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代女人以肥為美?宋代女人以瘦為美?

孤獨的行者001


正本清源,唐代女性以肥為美,宋代女性以瘦為美是網絡流行語!

唐代女性以豐滿為美,宋代女性以瘦為美,應該是網絡流行說法,在唐朝和宋朝從來沒有記載唐朝的男子都欣賞豐滿的女子,宋朝男性大都喜歡瘦一點的女子。

其實胖妹妹和瘦小姐應該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整個朝代能夠形成這樣的風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唐以肥為美,宋以瘦為美是一個謬論。

唐代女性代以肥為美是怎麼來的?

縱觀記載唐朝的史書,從來就沒有說過唐代以肥為美,那麼這個判斷是怎麼得來的吶?建立這種判斷的正確的原因有兩大條:

第一,楊玉環的名人效應。

有兩個成語很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第一個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第二個是“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兩個成語都是講的帝王如果有偏好,必然是上行下效,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名人效應。

唐朝以肥為美的一個重要源頭是唐玄宗喜歡豐滿一點的楊貴妃,這使得當時唐朝上下的女兒都以肥為美。(宋代《楊貴妃上馬圖》,楊貴妃確實豐滿)

那麼唐朝只有你一個唐玄宗,其他的皇帝是不是都喜歡豐滿的女性吶,這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條,唐朝各種壁畫的仕女圖形象。

在唐朝的繪畫和壁畫中,數量眾多的仕女圖,都是比較豐滿的。眾所周知,唐代繪畫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閻立本和吳道子,他們引領了唐朝繪畫的風氣。閻立本生於601年-673年,屬於初唐時期,唐朝正在蒸蒸日上;吳道子出生於685年左右,於759年去世,他生活在盛唐時期。這兩個人的生活時代唐朝是鼎盛的。

唐朝的繪畫主要有以下幾大類,寺廟型繪畫、歌功頌德的繪畫、貴族生活的繪畫,也有一些田園類的畫作。通過以上我們可以得知,繪畫的主流在上層生活上,基本不表達下層社會的繪畫,不具有普遍性。(閻立本的《步輦圖》,繪畫中的女性偏豐滿)

唐朝的繪畫中女性大都以豐滿為主流,貴族上層社會能不豐滿嗎!因此眾多豐滿的仕女圖形象代表不了唐朝整個時代的主流,只代表上層社會。

唐朝女性以肥為美只是一個現代網絡的流行語,沒人能夠證明唐朝確實的風俗面貌。

宋代以瘦為美對嗎?

好像很多王朝的上層人物都喜歡苗條的美女。春秋時期的楚靈王就是“愛細腰”,西漢漢成帝劉驁的第二任皇后趙飛燕就是一個非常苗條的美女。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只說宋代人喜歡比較瘦的美女有失偏頗啊。

一、宋代的名人效應。

判斷宋代人喜歡瘦的美女在名人代表上有宋太祖喜歡的花蕊夫人很瘦,宋徽宗喜歡的妓女李師師也是努力減肥,為宋徽宗所寵愛。(李師師劇照,曾經減肥)

因此有人判斷,宋代以瘦為美了,典型的證據不足。

二、宋代有關減肥方法的記載非常多。

美女減肥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一樣,宋代的女性減肥花樣百出,現在我們所用的減肥方法幾乎都涵蓋了。宋代減肥方法如下:

1、減肥飲品——抹茶;

2、束腰胸減肥;

3、飢餓減肥法;

4、少吃多運動減肥法,如跳舞、蹴鞠等運動,也有輔助以針灸、推拿、按摩等方法;

5、極端做法。如吃自己厭惡的食物、喝少量的水銀等,為了瘦連命都不要了。

即便有這麼多減肥的方法,也不能逆推出宋代人喜歡瘦。南北宋時期,經濟發達,生活富足,人口增加很多,這從側面上可以看出宋代人生活是比較富足的。自然有很多人富裕階層因不參與太多體力勞動而變得肥胖起來,特別肥胖對身體不好,自然需要一些減肥的方法。

宋代減肥的人群除了富裕階層之外,主要集中在妓女減肥,很多記載都是來自於妓女的野史記載。

不管怎麼說,宋代男人大都喜歡稍微瘦一點的女性,但不止宋朝一朝喜歡,應該收很多朝代的男人喜歡瘦美女!

以上判斷都是以偏概全,總歸是為了吸引大家。


穿越再現彼岸


導語 唐代以肥為美與宋代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其實反射出了兩個時代的民族強弱的本質。

在我國泱泱歷史長河之中,一提起大唐,腦海之中必然會浮現長安盛世歡歌,文字激揚豪邁,軍事威壓八方的場景!也會為這個時代自豪,在國外的華人聚集區都稱為“唐人街”,大唐時代對後人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而提起宋朝,儘管也有盛世繁華,文采風流,名臣輩出,但總掩飾不了“檀淵之盟”、“靖

恥”、“紹興之議”的虛弱,對外懼之如虎,在內偏安逃避的心態!

唐代尚武之風盛行,無論文武出入大多騎馬,身手矯健。士人文武兼資,寫出的文字多為“百戰黃沙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的自信豪邁!

由此對女性之美的自然會崇尚豐腴健美,凹凸有致,自信優雅的審美觀!

所以在唐代時女性打馬球,騎馬聚會遊玩屢見不鮮,形成時尚。上層風氣如此,自然就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審美觀。

相反在宋代實行崇文抑武,士大夫出入大多坐轎子,身體孱弱。文人詩詞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婉約”之類。

這樣的士大夫階層自然欣賞不來唐代女性的豐腴靚麗,自信優雅的風采,會失去自信的!所以推崇清秀文弱,平胸纖足的審美觀。

結束語 一個時代對女性審美觀不僅僅體現出民族的心態,也反應了社會的進步。一個強盛的民族自然會推崇女性健康之美,才會孕育出強壯的下一代。所以從胡適的“大奶奶主義”到“天足運動”再到新中國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無不體現了對女性的尊重,和時代的進步。

個人觀點 歡迎討論


小院雜談


唐代人以胖為美,唐朝古畫中所勾勒的美女,幾乎都是標準的胖子,為何唐代人卻認為她們是美女?

原因一,物以稀為貴

由於古代生產力相對落後,導致普通百姓溫飽都成問題。即使在唐朝盛世,大多數普通百姓也只能生活在溫飽線上,致使人們普遍比較瘦。看慣了瘦子的世人,對瘦子早已“審美疲勞”了。若這時出現個胖子,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認為此人長相非凡,身形俊美。

原因二,唐代的胖女生,大都比瘦女生健康

由於各種致人肥胖、危害人體健康的添加劑,在唐代還沒有被髮明,所以那時的胖子基本不是“虛胖”。那些被純天然、無公害食物餵養的女生,堆積在體內的是真正的“食物精華”。她們身強體壯食慾好,方能體胖;她們心性寬厚人緣好,方能體胖;她們腸胃健康吸收好,方能體胖。

原因三,唐代女生能胖,代表其家庭富裕

由於古代科技、經濟基礎沒有當代雄厚,所以普通人家的女子體力勞動頻繁、糧食也僅夠吃飽。我們現在,洗衣服有洗衣機、燒菜有燃氣、衣服也是工廠裡機器紡織的;唐代婦女,洗衣得手搓、做飯得手動燒柴生火、做衣服的布料也得親手紡織。並且普通人家的女生,每天的食物僅夠其吃飽,不夠其“養膘”。而富裕家庭的女生,體力勞動有下人幹、每頓飯都能吃撐。

唐朝是歷史上最富足和開放的時代,所以女人豐滿和胖是標準,是風向標。到了唐末滅亡和五代十國亂紛紛的世道,由於戰爭的緣故,吃飽肚子也就不錯了,胖女人逐漸減少,反而瘦美人多了起來,從五代十國過渡宋代是分裂到統一的時代,是動盪的時代。所以宋代是以瘦為美的。這好比食物短缺的非洲不談什麼減肥而是想如何增肥一樣。

宋代剛建立時,國家還不是很富足,女人是以瘦為美的,比如宋太祖喜歡的花蕊夫人就是窈窕美人。


史海閒聊


唐時貧瘠,宋代富足。

唐宋的經濟發展水平,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導致文化審美有不同,屬於正常。

唐的經濟總量,最鼎盛的時候,也沒趕上之前的楊堅開創隋朝時。全國人口數量最多時,總數也沒超過八千萬。而宋朝,光是南宋疆域,人口已經在一億二千萬以上。

唐代修建了大長安,但此外並沒有太像樣的發明創造,而宋佔了四大發明的三個,廣泛種植棉花,順便把瓷器玩出了歷史高峰。

唐朝一直有吃不飽的困擾,從開國就在張羅糧食,發展水利,推動農業生產,剛過上好日子又來了安史之亂,戶數銳減,重新再來。

像杜甫這樣的人,都只能住茅草房,居然還有小孩眼紅,偷他屋頂的茅草,可以想象腦補一下那個時代。

普通民間,自然以吃飽吃好,吃到白肥豐盈為追求,反映到審美標準上。

宋朝經濟世界第一,不光吃得飽吃得好,還吃得花樣百出,貿易發達,與各國往來繁多,審美追求也妖,女人講求姿態柔媚纖弱,男人穿奇裝戴鮮花,爭相鬥豔。比如水滸上就有個一枝花蔡慶。九紋龍,浪子燕青也是一身刺繡。

就算軍事上宋對北方遼金蒙三代一直處於劣勢,周圍西夏,大理,吐蕃環繞,也擋不住宋人亮騷的心。

過日子,肯定宋舒服滋潤。


劉羽舟和蕭銘珏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人們的審美觀點都是由明星引領的。當然,古代的明星就是王公貴族了,而王后貴妃更是明星中的明星。

楊玉環生在唐朝,是天下千萬女人的榜樣,更是天下男人的夢中情人。所以,女人以胖為榮,而男人既然不能擁有楊玉環,那就退而求其次,擁有胖女人聊以自慰了。

同樣的,因為宋代的皇帝喜歡瘦一點的女人。所以,天下男人都以瘦女為美了,在這種趨勢下,為了將順利嫁出去,女子們只好集體減肥了。


揚生解史


在我的審美角度看,那些只是豐腴,不算是胖。現代女人追求的瘦,倒是畸形的變態審美觀,見到有人絕食減肥到厭食生病的,跟以前追求小腳差不多,殘害女人身體——真心不覺得那種骨架子有什麼美可言,娶女人瘦到那種程度,只會讓自己難受,一輩子沒被骨頭磕過?


TonyDeng


與所處環境和意識形態有關,唐朝初到唐朝中期,唐朝相對和平,富足,胖顯示富態,宋代國家相對戰亂,人民衣不足食,所以逐漸顯出以瘦為美。


看客6371702089753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用戶628680282845流氓


流行色。


覺醒207580216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時代都有各自時代的審美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