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成都歷經2000多年,城市的名字和城址都未更變動過,正兒八襟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然而在外地朋友眼中,成都好像並沒有什麼歷史文化。一樣的高樓大廈,一樣的鋼筋水泥,和其他現代化城市比起來除了美食並無太大差別,也只有小吃多,火鍋店麻辣燙多。

古城,最好的方式是看它的歷史遺蹟,北京的長城、西安的兵馬俑……成都有什麼?還真不好說。其實在成都,還有很多古城牆的殘垣斷壁記錄著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只是它們散落在各個角落。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成都鳥瞰


成都城牆,在歷史上是被稱為西南城牆之最,不亞於首都。五代時期,後蜀皇帝皇帝孟昶在成都城牆上遍植芙蓉,更是讓成都贏得了芙蓉城的美譽,芙蓉花也成了成都市的市花。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四川成都的城牆建於明初,在宋、元城基礎上築成,是中國西南地區著名的城垣建築。明末,戰亂頻繁,城牆多被破壞。時至康熙年間,由四川巡撫在明城廢墟上重新修建了清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又花費巨資重修,所建城牆周圍長二十二里八分,上有垛口及箭孔8122個,八角樓4個,炮樓4個,城牆高5丈。城牆四周分別建有4個門,門外建有方形甕城,並遍種芙蓉,間植桃柳。

據《成都城防古蹟考》記載:“原來之東、南、西、北四門,皆有月城。因其地城牆城門皆雙層,形如半月,民國時陸續拆除,闢為街道。至抗日期間為避空襲計,四面城牆增開缺口甚多,茲不備舉。今日唯北較場口軍區後,尚有舊軍校修之城門洞便道,為舊城磚所砌,是僅存之城磚及城垣之樣品。”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華陽新志》稱成都古城牆“樓觀壯麗,城郭完固”,“冠於西南”,“不亞於京師”。但歲月滄桑,而今成都市遺存的古城牆只有北較場、中同仁路、成都制約廠一廠、西較場、濱江東路北側等處了,總長度不足千米。其中,尤以北較場的古城牆保護較完好,長度最長,規模最大。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1935年,兩名西方婦女站在城牆上

成都自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0年)築城,至公元1949年,歷時2059年。

成都城牆建於明代初年,在宋、元成都城基礎上築成,它是我國西南地區著名的城垣建築。明末,戰亂頻繁,城牆多被破壞。清康熙、雍正年間加以修葺。

乾隆四十八年(1783)花費巨資重修,所建城牆周圍長二十二里八分,上有垛口及箭孔8122個,八角樓4個,炮樓4個,城牆高5丈。城牆四周分別建有4個門。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1929年,南門

 雍正《四川通志·城池》記載:成都城牆“高三丈,厚一丈八尺,週二十二里三分,計四千一十四丈,東西相距九里三分,垛口五千五百三十八,敵樓四,堆房十一,門四”。此城較乾隆重修的城二十二里八分略小。清城城門四:東曰迎暉,南曰江橋,西曰清遠,北曰大安。門外建有方形甕城,並遍種芙蓉,間植桃柳。而這就是“蓉城”的來歷。。《華陽新志》稱:成都城牆“樓觀壯麗”“冠於西南”、“不亞於京師”。
  成都人春日愛登城牆,發思古之情幽。從城牆上放眼望去,滿眼的青磚瓦房、四合院、吊腳樓,鋪石板的老街上小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古剎鐘聲傳來,成都城平添一種古老的遺韻。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通惠門

1913年,成都開鑿了位於西較場附近的通惠門(又稱新西門),溝通了青羊宮和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這兩個成都最重要的公共場所,沒想到卻並由此開啟了城牆消亡的歷程。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命人為兒子朱椿所建造蜀王府,整個王府富麗堂皇,規模宏偉,被人認為可以與故宮相媲美,所以又稱“成都皇城”,然而,這座豪華無比的古建築,到如今只留下一個皇城壩的地名,讓人心痛!

“皇城”北邊起於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達東華門,西至西華門,就是現在的天府廣場和四川科技館以及成都體育館一帶。明清時期的蜀王府城牆周長為22裡,牆體高大寬闊,甚是雄偉!

在整個清代,四個城門是成都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東門稱“迎輝”,南門稱“江橋”,西門稱“清遠”,北門稱“大安”。四個城樓也分別有名稱,東門城樓稱“博濟”,南稱“浣溪”,西稱“江源”,北稱“涵澤”,到了民國城門在戰亂中有損毀,但還基本存在。

新中國成立之後,在當時的成都皇城(今天府廣場一帶)搭建了一個小天安門,之後的幾十年成都每年國慶都要在這裡舉行大型慶典活動,但在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WH大革命“中它完全拆除,成都的城牆也在這場WH大革命時期終於被夷為平地。

成都,作為中國的十大古都之一,已經失去了古都的標誌。小天安門現在的位置正好就是成都天府廣場旁的四川科技館的位置。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小天安門

清朝和民初成都的四個城牆城門,城門雄偉異常!不愧是冠於西南的古城牆!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成都城牆北門

 古城牆一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有殘垣斷壁,但城牆不被人加以保護,不斷被人取土、撬磚、開荒種地、堆垃圾,搭建破爛蓆棚,特別是在文革時被大量挖土打戰備磚,成都的城牆終於被夷為平地。今天只有一小段城牆還在,還是用殘磚廢土重修的,算是對那麼一道古城牆的見證。
  有人戲稱:載譽幾千年的成都而今只剩下一段牆(北較場的老城牆),一間房(杜甫草堂),一座廟(武侯祠),一堆墳(王建墓),一口井(薛濤井)。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北門和街

西安之所以可以堂而皇之地稱自己為古城,因為它有兵馬俑和古城牆作為見證。成都憑什麼說自己也古老?城牆挖掉了,皇城炸掉了,城內的河道填平了,古橋拆光了,池塘沒有了.水也廢棄了.幸虧還有幾件出土文物放在博物館裡,但要賣那麼貴的門票也少有人參觀。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西城門外的一條小路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成都古城牆東門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東城門垛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成都古城牆南門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南門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成都城牆西門

可供參觀的古城牆

北校場古城牆

地址:五丁橋南,北較場西路與武都路交界處

北較場古城牆與其它幾處殘存的古城牆一樣,都屬明清時期的建築。據歷史記載,成都唐宋以前的古城牆,由於年代久遠和歷代戰爭,已不復存在,偶爾在施工

中發現地下遺蹟。明清時期,為了加強防衛,進行了大規模築城。但明朝末年,戰亂頻仍,成都城幾乎夷為廢城荒野,城牆多被毀壞。清康熙、雍正年間曾加以修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政府花費巨資對成都城進行了整修。當時重修的成都城牆,“高二丈九尺四寸,寬五丈五尺,厚一丈八尺,上置垛口八千一百二十二個,八角樓四個,炮樓四個,城樓頂高五丈,分四門,門外建有方形甕城,周長二十二釐八分,東西距九里三分,南北距七里七分(舊制一百八十丈為一里)”。明清古城牆不少在歲月流逝中垮塌,但主要在建國初期、一九五八年和“文革”三個時期,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除,“大躍進”前拆毀了成都“大城”,“文革”中拆毀了皇城。現存的幾處古城牆是在歷史的多次劫難中遺留下來的,實屬十分珍貴,從中可以窺見成都城的歷史風貌和形制,也為研究明清時期城防建設和與各朝代城牆的比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現北較場古城牆剩下兩段:一段在西面,長300餘米,高約 9米,保存下來的牆體為黃土築成。據附近居住的一位老者說,牆的外層包磚在1958年被拆去修西北橋去了。土牆上長滿雜樹,遠望像一山丘叢林。牆西為飲馬河,是古代的護城河。東城根街北延線修通後,這段古城牆正在作保護處理,外城砌上了從東門一帶運來的清磚。據施工單位說,準備砌築12米高,並修復城垛、射孔、敵樓等,以展現古代城牆的風貌。屆時,這裡將成為王爺橋旁的古蹟風景點。另一段在北較場子后街中段,,長30餘米,高約8米,且有一城門洞。我曾於1986年初開始,在城門洞側居住了十多年。該段城牆外層包磚保護較好,城牆外側建有垛口25個,內側為水泥欄杆。城門洞為三層磚石拱券,下部為紅砂條石,洞門外側高約5米,內側高約6米,寬約5米,深約12米,兩扇厚約10釐米的楠木大門保護完好。據有關資料記載,該城門洞是1938年國民黨中央軍校(前身為黃埔軍校)成都分校駐北較場時,為了防日本飛機空襲,便於向城外的府河疏散而專門開的,並取名“存正門”。現城門洞上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還存刻字的匾石,但字跡已風化。當時還在門外護城河上建石拱橋一座,以教育長張治中(字文白)之字命名“文白橋”。現橋已不存。據在北較場長期工作的人回憶,原城門洞東西兩側的的城牆是在七十年代初為修辦公樓和其它房舍拆去的,保存的城門洞城牆兩側斷面用拆下的舊磚進行了包砌,保持了古城城牆的原貌。1985年7月,該段古城牆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碑石立在城牆之上。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水東門城牆

有石梯臺階可供上下城牆遊覽

地址:武城大街、東安南路交界處“嬌子苑”內

“古城牆,是嬌子苑的標誌性建築,也成為我們業主休憩、玩耍的主要陣地。”一位嬌子苑的業主如是說。她當初之所以買了這裡的房子,就是被這個擁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牆所吸引。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水西門城牆

這是段小城牆,小到融進了小區裡。水西門城牆位於同仁路“錦都”內,現在只剩一個殘角。雖說是殘,但是牆卻很新,很明顯是被修復過的,少了些歷史的感覺。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防空洞古城牆——西城牆

位於實業街與下同仁路口。又是同仁路,可見這裡曾經有著很多歷史故事。這段城牆在成都市婦幼保健院的斜對面,現在已經被圍得嚴嚴實實,裡面正是擁有防空洞的城牆。防空洞是抗戰時期的產物,能容納百人左右。新中國成立後,該防空洞被廢棄,原成都水錶廠將其作為存放汽油和煤油的倉庫,此遺蹟才得以保存至今。


成都古城牆: 輝煌的曾經、失落的現在(附黑白彩色照片)


其他成都城牆

北較場城牆附近有段清代古城牆,在北較場子后街中段,長30餘米、高約8米,且有一城門洞。

錦裡西路的北面保存下來最長一段清代老城牆,挨著後勤部大院。

下蓮池街4號院和12號院內,各有幾十米明顯的清代城牆殘垣。雖然這兩段殘垣殘破厲害,但保留有不少刻有銘文的城牆磚。

王家壩后街也有一段老城牆遺蹟。這街就修在原來城牆的殘牆上,因此比旁邊要高3米左右。

:文字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