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賞譽勿輕,輕則譽賤

老人言:賞譽勿輕,輕則譽賤

賞譽勿輕,輕則譽賤,賤則無功也。---文中子《止學》

賞給他人名譽不要隨便,太隨便了名譽就不貴重了,不貴重就失去了它的功效。

老人言:賞譽勿輕,輕則譽賤

名譽作為一種獎賞,向來是為上者統御下屬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激勵世人為國建功的一個有效舉措。幾千年來,為利而亡者比比皆是,而為名為譽獻身者也前後相繼,可見它的作用不菲。

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無道,各地紛紛起兵反隋。鎮守太原的唐公李淵,欲與群雄爭奪天下,也於恭帝義寧元年(公元617年)在太原起兵。李淵高舉義旗,所屬州郡陸續響應,廣大民眾紛紛前來應募,不幾天軍隊擴充了一萬多人。

老人言:賞譽勿輕,輕則譽賤

李淵對所屬將士不分貧富貴賤,都以義士相稱,使全軍上下相處融洽。此時,西河郡丞高德儒反對李淵起兵。李淵就派長子建成、次子世民一同領兵征討。由於二人與士兵同甘苦,作戰又身先士卒,使參戰將士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往返只用了九天,就討平了高德儒部。

在行軍作戰中,部隊紀律嚴明,沿途見到瓜果蔬菜不付錢不吃,偶然有個別士兵偷瓜果,一經發現,立刻尋找失主,按價償還,對偷竊的人也不予深究。因而,不但軍內關係更加和睦,而且深得民眾稱頌,以致應募的人越來越多,很快發展到三萬多人。因為將士們和衷共濟,團結一心,奮勇作戰,所以軍中很少有人計較貧富貴賤,出身等級的問題。

老人言:賞譽勿輕,輕則譽賤

當年七月,李淵留下四子元吉鎮守太原,親率三萬人馬向隋都長安進軍。大軍進到霍邑(今山西霍邑),遇到隋將宋老生的頑抗。又適值陰雨連綿,道路泥濘,糧秣供應不上,同時還傳來突厥兵進攻太原的消息。李淵顧慮重重,不敢冒進,打算回師太原,待機再舉。在一部兵力開始北撤時,李世民說服李淵收回了撤兵的命令。八月,天氣晴朗,李淵率軍一戰取勝,斬殺宋老生,攻克霍邑,為向長安進軍打通了道路。

李淵攻克霍邑,似絕路逢生,十分欣喜。進入霍邑城中,立即下令各部評議軍功,獎勵義士。這時,有些軍吏提出疑問說:“軍中雖不分貴賤統稱義士,可是這義士裡面有主有奴,有貧有富,包含著許多等級。獎勵軍功,能做到主人和奴隸不加區分嗎?”這個影響內部關係的重大政策問題提出後,使李淵感到十分為難。他既覺得主奴不分不成體統,可又有許多事實使他不便嚴格區分。

老人言:賞譽勿輕,輕則譽賤

心想:在我身邊英勇作戰,屢建功勳的錢九隴和樊興等人都是奴隸出身,能夠埋沒他們的功勞嗎?女婿柴紹從軍作戰,將女兒留在關中,因得到馬三寶的幫助,在關中響應起義,已發展到數萬之眾。對馬三寶能另眼看待嗎?再看軍中應募參軍的奴隸為數眾多,而且作戰大都十分英勇,如果有獎勵軍功中不能一視同仁,必將使他們心灰意冷,削弱部隊的戰鬥力。

為了爭奪天下,權衡利弊,他不得不暫時拋開盛行於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當眾宣佈:“兩軍交戰,刀槍弓矢不分貧富貴賤,為何論功行賞時卻要有高有低呢?必須一視同仁,不分主權,論功行賞!”號令一出,全軍上下無不雀躍歡騰。這一政策的實施,不但進一步增強了軍隊內部的團結,而且在民眾中也發生了積極的影響,使部隊迅速擴大,為進軍關中造成了更為有利的形勢。

老人言:賞譽勿輕,輕則譽賤

由於李淵能夠堅持貫徹論功行賞,一視同仁的政策,所以有些奴隸出身人,因屢建戰功而獲得了很高的封賞。錢九隴後來升任到眉州刺史、巢國公,樊興升任到左監門大將軍、襄城郡公,馬三寶升任為左驍衛大將軍。李淵的這一政策,不僅對唐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為以後的一些封建王朝樹立了一個爭取民心的範例。

名譽之所以讓人捨生忘死,關鍵之處全因為它貴重,不易得到。如果當權者忽視和輕視此節,任人惟私,輕易賞人權位榮譽,毫不慎重,不僅受譽之人不知感恩,而且世人也會由此不以名譽為重,更無人為之效力了。

老人言:賞譽勿輕,輕則譽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