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鐘讀懂《論語》中的“君子”

“君子”在《論語》當中是一種完美的形象,他們融合了一切完美品格,美玉無瑕。

2分鐘讀懂《論語》中的“君子”

“君子”一詞在《論語》中出現了107次,而且通常和卑鄙的“小人”形象一起出現,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全書來看,我們可以為《論語》的君子總結以下幾點:

1、學業精到,終身學習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要想成大事,絕不能空口談談,必須要學有所成,學問精神上成為一個“君子”的重要標準。《論語》也記錄了許多學習方法,比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

2分鐘讀懂《論語》中的“君子”

孔子本人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好學”,他說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說明不止君子,千古聖人也是學來的。

2、光風霽月,品格高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是說君子為人,凡事都問心無愧,但小人因為做過太多壞事,難以過上內心寧靜的生活。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考慮問題、付出行動以大局為重,有能力團結大眾;小人卻經常拉幫結夥、徇私枉法、厚此薄彼。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做事明白大是大非,但小人做事只看到蠅頭小利,往往見利忘義。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是行動的巨人,但小人往往貪圖口舌之利,是行動的矮子。

例子很多,總之君子是儒家“仁義禮智信”的集大成者。

3、君子固窮,不畏困境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在困境中也能堅守自我。磨難是人格的試金石,真名士還是假君子,逆境之中一看便知。

4、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儒學中的君子能很好地處理與家人的關係,和家人都一團和氣。

5、理想高遠,有治國之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君子以天下為己任,要把自己高尚的德行傳播給世人,以德治國。而在這個過程中必定充滿苦難,但他們為了大業在所不惜。

2分鐘讀懂《論語》中的“君子”

比如孔夫子本人,就為了個人政治抱負不畏艱辛,遊走多國。

以上總結有不全面的地方,但時隔幾千年,孔夫子的君子觀,在這個浮躁社會依然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