東南互保”,事後也沒有追究地方督撫,這正是高明之處。

2.慈禧太后若在,大清朝還有向心力,有主心骨,滿清貴族,地方督撫都還算是比較聽慈禧的話,攝政王載灃能力不足,資歷有限。

3.當時的國情太后在的時候有預備立憲,官方報道,緩解矛盾,攝政王一拖再拖,刺激矛盾加快滅亡的步伐。

4.保路運動的導火線,當時應該先殺趙爾豐,反而讓趙爾豐大殺軍民,引起民憤,調武昌軍隊入川平叛,給新軍起義創造機會。

推薦一部電視劇《走向共和》,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幸福梅林


慈禧太后如果多活一些年的話,1912年大清可能還不會滅亡,但是隻要是慈禧當權,大清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雖然慈禧專權的時候,也做了不少事情,比如為了面子而向全世界宣戰,算是很有骨氣的一件事,可是她帶給大清的更多的是災難!

清朝的滅亡雖然與滿清的統治階級腐朽有關,但是,這也得與當時世界的大環境有關。當時的世界在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工業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對西方國家的社會、經濟、思想帶來的徹底改變、尤其是綜合國力的提升

資本主義帶有擴張性和剝削性,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之下,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生產力極大地提高,原來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與市場已經不能滿足於國內的需求,在資本利益的驅動下,人性最醜陋的一面被驅動,也就是資本主義醜陋的一面,他們解決的辦法就是進行資本掠奪,掠奪還不滿足,就進行殖民統治,所謂的日不落帝國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都與清王朝的格格不入,洋人在與清王朝接觸中,漸漸地認識到清朝就是一隻“紙老虎”,隨即在貿易逆差的影響下,英國議會認為這時候給大清一點顏色看看了,於是發動了罪惡的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之後,清王朝的有志之士漸漸認識到自己的落後,開始思考清王朝的未來,這才開始翻譯學習西方的著作,後來便有了資本性質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中,清王朝似乎看到了中興的希望,大家辦學堂,造船造炮,練新兵,建工廠,鍊鋼鐵,全國上下一片工業興旺的樣子。但是,甲午戰爭的失敗,澆滅了這一點興旺的火苗,洋務運動失敗!

咱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慈禧能夠像日本一樣,舉國家之力,貴族帶頭進行全民學習西方,全民進行工業革命,完全有可能翻盤,成為繼日本之後的亞洲強國,甚至朝貢日本。

可是慈禧這個嗜權如命的老太婆,怕自己沒有了權勢,怕大清在別人手中太強大起來,對待洋務運動她只做了個面子工程,然後繼續腐朽著,仍然每天一百多道菜地享受著奢侈的生活。

接下來,大家熱情似火地搞起了維新運動,這本是清朝最好的一次翻盤的機會,但是卻被慈禧扼殺了。

洋務運動本是有益於清王朝的,但是,慈禧覺得洋務派完全是和自己作對,搞的是權力顛覆活動。

洋務運動是一次從政治制度上學習西方,進行制度改良的政治運動。雖然也不怎麼適合當時的中國,但是你要看到,這是兩千多年來,古老的中國自我進行的一次政治制度的改革,他要拋棄許多中國人的謹遵的禮法,與封建專制制度,這在當時來說就是一次革命!

這一次慈禧直接配派兵鎮壓,並殘酷地殺害了“戊戌六君子”,清王朝最後一次自我改革演變為流血的運動!

之後,慈禧囚禁光緒,康梁被迫逃亡,甚至後來,慈禧覺得光緒長大了,不聽話了,產生了廢光緒立溥儁(jùn)的想法!

慈禧就好比大家長,而大清就是他的孩子,西方國家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她看著別家孩子在努力奮鬥,她卻不以為然,仍然我行我素,不思進取,完全不顧世界的發展趨勢,不睜眼看看世界,真像是一隻昏昏的東方母獅子,這樣的領導者領導下的大清能不亡嗎?


南山居史


慈禧(1835-1908)活了74歲,屬羊的女人,一生多心機,搞陰謀,攬權勢,圖榮華,顯尊貴,實臭美。歷史就是歷史,大淸滅亡,她實乃有“功績”,更談不上能挽救大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