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句話送給父母,疫情期間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一場特殊的戰役,讓全國的父母和孩子都宅在了家裡,幾乎24小時在一起。

有的父母真正做了孩子的老師,有的父母則心力交瘁,分分鐘思念能把孩子塞回學校的日子。

對於被教育孩子搞得“雞飛狗跳”的家庭,這六句話或有“定海神針”的作用。這些都是著名音樂評論家劉雪楓、心理學家葉壯等名人專家在《宅在家 幫爸媽》公益小課堂上講的精華和金句,希望能幫助父母們在非常時期非常教育孩子,趕緊劃重點吧!

別自己翹著二郎腿看電視卻讓孩子去學習

心理學家葉壯作客一起學·家長大學時,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家長邊翹著二郎腿邊看電視劇,然後質問孩子,你怎麼還不去學習?

這六句話送給父母,疫情期間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其實是一個很尷尬的場景。父母不讀書、玩手機,還要求孩子好好學習?

葉壯老師發出了靈魂叩問:“恕我直言,進入疫情非常時期後,作為家長,你看的書多還是刷的劇多?”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影響孩子的成長。尤其疫情宅家,父母和孩子要有更多動作上的同頻,共同學習或者讀書,減少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對彼此交流和溝通也非常有好處。


做好這三點,隔離“病毒”

這六句話送給父母,疫情期間和孩子一起成長

葉壯告訴父母們,當下需要隔離的不僅僅是病毒,更需要隔離影響孩子專注思考、好好學習的負面影響源。

如何做?葉老師建議要做到這三點,父母們劃重點:

有獨立空間。在家給孩子開闢一塊獨立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獨立、專注、高效的完成學習或其他相關計劃;

有獨立時間。規劃出一段學習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除了學習不能做其他的事情;

有規定動作。指上網課、做作業、練琴、寫字、畫畫等每天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


做孩子的“超級老爸”

如何做一個好父親?這是讓很多父親迷茫的問題。不妨學習一下民國“超級老爸”梁啟超。

這六句話送給父母,疫情期間和孩子一起成長

梁啟超嫡孫女梁旋說,爺爺梁啟超讓子女在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圍中成長。他願意俯下身段和子女交朋友,讓孩子們通過和他的精神交流,去感受他的愛,去體驗對他們的啟發和鼓勵,孩子們都願意和他親近。

其實人與人之間,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溝通。如果你是一位平時工作特別忙的父親,和孩子交流很少,為什麼不趁著疫情宅家好好陪陪孩子、彼此敞開心扉呢?


琴棋書畫魔鬼練起,孩子真的喜歡嗎?

這六句話送給父母,疫情期間和孩子一起成長

超長假期,家長總想著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明明白白,琴棋書畫魔鬼練起。

著名音樂評論家劉雪楓老師,以女兒學琴的故事告訴父母們,別讓孩子越學越厭惡音樂、抗拒音樂,除了練習,也要給欣賞音樂留出空間。

他支招說,不論孩子大人,都是自然的、自覺的,逐漸愛上古典音樂,讓孩子始終保持興趣,更不要強迫孩子,否則會適得其反。


童話,是最好的夢!

這六句話送給父母,疫情期間和孩子一起成長

疫情期間,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一起教育科技董事長王強,給全國孩子們讀了三篇童話故事。

同樣身為父親,王強用自己的學習經歷和人生經驗告訴父母,童話中的美如同星空,可以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積蓄無窮無盡的力量。

童話,是最好的夢!每晚睡覺前給孩子讀一段童話故事,讓孩子帶著美入睡,保持內心的真善美,也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前幾天,朋友圈流出一張小學生疫情期間的作息時間表,德智體美勞安排的明明白白,一個六年級的孩子如此自律,讓人驚歎:

這六句話送給父母,疫情期間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個優秀的孩子是南京市礪志小學六年級學生宋子涵,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家庭氛圍自由、溫馨。上學期期末考試子涵三科299(滿分300),會畫畫、會彈琴、還是合唱團成員……

我們問爺爺,這麼優秀的孩子,教育秘籍是什麼?

爺爺說哪有什麼秘籍:“你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是什麼樣;你放下手機讀書,他自然也會跟你一起讀書。”

教育沒有標準答案,但好的教育總有一些可借鑑的經驗。希望這些經驗之談,能幫助我們的父母們,為孩子更遠的人生之路揚帆起航!


瞭解更多教育秘籍和完整版大咖講課內容,來一起學·家長大學觀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