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文 | 半畝方塘

對於今天的商業星空來說,克萊因瓶和克萊因藍,給我們更多的多維度探索性想象。

看過《三體》的人都會發現,互聯時代的商業不僅需要降維打擊的武器“二向箔”,也需要比“二向箔”高維的“黑洞武器”,更需要“奇點武器”。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過去,我們曾經依靠知識、技能和辛勤的工作來求得發展,今天,在線化,可能會依靠覺悟、性情和盡情的“玩耍”來求得發展。從策劃師、演說家、攝影師、節目主持人、烹飪大師、服裝設計師、場景設置師、工藝美術大師,到影視導演、演員、歌唱家,都會有發展的一席之地,心時代的想象力升維,使人的個性、率性盡情成為每個人發展的資源或核心競爭力。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互聯網革命催生了一大批商業革命。消費者行為的一個個場景變化,導致場景商業時代的來臨,終結不在線上吃飯,衍生一波又一波商業紅利。餐飲作為商業的重頭戲,消費再也不僅僅停留在餐飲產品與餐廳服務這個點上,而是追求更多心靈上的極大滿足。好玩、取樂,曬微博、微信、抖音短視頻等,心靈的需求被無限地撐大。

消費促進發展。與以往相比,消費習慣正在改變,消費場景日益多元和立體。對消費者來說,實體店不再是唯一消費場景,當前出現越來越多的消費終端,電腦、手機、平板、智能音箱、智能電視、智能手錶、虛擬設備等,都成為體驗界面。消費者正擁有無數多場景和消費入口。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在抖音上,星巴克顧客種種消費舉動證明:星巴克從一杯咖啡開始,凝結了一種情感關係,塑造了一方社交綠洲,打造了一個心的空間,這是從咖啡到場景的立體式躍遷;從一個商品到衡量一個城市能級的轉換,這更是一種價值的躍遷。如今,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具有消費力和投資潛力,有了更具體直接的風向標和價值尺度,那就是星巴克門店數。

毫無疑問,在人們生存的、生理的需要已經基本得到滿足以後,人們心靈的、精神的需要就開始滋生出來。人們主要需要的已不再是物質(飲食、服裝、房屋、汽車......)本身,而是他們的意味(作為個性、權力、地位、財富的符號和形式)。許多方面,意味成為真正的價值,而物質產品只是一個載體而已。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可以看出,消費方式從點到面再到體的路徑發生了顛覆式的變化。

你能離開手機嗎?或者手機能離開你嗎?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信息的獲得需要智能手機;消費需要智能手機;不瞭解的美食事情可以藉助智能手機來查詢;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依靠手機來協助。智能手機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造了多元化的精神快餐。

食色性也。《禮記》有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法國人說:一個民族的命運,要看他們吃的是什麼和怎麼吃。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吃,在中國是一件意味無窮的事,看重的絕不是酒菜,而是相知與投緣。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當今時代,人們的飲食態度和方式正在發生變化,慢嚼細嚥,用心體味的飲食文化正在興起。

與進食米麵以及菜餚不同,飲料的大量消費預示著人們的飲食正在由營養向純粹的品味轉移。咖啡在各國大行其道,以小罐茶為品牌代表的中國茶,懷揣著中國的匠心,讓新中國茶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再次綻放精彩。茶打開了人們的想象力,在全球呈擴展趨勢,讓人們的思維開始旅行。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在中國,吃喝一直是個很讓人頭痛的問題。連綿不絕的戰亂與災荒,使飢餓成了這個民族最強烈的集體記憶。即使是今天,“成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也被當成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成就而反覆強調。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吃,不僅關係到一個國家政權的穩固,也是這個飢餓民族最普遍的快樂追求。為此,中國人還專門創造了一個詞彙,叫作“口腹之樂”。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人生來就有慾望,人實現慾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他慾望的膨脹。這是一個永恆的距離。隨著人們慾望的飆升,生活的立體面更加凸顯。

生存慾望得到保障之後,人的其他慾望隨之產生,而且是無止境的,是多方位的。當一個慾望得到滿足之後,馬上會產生另一個慾望。慾望思維還與年齡、認知、生存環境等因素有關,並隨著年齡和認知而變化。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人的慾望思維在生存無保障的情況下,慾望是有止境的。在生命有保障的情況下,許多欲望都是無止境的。

一個女孩子大學畢業後,一百元的包可以滿足她的需要,可為什麼還想要買LV呢?同樣,吃火鍋完全可以在小店吃,可為什麼大家還要去海底撈呢?慾望升維決定消費者的選擇。

人的慾望、想法與年齡密切相關,是隨著年齡而變化的,隨著認知而發展的,隨著個性而改變的。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人在童年的時候,主要慾望就是好吃的、好喝的和好玩的;人到青年的時候,又多出了異性餐、名利餐、社交餐等慾望;人到中年的時候,慾望思維又發生了變化,主要慾望是面子餐和宴請餐等;到了老年的時候,慾望思維開始減少,什麼名利已經不是慾望,慾望變成了“年齡”之後的健康。所以,人的慾望思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年齡、隨著認知、隨著個性而變化的。

人的慾望思維也與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存方式決定了人的慾望。在不改變生存方式的情況下,只能產生與生存方式相關的慾望。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在過去,物質條件嚴重限制了我們吃什麼,今天隨著產品不斷豐盈,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看到什麼,想吃什麼,都不在話下,慾望支撐著未來的消費。

精神早餐同樣是慾望的渴求,從微信到抖音,你會發現這是文字升級圖像、圖像升級聲音、聲音升級視頻的一個過程。這是從點到線到面再到體的一個融合升維。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人的探索慾望一直在不斷進化,過去吃什麼可以上百度搜索,再後來吃什麼可以上美團點評搜索,而今天想吃什麼直接上抖音熱搜,一個百度導航探店旅程便開始。從百度到美團點評再到抖音,這是探索欲從單點走向立體的直接結果,顯然激發了顧客探索性消費行為。

可見,心智的飢餓感是永不滿足、一直探索的慾望。探索的慾望背後埋藏著不同的衝突,且以對立統一的方式存在,因為“4”開平方得到2和-2兩個根,這就是第一性原理。

也正如但丁《神曲》中的那些慾望,對我們今天消費時代的變化和匹配程度影響至深:

貪婪:佔有的慾望;反之,則沒有更多的新餐飲“心”物種誕生。

色慾:肉體的慾望;反之,則沒有餐飲品牌如此強大的繁殖能力。

貪食:口腹的慾望;反之,則沒有如今如此豐富的餐飲體驗化。

妒忌:失控的慾望;反之,則沒有今天餐飲界商戰的發生。

懶惰:逃避的慾望;反之,則不會有美團、餓了麼這樣的平臺出現。

傲慢:卓越的慾望;反之,則不會有普通產品的爆品時代。

暴怒:復仇的慾望;反之,則沒有餐飲品牌競爭的紅海進入黑海。

叔本華曾說,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慾望的囚徒。


人的慾望才是商業的黑洞


人,慾望是滿身。顧客不是想要便宜,而是要佔便宜。慾望是本能,選擇是忠誠。人性深處對於自我價值的實現,從人性的角度,對好東西的貪念、對大眾行為的跟風、對於外界的自我炫耀、對權利的渴望、對地位的安全感、對餐飲企業的把控力等,這些隱藏在深處的需求,需要產品為其提供一個釋放的途徑和引導的路徑。

人類的探索就如克萊因瓶和克萊因藍一樣,在他們的“驚奇”之中再次在“可知”與“不可知”中感受世界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