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的線下實體是否受到了疫情的衝擊?

於筱惠1


這個衝擊真的很大,不緊公司無法上班,對我們這些個體經營戶就是好像是天塌下來了一樣,每天沒有收入開銷還得照樣有,不知道這樣還能堅持多久。希望疫情趕快過去。


牆布布


疫情當下,受最大沖擊要數實體店了,第一現在各市各鎮各村都封路,不知要等到幾時才可以開門營業。第二就算可以開門營業也見不得會有多少人逛街買衣服,去年沒有疫情生意也好不到那裡,第三這個時候又不知道買些什麼,冬裝已過,春裝未上,夏裝未到,所以還是在家歇看吧!


8紫天葵1


疫情期間對於我來說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因為我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麼線下實體,經濟來源是出門打工,不過在病毒防控期間全國各地都一樣不能出門,就算可以出門找事做,說不定會被傳染,到時候花的錢比賺的多,這樣算下來我就沒什麼影響!只有那些開實體店的才有大影響,記得以前我在浙江上班,那個時候沒有網購,想買衣服得請假,然後去店裡看看有沒有既便宜又看得上眼的款式,長時間在店裡面挑,那個店老闆還會罵人,說些不著邊際的瘋話,說什麼買不起就不要看不要摸更不要試,那個時候就在想這些實體店怎麼還不垮臺?真是一語成讖,自從淘寶一出來,我日常生活中用得著的東西基本上都是網購,便宜不說,選擇餘地大,款式又多又好看,真的很感謝馬董搞出這個網購平臺!疫情期間,我老家那些小店都不敢開,一個鎮只有兩個超市供貨,裡面的東西比平時價格高的離譜,而我每天都在網上淘,短短二十多天已經200多單了,都用得著而且比實體店便宜好多,因為買的多,很多都打折,另外有優惠券,淘金幣抵扣,簡直美si了!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實體店會被淘汰,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且也是很多人樂見的!


遠少LZY


受到了很大影響,車間沒法正常開工,員工工資照發,很多原材料漲價,物流不發貨,房租必須要交,每年這個時候就是旺季,今年卻零收入。但是疫情當前,只能希望所有的人都安全,只有人安全了,才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賺更多的錢。


米粒兒129648403


做為一名自由職業工作者,我沒有線下實體店,所以除了疫情本身帶來的經濟壓力衝擊,沒有了收入來源,生活過得很艱苦,其他一切都好。

但是我的親朋好友們,一些老闆們,卻被疫情無情的衝擊到體無完膚了。


1. 我小學同學家裡是開KTV,反正從疫情開始就把店關了。

沒有疫情,線下KTV生意也不好做!

近幾年,線下KTV行業發展早已式微。前瞻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5-2016年間,傳統KTV行業迎來倒閉潮,門店數在2016年遭遇斷崖式下降,截止2016年底,傳統KTV門店數量僅有5.4萬家左右。沙利文研究報告顯示,KTV的數量在2014~2018年間的複合增長率為0.3%,預計2019~2023年間的複合增長率為1.2%。

除了由於同質化、低價競爭、消費模式單一等弊端之外,線下KTV還受到了線上唱歌軟件和迷你KTV等新業態的衝擊,全國範圍KTV單店的收入表現處於下滑狀態,很多傳統KTV企業都是在夾縫中艱難求生,而這次的疫情可能只是成為了加速傳統KTV行業衰落的催化劑。

可想而知,疫情的衝擊有多大,變革式的衝擊!


2. 我一個大學同學,原來是練體育的,後來畢業了就從事的健身行業。

聽他聊了一下他行業的情況:

以往健身行業的規律,二、三月是行業回暖,業績上揚的時段,如今疫情的影響,健身房大面積閉店,讓它們錯過了一年中最關鍵的資金回收季度。

整個健身行業旺季的正月十五已過,從1月底便停業的門店依然未能開門營業,指望在春節期間拉新的客戶可能性已不存在,目前整個行業陷入了營收接近停滯,但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健身房同樣是人力密集型行業,現金流僅夠撐3個月也是大部分同行的現狀。”

所以大家都做出了改變,放棄了門店,轉線上操作!

疫情發生以來,部分健身品牌開始轉向線上直播健身課,維繫待在家中的粉絲用戶。

直播健身課可以適當增加部分收入,緩解當前的困境,也可以維持與會員的關係,或是活躍新用戶。

可想而知,疫情的衝擊雖然大,但是有部分行業改變運營模式,還是能勉強前行。


3. 我們這種自由職業的人,那該何去何從呢?

疫情的衝擊下,沒有收入來源,只有看看今日頭條了!

哎 ..... !


俊秀青年


這幾天我剛好走訪部分購物中心,從實際瞭解到的情況來看,本次新型冠狀病毒對線下實體店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從1月24號開始,受疫情影響,線下大部分店鋪都逐漸休業,其中包括包括餐飲業的八合裡海裡牛肉火鍋、海底撈、九毛九、西貝莜麵村、綠茶等行業領頭企業,零售方面如名創優品、優衣庫、only、KIKC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休業,在營業額店鋪也基本處於虧損狀態強撐著度危機,其中購物中心和街道步行街情況基本一樣,甚至用舉步維艱來形容也不為過。

第二:損失方面,預計線下各實體企業整個2020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都非常難看,2月,3月,4月都會銷售非常低,甚至趨於零。實體企業要承擔人工、租金、水電、員工工資等費用,一個100多平的店鋪一個月的類似固定成本10來萬甚至更高。一個月的損失可以說是非常恐怖的。現金就充裕一點的企業可能會能撐過這個時間,一些現金流本來就很吃緊的企業就非常困難了。

第三,除了終端經營性的企業損失比較外,跟隨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影響也非常大,供應商的出貨量少了,回款少了,也進一步影響到更下游的企業資金回籠。購物中心等商業業主,為了支持商家進行免租、減租等也使業主資金回籠變少。

第四、還有其它製造業、畜牧業、進出口貿易等等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

第五,雖然形式很嚴峻,但是國家也出臺了不少政策來幫助企業儘量減少損失,儘快復工復產,商場等業主也通過降低租金等方式幫助企業,形勢一定會慢慢變好。

第六,機會,雖然大部分企業比較艱難,但是跟老百姓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超市、生鮮等企業卻通過線上等銷售渠道讓快速度增長。因此,疫情過後各企業應該更加重視線上和線下一體化的渠道大趨勢。

以上是我的部分了解,希望可以幫到你。







大魚帶你去逛街


線下實體店受到疫情影響是無可避免的,那疫情下實體店能做些什麼來自救呢?

1、啟動“疫情期線上業務和送貨到家”的服務模式

實現“線上業務和送貨到家”服務模式需要實現3個關鍵點:

①線上銷售平臺和結算功能,例如:門店小程序商城、微信公眾號等,通過線上能夠完成產品售賣、支付以及結算。

②梳理“送貨到家”的服務產品,選擇簡單易上手、週期性使用的產品,確保門店服務能延伸到居家生活中。如果沒有,就要考慮這方面供應渠道的建立和選擇。

③門店上雲,社群、公眾號以及小程序。

用群做溝通、用公眾號做日常互動以及通知、用小程序實現快速傳播和交易。

另外,也可以根據企業能力和人力資源情況,結合短視頻、直播、音視頻教程等多媒體方式實現產品銷售推廣。

2、社群營銷,在線盤活老客戶以及拉新

在疫情的特殊時期,社群成了“最低成本”的客戶營銷互動方式。

它能幫助門店更好地解決產品銷售問題,通過微信、QQ群等形式來售賣門店的產品,並對用戶提供相應的服務。

(我們學員社群成交賣牛肉醬)

當然,我們還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活躍社群,提高用戶粘度,讓社群為我們產生價值。

3、策劃設計“社交+門店”的營銷裂變

因為病毒肆虐,把消費者“關”在了家裡,到店的客流量驟減,如何基於微信生態環境實現內容的傳播是實現“社交+門店”落地的關鍵。

疫情期間,一場基於“爆款設計”+“社交裂變”的營銷活動也許能幫門店度過一次生存危機。

比如疫情期間很多商超、便利店做起了社區團購服務,線上(微信群、小程序、微商城等)下單,無接觸配送或到店自提,也是一種不錯的新零售方式。

4、開啟“疫情後會員+”的服務模式

這次疫情的出現,讓大家明白了:如果沒有自己的客戶系統、會員存量,門店是經不起折騰的。

對於門店如何啟動“會員+”,有兩個關鍵點:

①建立會員系統,設計等級管理制度。不同消費檔次的客戶分配不同的等級做管理,利用內容、工具、社群等做日常連接工具。

②從客戶首次和門店發生互動,所有活動設計圍繞引流到店、轉化成交、客戶數據沉澱和挖掘、再次購買刺激、口碑傳播這四個環節來進行佈局。

比如疫情下,我們可以盤點自己微信的客戶,做一些會員回饋的活動,盤活老會員,也能為我們帶來新用戶。

關於疫情期間線上獲客的方法和技巧,歡迎你私信跟我交流。


坤龍老師


疫情影響下,影院,景點,餐飲店,各類店鋪幾乎全部關閉

西北這種大企業暫且只能支撐三個月,影響不言而喻。

對我朋友的實體商鋪的衝擊幾乎是致命的

無法營業,但店租人工費照付,屬於不斷虧損的狀態,疫情下企業好多都在裁員

因而我朋友已經打算暫且先發展副業

他考慮目前大火的直播賣貨,無論是目前已經大火的APP,還是真正追趕的微信直播,都在風口上。

絕大部分都知道的李佳琦,一個傳奇人物,不就是直播賣貨的代言人嗎。

當然很多人會說了,只有一個李佳琦。

傳統直播平臺流量都給大頭了,因此何不轉向目前也在迅速發展的微信直播?

線上購物,直播帶貨等都將迎來一波熱潮。帶貨模式:抖音,快手,以及淘寶直播大家都不陌生。

目前微信已經加入這個行列,騰訊下的小電播以及已經出現的微信直播APP都將是網紅經濟、直播帶貨模式的推手,微信直播迅速發展,這預示大家都盯上了直播賣貨這塊“肥肉”。

微信是私域流量,是可以無限拓展的池子

且如今的線下實體唯有轉“線下+線上”的模式才是與時俱進的改變。

方便客戶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我想會有純線上經濟,但實體卻無法獨立發展


雲生活


2月20日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介紹: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建國以來的一場非常戰役,病毒來勢之洶、疫情傳播之烈、範圍擴散之廣、全社會所面臨的挑戰之大,堪稱前所未有。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目前餐飲業企業超過1000萬家,在疫情爆發期,大多餐飲企業都已經停止營業。預計疫情過後,餐飲行業的恢復也會是比較遲緩的。

按照恆大研究院發佈的報告估算來看,此次餐飲零售業在春節7天內的損失金額可能達到5000億元。有專家預判,2020年整體餐飲行業收入將會減少7000--8000億,整體行業將會較2019年下滑10--15%左右。

美團研究院於2020年2月初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餐飲商戶的影響開展了問卷調查(共回收35019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32420份,問卷的填寫日期是2月2日-2月4日。下文簡稱“問卷調查”)。問卷調查顯示,69.3%的餐飲商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營業損失非常大;25.8%的餐飲商戶表示損失較大;只有4.9%的餐飲商戶認為損失較小或基本沒影響。



事半功十倍


這個不用說啦肯定受的了衝擊啦呀,不過沮喪和難過也沒有用啊,誰叫這是幾年都難遇的疫情呢,但不過有的利用互聯網賺錢的大佬們估計是沒有受到衝擊的,自我總結了幾點。

第一:經濟問題了,不能去上班工作就證明資金鍊會短缺導致虧損或者嚴重的話導致失業。

第二:就業問題:咱們中國的GTP應該算是迅速下滑了,企業有虧損比較嚴重和倒閉的,使得大量員工被迫失業只能另尋他路,所以就業問題成了很大很嚴重的問題

第三個:也就是我所說的利用互聯網賺錢啦,不過這玩意兒是真的蠻賺錢的,所以建議大家在工作之餘去弄弄這些它不會佔用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個不像你上班一樣每天要8.9個小時去打理它或者甚至是更多時間,這樣你能上班有固定工資又能有其它多餘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