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雙雄(下):蘋果的傳奇之路

蘋果和微軟,這是一對纏鬥了近半個世紀的歡喜冤家,先看一張對比圖。


世紀雙雄(下):蘋果的傳奇之路


1975年,20歲的蓋茨在哈佛上大二,被年長兩歲的保羅.蓋倫連哄帶騙,退學後一起創立了微軟。


1976年,21歲的喬布斯從裡德學院退學,說服了大他五歲的斯蒂芬.沃茲尼克爾,共同創建了蘋果。


從那時開始,這兩位同齡人,正式進入個人電腦領域,帶領著各自的公司,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對決。往後的四五十年中,蘋果和微軟,彼此鬥爭,相愛相殺,共同將PC送入千家萬戶。


也許是巧合,經歷了各自的興衰後。2020年,微軟和蘋果的市值雙雙突破1.4萬億美元,成為市值最高的IT企業,遙遙領先於第二梯隊的谷歌、亞馬遜。


究竟是什麼支持著這兩個半百老人,長盛不衰,走到如今呢?


上期說完了: 。


這期讓我們接著從蘋果開始說起。


1.蘋果誕生


1976年,從裡德學院退學的喬布斯,說服了比自己大五歲的玩伴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在自家車庫,共同創立了蘋果公司。


世紀雙雄(下):蘋果的傳奇之路

喬布斯 和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可以說,斯蒂夫·沃茲尼亞克,是喬布斯這一生傳奇的開始,也是蘋果這家公司傳奇的開始,是他驚人的創造力,帶來了蘋果早期的產品,將喬布斯和蘋果送上了快車道。


與苦苦摸索的微軟不同,蘋果幾乎是先有了產品,而後才成立了公司。在公司成立當年,即1976年推出的Apple 1,雖然還很簡陋,但在當時,卻算得上超越時代的產品。


當時大多數的電腦沒有顯示器,Apple I卻以電視機作為顯示器,算是開了低成本顯示界面的市場先河。雖然設計相當簡單,但它仍然是一件傑作,而且比其他同等級的主機需用的零件少,使沃茲贏得了設計大師的名譽。


憑藉著良好的市場反響,斯蒂夫·沃茲尼亞克用極快的速度,在1977年,就繼續推出了升級版Apple 2,大獲成功。


整個80年代,蘋果的銷量達到了數百萬,簡直可怕。要知道,那可是在上個世紀,個人電腦才剛剛誕生的年代。


正是憑藉斯蒂夫·沃茲尼亞克的兩款產品,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內,蘋果就成為了硅谷明星。


時間來到1980年,憑藉良好的表現,蘋果公司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創造了轟動一時的IPO記錄。並且創造了另一個神話,成立五年,就闖入世界五百強。


這一點,即使放在今天,也沒有幾家企業能夠做到。更不用說同時期的微軟,那一年的微軟,還在為拿到IBM的個人電腦訂單而暗自高興。


2.《1984》


烏托邦類型小說《1984》,曾經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1984年,蘋果推出了一款重磅產品,Macintosh,其顛覆程度,絲毫不亞於後來的iPhone對於傳統手機的衝擊。


Macintosh的命名,來源於一種旭蘋果(McIntosh)。這是一款圖形化操作界面的電腦,在當時,使用個人電腦還必須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才能夠通過輸入一行行的命令,去操縱系統。


而圖形化界面的推出,大大降低了使用電腦的專業程度。即使沒有任何基礎知識的人,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接觸便開始自如地使用各種功能。


公平地說,這確實是一款顛覆性的商業產品。並且配合《1984》這個廣告創意,在當時確實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


世紀雙雄(下):蘋果的傳奇之路

《1984》廣告後的字幕

很大程度上,《1984》這個廣告,奠定了蘋果之後的廣告基因。然而很不幸的是,這幾乎也成了蘋果公司的分水嶺。


其實圖形化操作界面的系統,是1979年時喬布斯在參觀施樂公司時首次見到,直到1981年,才基本完成了蘋果公司自己的開發。


在這個階段,蘋果以僱主的身份首次與微軟打交道,演示了這一產品,這為後來微軟打敗蘋果埋下了伏筆。


不過那是十年後的事了,在1984年,蘋果公司的內鬥開始浮出水面。


此前不久,蘋果的共同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就因飛機失事受傷,離開了蘋果。


喬布斯為了公司更好地發展,請來了百事可樂的約翰·史考力出任CEO,在度過了一段短暫的蜜月期後,蘋果迎來了最動盪的十年。


喬布斯式的管理風格可以用暴君式來形容,加上他對產品的偏執理念,這使得他在蘋果內得不到足夠的人心支持。


而Macintosh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卻沒法達到Apple 2那樣的巔峰水平。以盈利為第一考慮的董事會,最終通過表決,在1985年正式驅逐了喬布斯。


剛剛經歷了人生巔峰的喬布斯,一氣之下,幾乎賣光了蘋果的股份,並帶走了一眾人員,另起爐灶,開了一家叫NeXT的工作站公司(喬布斯離開蘋果後的時光一手打造了享譽全球的皮克斯公司)。


蘋果公司,自此開啟了失去的十年。


3.重返蘋果


1997年,是香港迴歸的日子,也是喬布斯迴歸蘋果的日子。


在失去喬布斯的十多年裡,由於一直沒找到一個新的增長點,Macintosh的銷量也始終不盡如人意。


蘋果逐漸從一家明星逐漸演變為一家二流公司。


到了90年代,十年磨一劍的微軟亮出它的Windows系統後,蘋果徹底丟掉了它在PE界的領先地位,甚至一度落魄到連收購都無人問津的地步。


另一方面,在蘋果失去的這十年中,舊掌門喬布斯卻發展地越發順風順水,他離開蘋果後輾轉成立的動畫製作公司,皮克斯,在1995年推出了《玩具總動員》。


喬布斯因此身價大增。


1997年,蘋果的管理層打算購買喬布斯的OPENSTEP操作系統,經過喬布斯的公關運作,蘋果最終決定以收購NeXT公司的方法,獲取了他們公司OPENSTEP操作系統及開發人員。


這也最終導致了喬布斯迴歸蘋果,於1997年取代阿梅里奧,成為臨時CEO。


喬布斯迴歸蘋果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砍掉了許多冗餘的產品線。


在這之後,喬布斯做的最放下身段,也是最力挽狂瀾的一件事,便是和巨無霸微軟和解。


風水輪流轉,16年後,喬布斯和蓋茨的身份對調,為了資金,喬布斯放棄了圖形界面的專利之爭,幾乎是以央求的方式給蓋茨打電話,並最終得到了微軟1.5億美元的注資。


這讓還有90天就要破產的蘋果公司緩了一口氣。


4.這是 i 時代


2000年,納斯達克的滑鐵盧,科技股泡沫破裂,無數科技公司破產倒閉,連創造了5000億市值神話的微軟,都跌掉了一半的市值,很多人認為PC將會走向衰落。


然而蘋果公司卻出了一個奇招,在2001年10月23日發佈了第一代的iPod,一款類似於MP3的音樂播放器。

世紀雙雄(下):蘋果的傳奇之路

ipod產品圖片

這款小小的音樂播放器,由於外觀精緻,經營模式獨特,為音樂製作人帶來了一條可以抗擊盜版音樂網站的銷售道路,iTunes store,顛覆了傳統的音樂產業鏈。(一定程度上,後來的App Store也是這種商業思路的延續)


小小的iPod,為蘋果帶來了巨大的營收,在2005年時,iPod銷量達到2000萬臺,在公司營銷中佔據重要地位,拯救了蘋果的產品線,並從此開啟了屬於蘋果的“i十年”。


好景不長,很快,喬布斯等人開始意識到,手機正在蠶食包括數字相機的市場份額,同樣地也有可能會蠶食iPod的市場份額。於是,蘋果公司開始研究可以打電話的iPod。


最初他們以iPod的轉輪設計為基礎,但後來公司的平板觸摸電腦項目啟發了喬布斯,喬布斯決心將這個項目的技術應用在手機上。


因此才有了以金剛玻璃為面板的多點觸摸平板手機,iPhone。


2007年1月9日,蘋果公司正式推出第一代iPhone 2G手機,6月29日下午6時在美國正式發售(這種預售的套路後來被中國的手機企業學地淋漓盡致)。


由於剛推出的iPhone上市後引發排隊熱潮,一些媒體甚至將其譽為“上帝手機”。


毫無疑問,和以往的Apple 1、Macintosh、iPod一樣,蘋果公司又成功商業化了一款超越當前時代的產品。


但這一次不同的是,這款產品是手機,基本上是人人都會去購買的一類電子消費品。


就如同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作為通訊時代的載體,手機幾乎等於剛需。


所以,這一次,iPhone風靡全球,截止2013年4月,蘋果賣出了3.56億隻iPhone。


藉此東風,蘋果分別於2008年1月15日推出了最薄的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2010年1月推出了平板電腦iPad(彎道超車,吞噬微軟的市場)。


Apple這個品牌,一度成為電子消費奢侈品的代名詞,蘋果迎來了它的第二次巔峰。


5.庫克時代


2010年 蘋果的市值微軟,成為市值最高的IT企業。


這一切,首先要歸功於喬布斯。但其次,與喬布斯的接班人,庫克,也息息相關。


早在2000年的時候,蘋果便聘用了提姆·庫克作為運營主管。


為了加強公司營運,縮短產品流轉週期,庫克嘗試在店鋪租金昂貴的地段開設專賣店,此舉大獲成功。


世紀雙雄(下):蘋果的傳奇之路

蘋果專賣店

或許是喬布斯對自己身體狀況已經有所瞭解,在他任期的最後一段時間內,他一手培養並幾乎為庫克制定了蘋果未來的發展方向。


2011年8月25日,蘋果宣佈喬布斯辭職,並立即生效,庫克接任CEO。


2011年10月4日,庫克第一次產品發表會,推出iPhone 4S。


2011年10月5日下午3時左右,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於美國加州的寓所逝世。


這一天,整個硅谷都在為這位傳奇哀悼。


在喬布斯的帶領下,蘋果公司兩次達到巔峰,引領了個人電腦和個人手機等電子消費品的浪潮。


併為庫克留下了一家美國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


2012年8月份,蘋果公司市值升至6240億美元,打破微軟於1999年創立的最高市值記錄。


喬布斯逝世後,庫克兢兢業業經營著蘋果公司,並沒有做太多的方向性和產品性變革。


截止2020年,蘋果最高市值達到了1.4萬億美元。


毫無疑問,庫克領導下的蘋果,依靠著Apple的品牌延續、產品升級,在手機、PC市場上始終保持著高暴利的商業模式。


但蘋果卻漸漸失去了顛覆創造性的能力。尤為顯著的在於手機,無論是軟件、硬件,都逐漸被以中國手機陣營為主的安卓聯盟陣線所超越。


這些年雖然也有iPencel、AirPods這類出彩的產品,但始終沒有引起更大的市場反響。


嚴格來說,庫克並不是一位好的產品設計師,但他是一位稱職的企業舵手,從後來的情況來說,在他任職的近10年時間裡,蘋果,始終處在美國最有價值的IT公司陣營,在市值上遙遙領先。


6 結尾:蘋果的商業模式


在眾多IT公司中,蘋果的經歷,無疑是最傳奇的。


沒有人能想到,在5歲便達到巔峰,並自此走向衰落的蘋果,能在21歲時壯士斷腕,重新走上巔峰之路,並在44歲之際,與老對手微軟,雙雙走在世界之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蘋果並不是一家IT公司,也不是一家硬件公司、軟件公司。


它是一家電子消費品公司。


它的根本經營模式,在於能不斷推出超出市場預期、並符合市場需求的電子消費品。


不論是電腦、音樂播放器、手機、平板或者其它產品,蘋果始終保持軟硬件一體化,閉環生態的商業模式。


我們不能說這種商業模式不好,在沒有大的技術革命之前,它可以活得很好,甚至只需要像當年的諾基亞一樣,換換手機外殼、顏色,就可以高價接著賣所謂的新產品。


世紀雙雄(下):蘋果的傳奇之路

讓我們看看它的產品結構,蘋果公司60%的營業額來自於iPhone,7.8%來自於Mac,而餘下的31.26%,也基本來自於蘋果生態所帶來的軟件性或者平臺性收入,比如App Store、iTunes等等。


對於一家巨無霸公司而言,沒有真正的第二盈利點,這其實有點危險。前車之鑑猶如諾基亞,巨人往往難以轉身。


通過2019年的財報,我們可以看出,市值約1.4萬億美元的蘋果,年營收達到2601.74億美元,淨利率21.24%的企業,年賺552億美元,市盈率只有21左右。


世紀雙雄(下):蘋果的傳奇之路

比較不樂觀的是,它的營收已經開始了負增長,成長性到了瓶頸。而與蘋果市值相近的微軟。營收只有1258.43億美元,市盈率卻能達到30左右,為什麼呢?


我想,差別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微軟的業務更加多元化,經得起衝擊,二是微軟保持著14%的年增長率,未來還有上升空間。


所以,目前的市值,對於蘋果,是一種肯定,但也是一種提醒,如果它仍然無法找回自己電子消費品公司的定位、無法推出新的顛覆性產品,那麼,蘋果很可能再次走向衰落。


不過,在那之前,蘋果已經是一家足夠傳奇,可以載入商業史冊的公司了。


---End---

每日研究一家科創板企業

每週覆盤一家世界科創鉅頭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