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国度,英统时期饿亡百万人,逃难美国成功融入主流

爱尔兰位于英国西侧,与英国隔爱尔兰海相望。虽然只有一水之隔,源于凯尔特人的爱尔兰和日耳曼系的英格兰却分属不同族群,他们信奉天主教而非英国新教。从血缘上,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更为接近。

从十二世纪起,处于弱势的爱尔兰就受到英国的殖民入侵,到1801年被正式并入英国版图。如果没有特别变故,也许爱尔兰全岛至今仍是大不列颠统治区。

神奇国度,英统时期饿亡百万人,逃难美国成功融入主流


种族、宗教、文化上的差别,令英国统治者并未善待爱尔兰人,大批英国移民来到厄尔斯特省(北爱六郡),将那里的原住民驱赶到更加偏僻荒凉的地区。大量爱尔兰人失去土地,成为给英国农场主打工的佃户,或者重新开辟一小块土地用以谋生。

高产作物马铃薯的引进,改变了爱尔兰人的饮食结构。即使很小地块中的产出,也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有利就有弊,马铃薯的迅猛普及,也使爱尔兰对这种作物形成过度依赖。

神奇国度,英统时期饿亡百万人,逃难美国成功融入主流

饥饿的爱尔兰农民

灾难随之降临,1845年一种霉菌突然爆发,造成马铃薯大面积腐坏,爱尔兰面临断粮困境。英国的长期打压,使爱尔兰成为全欧洲最落后地区,来到此地的游客无不惊讶于它的贫穷。而英国亦将爱尔兰作为粮食基地,即使面临着严重灾荒,爱尔兰仍然维持着粮食净出口。

更令人不解的是,英国对这片属地的糟糕状况视若无睹:虽从美洲进口大批粮食,有一部分还经爱尔兰港口转运,而依靠种土豆为生的爱尔兰人却无力购买,只能忍饥挨饿。

神奇国度,英统时期饿亡百万人,逃难美国成功融入主流

爱尔兰街头纪念大饥荒的雕像

奥斯曼苏丹看不下去了,宣布捐助一万英镑善款,却遭到英国阻挠,因为维多利亚女王也只不过捐了2000英镑。于是苏丹在捐出1000英镑后,又偷偷运来三船粮食。即使远在美洲的印第安部落,也凑了700美元救济灾民。

反观英国,即使是对民间自发的救助,也要人为设置壁垒。也许在统治者眼中,让异教徒们自生自灭是最好的选择。

神奇国度,英统时期饿亡百万人,逃难美国成功融入主流

背井离乡的爱尔兰人

在长达五年的“马铃薯饥荒”中,饿病而死的爱尔兰人高达上百万。活下去的欲望,引发声势浩大的欧版“闯关东”,大批爱尔兰人拖家带口逃往美国,接下来的几十年间,移民人口接近200万人。

初到美国的爱尔兰移民日子并不好过,他们只是一群想求得温饱的农民,既无资金又无技能,而且受到英裔新教徒的鄙视。可能是受够了昔日辛勤种地吃不上饭的生活,爱尔兰人更喜欢住在城市中,即便是一大家子挤在阴暗潮湿、厨卧厕三合一的狭小单间中。

神奇国度,英统时期饿亡百万人,逃难美国成功融入主流

到达美国

他们干得是城市里最脏最累的体力活,处境艰难。甚至在南方农场主眼中还不如黑人,至少黑人还能通过转卖获利,爱尔兰人只配去做些低等工作。第一代爱尔兰移民相当苦逼,能活下去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南北战争时,大量爱尔兰人加入北方联邦军队,大概组成了40个团级军事单位,他们在战争中的贡献,逐渐给自己赢得尊重。

神奇国度,英统时期饿亡百万人,逃难美国成功融入主流

早期拓荒者

在美国西进运动中,爱尔兰人成了修铁路、挖运河的主力,随着工程推进,他们沿路留下的破旧工棚,也变为日后繁华市镇的基点。从第二代起,爱尔兰人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中产阶层,并通过手中的选票取得了话语权。

如今的美国爱尔兰裔已达3600万,占全美人口12%,仅次于德裔位居第二。相比之下,母国爱尔兰总人口不过500万。

神奇国度,英统时期饿亡百万人,逃难美国成功融入主流


几代爱尔兰裔的不懈积累,也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在美国45任总统中,近半数来自爱尔兰裔,如林肯、罗斯福、肯尼迪、克林顿等。其实在美利坚民族长期混居生活中,既形成独特的文化,血缘上也是兼收并蓄,即使祖上有爱尔兰血统,也已极为稀薄。声称自己的爱尔兰裔身份,无疑会增加这一大群体的亲近感,对拉票的作用极大。

神奇国度,英统时期饿亡百万人,逃难美国成功融入主流


因为饥荒背井离乡,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历经数代站稳脚跟,爱尔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新大陆上的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