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搶的一些人衛生紙而不是口罩呢?

隨心同行


第一,口罩不是每個國家都生產的,尤其是危機時刻產能更跟不上

第二,其實也不是衛生紙了,其他東西現在也都在瘋搶


你特娘滴還真是個天才


從眾心理

學者阿希曾進行過從眾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群中僅有1/4~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保持了獨立性。可見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從眾性是人們與獨立性相對立的一種意志品質;從眾性強的人缺乏主見,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別人意見並付諸實行。

當週圍的人,社交網絡上的人,新聞媒體報道都在說屯糧屯水和屯衛生紙的時候,大家自然就會產生從眾效應,最終造成衛生紙搶購,最終短期內供不應求。然後因為更多的人因為供求關係買不到,又導致更多的更迫切的購買力。

最終的結果是,一些年輕人,看到這麼多中老年婦女瘋狂搶購廁紙,不知道原因也跟著參與其中,就像我國民眾之前搶購雙黃連和消毒液如出一轍。

恐慌效應

亞馬遜日前發出警告稱,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蔓延,其Prime快遞服務正遭遇延誤,許多常用家居用品的庫存即將告罄。亞馬遜透露,許多深受歡迎的品牌和家居必需品已經脫銷,包括衛生紙和瓶裝水等。

加上超市和賣場空空如也的衛生紙貨架。

再加上媒體的報道,對疫情結束時間的不可控和不可預期。

最終造成恐慌效應,恐慌的結果之一便是哄搶和囤積衛生紙。

謠言效應

三人成虎。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很多謠言比闢謠的速度快多了,而且傳播的廣度令人咋舌。

疫情期間有謠言說衛生紙和口罩使用的原材料相同,受疫情影響,原料都拿去做口罩了。實際上口罩的原料是熔噴布,熔噴布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聚丙烯是塑料。而衛生紙的原料是木材。但人們往往更容易相信謠言。

另一個謠言是,很多國家都在傳衛生紙是中國造的,中國受疫情影響產能下降,各國的衛生紙快供應不上了。但實際上,各國自己就會生產衛生紙,但是民眾不相信。有的國家,甚至政府出來闢謠也難以平息謠言:日本家庭紙工業會(東京)事務局已經進行闢謠,表示日本自己會也生產衛生紙,供應充足,大家無需緊張。

需求效應

日本、美國、澳洲等國家確實與我們中國人生活習慣不一樣,在這些國家,無論是便利店、賓館、超市、商場,還是自家的廚房等等,都不用布來擦拭,基本上都是用紙,而這確確實實是非常消耗紙巾的,不信的各位可以親測一下,收拾一下廚房就知道了。而中國人通常是要抹布,用完了可以洗一下再利用起來。以美國為例 ,每人每週使用三圈衛生紙,美國有3.3億人口,消耗量是全世界平均用量的5倍。 以日本為例,衛生紙用量每年每人約17.4斤,按一斤一箱來算大概每人每年用17箱衛生紙以上,能夠和整個歐洲地區比肩。那麼,假設疫情持續兩三個月,一人扛回去兩三箱紙也不算多。

以及……

看到這裡,你應該理解為何歐美和日本人喜歡屯衛生紙了吧。這和中國人搶購口罩,搶購雙黃連實際上有相似的原因。

最後,有網友補充了一個有意思的理由,那就是衛生紙不怕過期,囤多了也不擔心浪費。你覺得呢?


大東東的生活日記


冠狀病毒的英文單詞是coronavirus;但還有一個病毒單詞是norovirus,中文叫諾如病毒,會導致腸胃炎或腹瀉。有人將兩個單詞搞混淆了,所以回去搶廁紙。。[捂臉]


專打怪獸的老男人


你這問題看著不太明白,搶的一些人衛生紙是啥意思?是不是要說一些人搶衛生紙?


一段硬木


我也是聽說的,很多發達國家衛生紙的國產率較高,發生疫情會影響衛生紙的產量,到時候可能斷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