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看現代武俠劇,讀者總會給人一個疑問,那些江湖兒女,整天打打殺殺的,不幹個正經事,他們的吃喝與差旅費用都哪來的?其實是大家想多了,習武之人,並不是普通人子弟,而是富家子,吃喝不愁的。有句老話,叫“窮文富武”,說的就是這個理。

其實,不僅僅是“富武”,沒有點家底支撐,即使是“從文”也會窮酸潦倒、寸步難行,沒中舉前的范進,就是最典型的例證。由此,老黃又想到唐代詩壇上雙子座之一的他李白,除了在玄宗跟前短暫奉召供奉(前後不足兩一年)外,並沒什麼正經工作,他的一生都是江湖上游蕩,生產如何保障?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李白生平有三大愛好:寫詩、喝酒、旅遊。在古代文人那裡,詩酒是不分家的,李白則更甚,當是人生不可一日無酒,有酒還是不淺嘗輒止,而是非得喝個盡興,喝醉後,還不顧形象地撒撒酒瘋,比如,幹些讓玄宗的近侍太監高力士為其脫靴之類的牛掰事。所以,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稱讚他:“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畢生嗜酒如命,得意時飲,失意時也飲,求仕時飲,隱居時也飲,有錢時飲,窮困時也飲,無酒不能食,無酒不能詩。他生於酒,也死於酒。李白的酒量極大,他自稱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又對妻子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用現代醫學觀點來看,李白是有酒依賴的。但是,他並不以為羞,而是高舉起引領酒界的獵獵大旗,衝鋒陷陣,死而後已。在被玄宗炒了魷魚後,他還寫下了著名的《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喝著、醉著,就是最大的快樂。“天生我材必有用”做個酒鬼有什麼不好,照樣能立足天地間。“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何等瀟灑,何等奔放。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的卻是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正因為如此,其後便有許多酒館會在店門口掛上“太白遺風”的金字招牌。酒家的意思很明白,一方面說客人有李白風範,一方面顯示自己店有深厚的文化氛圍。李白生前也不會想到,自己死後千年,還會被人拿來作形象代言。

有人會問了,李白一生遊山玩水,不上班、不務農、不經商,每頓還要喝酒吃肉,那他哪來的錢呢?

李白的出身富貴嗎?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從有限的資料來研判,李白出生於長安元年(701年),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但,這只是傳說,沒有確證。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李白24歲時離開老家,開始了遠遊求職之路,只是,仕途一直不順,但是,吃喝不缺。從李白的經歷來年,他所花的錢,主要有三大來源。

第一大來源,是他的退休金。李白自離家後,就一直尋求上進的機會,但是,天不遂人願,直到42歲,李白才在玉真公主及賀知章的引薦下,為玄宗所賞識。玄宗先是給了李白一個供奉翰林的閒差,玄宗閒時召陪侍左右,吟詩逗樂。一年後改為待詔翰林院,乾的仍是為皇帝歌功頌德之事。不久,李白就對這種毫無靈魂的御用文人生活漸生厭倦,開始縱情詩酒,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李白的作法令宮中的有些人忌恨,於是,讒謗於玄宗,李隆基也慢慢開始討厭不守規矩的李白了。後來,李白被迫辭職。《舊唐書》記載,“帝賜金放還”,李白被辭退時,唐玄宗給了他一筆豐厚的退休金,作為離職遣散費。雖然這筆金子數額史書沒有明說,但按照唐玄宗一貫大手大腳圖氣派的風格,這筆錢數目不會小。《將進酒》中的“千金散盡還復來”,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第二大來源,是源自李白的婚姻。李白先後有過四位妻子,其中兩位是官宦之後。其中,原配許氏,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第二任妻子宗氏,是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這兩任妻子的孃家都是名公巨卿之後,拔一根毫毛都比李白的腰粗,他遊山玩水花的那點錢自然不在話下。

第三大來源,是蹭朋友。安史之亂時,李白蹭飯的事,還真不少。比如,賀知章的“金龜換酒”。唐天寶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沒有一個朋友,孤身寄住小客店,非常寂苦。有一天,偶遇了著名詩人、秘書監賀知章,賀老師久聞李白詩名,同樣好酒的賀知章,就拉著他去酒館喝酒。尷尬的是,賀老師當天出門時沒帶銀子,最後只好解下腰間的金飾龜袋當作酒錢。後來賀知章去世,李白獨自對酒,悵然有懷,想起當年金龜換酒,還專門寫下了《對酒憶賀監二首》,其一為: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另外,李白還有一首著名的贈別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歙州黟縣人汪倫是李白的粉絲,聽說李白旅居南陵,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端。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以贈。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在李白的蹭飯史上,還蹭出了一件大麻煩。投奔李隆基的第十六子,時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郡大都督,永王李璘,做了幕僚。期間,李白還創作了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後來,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李白也受牽連,在潯陽入獄。在妻子宗氏及宋若思、崔渙等人營救出獄。但是,最終仍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

貶謫途中,李白寫下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兩年後,遇朝廷大赦,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一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反映出了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遊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一生只上兩年班,遊山玩水寫詩喝酒,李白的錢哪來的?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